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的实践与研究

2015-10-21杜振华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2期

杜振华

摘 要:操作性定义是一种强调通过操作来赋予所定义概念内容的方法。主要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对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来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详细论述了对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的注意事项和实施步骤,通过实践与反思总结了操作性定义在课堂教学目标中的优势与缺陷,并结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课堂教学目标;操作性定义;反思与改进

什么叫操作性定义?简单地说,不是通过用语言文字阐述内涵的方式来解释概念,而是着眼于强调通过操作把确定的经验内容赋予被定义的概念。举例来说: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要懂礼貌,做个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那么,父母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不是和我们讲道理,因为孩子没有社会经验,高深的道理孩子也理解不了,所以父母直接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打招呼;麻烦别人要说对不起;受到别人的帮助和施惠要说谢谢;好吃和好玩的要和朋友一起分享……”这就是一种实施操作性定义的做法,它让我们知道了“礼貌,有道德修养,善良”应有的内涵,而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

在我們的课堂上,我们经常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中所包含的抽象的定义、概念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被学生掌握的有多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很多品质如“创造力、科学素养”等等到底有了多大的提高,这些都是无法被老师准确而迅速地获知的,因此光凭一些简单的课堂提问或是课堂练习是难以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及时地在课堂上掌握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对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什么是操作性定义

1.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又称操作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就是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2.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的可行性

新教材改革后高中生物学新课标(即《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已经开始采用行为动词来重新阐述三维目标的各种层次,这为我们对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内容。新课标中用行为动词对于各层次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进行阐述说明,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范围较大,标准略显宽松的操作性定义,而我们对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一次精加工。

二、如何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操作性定义

1.方法

怎样把抽象的概念、定义、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可以操作的操作性定义?在这个问题上,获取有价值的、能具体反映抽象教学目标内容的具体指标是一个关键性因素。而这些指标的获取,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积累。在获取了这些具体指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

(1)条件描述法

条件描述法就是对所解释对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作出规定。例如,给“熟练操作显微镜”下一个操作性定义,用条件描述法可以这样表述:“熟练操作显微镜”是指在没有旁人指导的情况下,5分钟内完成使用显微镜高倍镜在装片上观察到指定目标。这样,任何人都能通过这个定义来判断某人的显微镜操作是否达到“熟练”的程度。

(2)指标描述法

指标描述法是指通过量化的指标来界定一个教学目标。例如,“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的教学目标:说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点”在高二新课时可以界定为“能列表比较真核、原核细胞的异同点,列表项3项以上”;而如果在高三复习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此目标可以更改为“能列表比较真核、原核细胞的异同点,列表项7项以上”,同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细分为“3项以下差,3项至6项一般,7项以上为优秀”。

(3)行为描述法

行为描述法是通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或者是行为的结果进行描述来界定一个教学目标。例如,“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酶”课标的发展要求如下:在进行“活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时,运用依据实验目的、操纵和控制自变量、限制和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科学方法,体验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尝试与同学合作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在这个教学目标中,有很多学生的行为就能用行为描述法来进行定义,比如将“合作”定义为“对别人的活动给予支持,并直接参与活动,成为其中一员”。

2.步骤

(1)了解学情

要对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首先就要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要清楚地把握教学中学生的动向,就要了解学生学习前的情况,包括已有的知识和对学科的认知,思维的方法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水平。例如:在学习遗传学中相关概率计算的问题时,在教学前要了解学生相关数学知识的涉及情况,这样便于我们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更为合理的操作性定义。

(2)解读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

教学前要认真学习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保证在解释教学目标时准确、难度适中,不会因为个人的喜恶使得解释过难或过易,做到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3)甄选测量和操作的相关指标和行为

对于测量和操作的相关指标和关键性行为,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合理选择,最好能结合同组其他教师的力量进行讨论,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多收集一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特征性、可量化的行为,某些行为的频度和强度与某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该行为在我们下操作性定义时就可以予以考虑。例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所需时间和显微镜使用熟练程度成反相关,因而就可以用显微镜操作所需时间来对学生的显微镜使用水平下操作性定义。当然,为了保证操作性定义的准确性,行为的选择上要兼顾多样性。

3.注意事项

在给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内容要在操作性定义中得以体现,即重点明确

课堂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内容不能因为下操作性定义而有所改变,它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还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焦点。例如,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①简述染色体形态、结构。②概述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认同减数分裂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③概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其中的第②③两点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内容,因而“①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分裂图像中挑选出减数分裂的图像,并按分裂时间顺序排列(计时活动);②独立绘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并对曲线中每段变化辅以说明;③结合所画曲线,由小组其他成员或教师指定曲线对应区域,在限定时间内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分裂图像中找到对应图像(或者独立绘制该时期对应图像)等等”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操作性活动。

