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国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5-10-21赵树云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国学企业文化传统文化

摘 要:改革开放已30多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此过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确实富足了,但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浮躁情绪和心理困惑,来自精神层面的需要催生了人们对文化根源的思索,去探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个人的精神、性格、行为的形成原因,追本溯源,重新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民族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中国要真正崛起,中国梦要实现,其后续的推动力应当建立在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重塑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学;企业文化

我国从1980年开始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取得空前发展,至2010年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此过程中人们所受到的来自西方科技上、经济上、文化和价值观等现代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冲击,来自精神上的困惑促使人们对文化根源和民族心理追本溯源,去探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性格、行为的形成因素,民族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中国的真正崛起、中国梦要实现,其后续的推动力应当建立在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消化、吸收的基础之上,与时俱进,重塑文化软实力。

一、国学与传统文化

国学与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实中二者常混为一谈。传统文化的内涵要宽泛得多,整个传统社会的文化都可以叫作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在精神学术方面,应该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国学则指的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国学”,产生于20世纪之初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近代曾一度沉寂,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兴起直到今天,这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也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关于它的涵义解释很多,在此我们采用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大国学”概念,即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对中国的研究,尤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二、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运行中形成的共同目标、基本价值观、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企业集合体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其外在表现就是企业的品牌和整体形象。

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之上的,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市场环境、自身的历史传统文化、行业内部以及现实的社会经济变革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就形成了企业文化管理战略工程的项目背景与文化成因,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方式,以最大程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包括物质、制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其核心部分是价值观层面。企业文化建设是培育和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拼搏的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

三、国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人类的文化传统是有个性的,它就体现在文化的民族性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使中国人民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和蓬勃的生命力,影響和塑造并最终形成中国人人格特征中独特的民族气质。

1.企业文化与国学的契合

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80年改革开放后学习并效仿西方先进的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市场经济机制等建立起来的,结合中国国情已经运行了30多年,其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出现了许多不足。如何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本土文化平衡融炼西方文化,均衡发展,综合提升国力,这些问题促使人们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探索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之与外来的经济文化优势互补,建构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并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2.国学精华在为企业和企业文化助力、构筑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和企业精神的载体,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化。在我们的国家里,凡是中国人几乎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在言行和思想上,国学思想成为企业文化及其建设的基因和营养。在博大精深的国学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品质,比如:诚信忠厚、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仁义为本、厚德载物的处世哲学,艰苦奋斗、勤劳敬业、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老成温厚、遇事忍耐、知足常乐、坚韧力不拔的性格特征。还有忠君爱国、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克己复礼的道德规范,富而行善、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捐赠国家的优良传统,顺应自然、少思寡欲、修身立德、见贤思齐的人本思想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等传统美德,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国学在对企业文化建设中,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建一种信仰。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经济资源,它是通过塑造员工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的价值取向、高尚道德境界和凝聚员工忠诚度的企业工作集合体,通过运营中种种交易费用减少,管理成本的降低来发挥作用。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表现就是信仰的多元和缺失。把国学中优秀的成分精选出来来,建立一种人生的信仰,可以使企业中的员工不仅有归宿感,而且有信仰感。以西方管理学为基础,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中国化的思维方式,来影响我们人的行为方式,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运行管理

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成荣.企业文化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李郁,张茂泽编辑整理.四书集注.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赵树云(1967.12—),女,黑龙江省尚志人,生物学本科学士、心理学本科,副教授,大庆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就职于大庆广播电视大学,主要从事生物学、心理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国学企业文化传统文化
“垂”改成“掉”,好不好?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