APP下载

浅谈初中美术手工制作教学的几点心得

2015-10-21纪玉攀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2期

纪玉攀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思想中。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物象的观察、表现能力。初中美术手工对于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审美以及表现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对物象的感受更加直观、真实。结合美术教学的一些经验,谈谈初中美术教学手工制作部分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教学气氛;自由发挥;学生视野

手工制作是初中美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剪纸、雕刻、拓印、面具、皮影、泥塑、风筝、编结等等。手工制作是一种整合民间艺术最极致的方式,它将各地、各民族的传统风俗,流行于大众生活的点缀装饰,统统以具体的物象表现出来,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手工制作充分调动了手、眼、大脑协调合作,使人在三维空间完成创造活动,进而挖掘创造者的潜力,培养其创造能力,是培养青少年创造能力的最佳手段。那么,如何通过开展手工制作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下面是本人结合教学经验总结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教师亲切自然,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外部表情与内在氣质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学生对教师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时,就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温和自然时,学生会受到感染,进而愉快、积极地学习。许多教师都知道,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中感到关心、爱护;同时,也会受到鼓励,从而努力学习。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学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创建开放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

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要让学生的兴趣延伸到课外。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向人们揭示了愉悦的心理才能激发认识和创造的动力。可见,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对此,我也深有感触。在《小摆设》课前,我收集了一些学生很熟悉的各种灯笼。上课时,我便把这些小玩意儿展示给学生;接着,我又把冰心的《小橘灯》这篇文章找出来让学生去读;我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描述,亲自动手制作一个他们心中的小橘灯。课后,我留给学生一个小任务,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做一个适合自己家台灯的灯罩,并在下节课带来进行投票,选出一个最受大家欢迎的灯罩。这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各式各样的灯罩,虽然有些还很粗糙简单,但都富有创意;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也很满意。所以,给学生创建一个开放的环境,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上“面具制作”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播放了《说唱脸谱》这首歌。这些资料对于大多数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但学生还是看得津津有味。之后,我又将歌曲中对应的人物京剧脸谱一一展示给学生看,告诉他们脸谱颜色不同的含义;并且将我国主要的戏剧种类简单介绍给了学生,让他们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告诉我他们见到的各式各样的戏剧脸谱。后来,我又在课堂上拿出一些学生更为熟悉的卡通人物面具,顿时学生的兴致更高了,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这些面具上的人物叫什么名字,是哪些片子里的,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学生个个都想亲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果然在作业时,学生设计出一个个令我感到惊喜的面具,有些学生制作的面具还融合了戏剧中颜色的含义,很有个性和特色。因此,多媒体在手工制作方面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很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美术手工制作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保持自然亲切的态度,通过多媒体及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其自由发挥;积极开展手工制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制作出更多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A].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