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5-10-21王宏军徐东马司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

王宏军 徐东 马司光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血脂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49/5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0.6%(36/5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以及CR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改善血脂情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0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劳累型稳定性心绞痛以及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是较为危重的一类冠心病,确诊后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1],尽早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我国中医学的“胸痹”、“厥心痛”范畴,具有发病时间长、难以缓解等诸多特点[3]。本次研究中,我院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58.3±11.3)岁。对照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6.3±10.2)岁;排除标准:(1)重度抑郁以及精神障碍患者;(2)恶性肿瘤患者;(3)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4)妊娠期哺乳妇女;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中相关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降压等相关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片10 mg/次、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次、

麝香保心丸2粒/次、复方丹参片3片/次,均3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输液、吸氧以及综合治疗等措施。患者心绞痛剧烈时给予速效救心丸5粒。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根据病情采用辨证论治。药方为丹参30 g、全瓜蒌30 g、当归20 g、炙黄芪20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薤白10 g、郁金12 g、赤白芍12 g、陈皮12 g、半夏12 g、石菖蒲12 g、人参5 g、沉香6 g。对于胸痛严重者加红花12 g、三棱12 g以及桃仁12 g;气滞严重者加佛手

20 g以及香附10 g;脾虚者加苡仁米20 g以及山药20 g;手足发凉以及心阳虚衰者加桂枝10 g以及干姜8 g;肝阳上亢者加生牡蛎30 g、龙骨30 g、枸杞子

15 g、菊花15 g、钩藤12 g。1剂/d,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均以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根据我国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评定标准》中相关内容,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基本体征全部消失,重度心绞痛减轻至中度;有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中度症状减轻为轻度。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基本体征依然存在,病情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 论

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备标本兼顾的特点,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在补虚温阳、化痰祛瘀的同时行气活血,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辨证用药[4]。中药处方中的半夏、瓜蒌、陈皮、茯苓、石菖蒲以及枳壳等具有利水渗湿、理气化痰等功效;薤白和瓜蒌具有通阳宣痹;现代药理研究中也发现瓜蒌有较强的扩张冠状动脉以及祛痰作用,提升患者机体中的缺氧耐受力[5];而当归、陈皮以及黄芪、白术可以起到行气活血,补益心肺气血。所有中药材合用可起到化痰祛瘀、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疗效。

综上所述,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高于对照组的70.6%。观察组患者hs-CRP、LDL、TG以及TC均優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改善血脂情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 华.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6):203.

[2] 王正文,杨学林.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3,29(3):20-21.

[3] 洪敬党.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9):1736-1737.

[4] 曹建中.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4):311,312.

[5] 曾广田.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J].河南中医,2004,24(4):49-50.

本文编辑:杨 丽

猜你喜欢

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银杏达莫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