(2)操作性定义的设计要具体、准确

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中所涉及的测量或操作必须具有可行性,要使别人能理解操作内容和过程,要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成为可以观察和测量计数的指标,例如:时间、次数、总结项的数量等等。而準确是指制定的操作性定义要与原教学目标相符,要与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外延相符。

(3)要关注操作性定义的灵活性和片面性

对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我们更好地掌控课堂教学的效果,并非是为了得到一个更为全面而完整的教学目标。它是我们在课堂上对教学目标的私有化解读,是一种对教学目标的灵活阐述,同一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课堂要求下不同的操作性定义,所以它并非是教学目标唯一、全面的解释。有时测量标准太过于单一,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就会过于片面,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最好能在测量标准的选择上尽量体现多元化。

4.在对教学目标的解释中,好的操作性定义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观测方便,结果明显

(2)测量和操作实施切实可行

(3)观测指标的量化要简单直接,给教师的反馈信息要丰富,要强烈

(4)观测结果最好能转化成数据形式,可以直接计量

(5)尽量采用多种方法形成操作性定义,以便全面解释教学目标

三、对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的利弊

1.优点

用测量操作来界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最大优点是标准明确而客观。所以当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非常迅速地根据已设定的操作性定义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所有的学生反馈都可以变现为具体的量化特征,这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毋庸置疑的优势。尤其对于新教师来说,能提高其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度,迅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弊端

操作性定义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界定清楚明确,便于操纵和测量,但往往只能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部分特征,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每位学生在参与学习时的状态、准备、基本学科素质、投入度都有较大的区别,因而同一套操作性定义在不同班级、不同对象的测量上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难以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

四、实践中反思与改进

对课堂教学目标下操作性定义是一个将抽象的教学目标具体化的过程,对于我们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让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测变得更为明确和外显化,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过于片面、适用度不够广、灵活性较为欠缺也是它的缺陷。为了尽可能地克服它的缺陷,让它为我们的教学更好地服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以下一些改进措施:

1.加强教师备课小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操作性定义的测量维度和标准的确立是有效性的一大保证,通过教师间相互讨论,和各自在教学中对学生情况的了解,针对同一教学目标同时设立多维度、多指标的操作性定义。这样做即可以增加课堂教学过程中取舍的弹性,也有效避免了操作性定义灵活性低,适用范围小的缺点。

2.强化教师教学后的反思

每节课的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要及时通过课后的反馈,如练习、测验等,及时检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否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一致。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修改自己的操作性定义,以使操作性定义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3.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挑选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建学习行为的不同样本组

不同层次的学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对象,由于操作性定义相对适用范围较小,所以常常在面对各种层次的学生时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设立操作性定义时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特点,课余时间多接触、多了解各层次的学生,对于合理设定操作性定义,解决这类现象有很好的效果。

附: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教学目标的操作性定义(第一课时)

(1)绘制不同类型的染色体,标注染色体臂和着丝粒位置(难度:易)

(2)①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分裂图像中挑选出减数分裂的图像,并按分裂时间顺序排列(计时活动)(难度:中)(3分钟内完成,无误,优秀;3~7分钟完成,1~2处错误,一般;7~10分钟完成,错误2处以上,差)

②绘制被教师任意挑选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动植物细胞分裂图像(难度:难)(3分钟内完成,无误,优秀;3~7分钟完成,3处以内细节错误,一般;7~10分钟完成,错误3处以上,差)

(3)独立绘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并对曲线中每段变化辅以说明(难度:中)(要求:曲线坐标标注,数量变化正确。5分钟内完成,无误,优秀;5~10分钟完成,1~2处错误,一般;10分钟以上完成,错误2处以上,差)

(4)①结合所画曲线,由小组其他成员或教师指定曲线对应区域,在限定时间内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分裂图像中找到对应的图像(难度:中)(3分钟内完成,无误,优秀;3~7分钟完成,1~2处错误,一般;7~10分钟完成,错误2处以上,差)

②结合所画曲线,由小组其他成员或教师指定曲线对应区域,在限定时间内独立绘制该时期对应图像(难度:难)(3分钟内完成,无误,优秀;3~7分钟完成,1~2处错误,一般;7~10分钟完成,错误2处以上,差)

参考文献:

[1]李方.教育研究的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教育导刊,2009(9):40-43.

[2]董奇.研究变量操作定义的设计.教育科学研究,1991(3).

[3]曹宝龙.基于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操作性定义.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10).

[4]朱建平.论操作定义的方法论性质.社会科学战线,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