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不同降压方案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情况研究

2015-10-21代诗琼

延边医学 2015年26期
关键词:降压药老年高血压

代诗琼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降压方案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A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B组给予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片治疗,C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片治疗。结果: B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组,C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可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安全性高。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降压药;体位性低血压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of postural hypotension in different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 180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B, C group of 60 cases, A group was given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treatment, B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rbesartan tablets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tablets, C group was given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tablets and Irbesartan tablets. Results The stand and supine position blood pressure change of B group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 group, C group of that was less than A and B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ural hypotension of C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B group (P>0.05). Conclusion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 diuretics combined treatment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ural,and high security.

Keywords: Hypertension, elderly; Blood pressure medication; Postural hypotension

高血压发病率高,多见于中老年人,如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降压过度时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亦可促进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本文旨在探讨不同降压方案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科住院部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8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1]。男99例,女81例;年龄61~79岁,平均(68.7±4.9)岁;病程3~16年,平均(8.6±2.5)年;合并症:高血压性心脏病2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例,糖尿病18例,脂类代谢障碍性疾病11例;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等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2周停止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钙通道阻滞剂类、利尿剂类降压药物。A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口服;B组给予厄贝沙坦片150mg/d+氢氯噻嗪片12.5mg口服;C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氢氯噻嗪片12.5mg/d口服。3组均治疗1个月。

1.2.2 血压测量方法:(1)治疗前后共3次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24h血压变化,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患者取平卧位超过10min后测量卧位血压,然后取站立位3min测量站位血压,分别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

1.3 诊断标准 根据我国高血压指南的建议[2],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50/90mm Hg以下,根据患者的年龄及耐受情况,在密切观察下给予逐步降压,不低于130/80mm Hg。依据1996年美国神经病学会与美国自主神经科学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3],患者从平卧位转换成站立位后3min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 Hg和(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 Hg者称为体位性低血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立卧位血压变化 B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组,C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 (x±s,mm Hg)

与A、B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2.2 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 C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组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

注:与A组比较,*P<0.05

3 讨论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未体位变化时头晕、乏力、视物不清、晕厥等。Eigenbrodt[4、5]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即使调整了许多的卒中危险因素之后,体位性低血压仍是缺血性脑卒中较强的预测因子。许多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表明[5],長期慢性高血压导致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加上动脉粥样硬化、心室顺应性下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Mancia等[6]指出:在高血压实验性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中,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是高血压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共同特征,病变程度与激活水平呈正比。交感兴奋导致心率的增加[4、6],动物实验表明,心率的增加通过增加动脉管壁的压力可直接照成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系统在高血压肾病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加速高血压的发展。

老年高血压患者机体功能下降,血压控制率明显低于年轻患者,且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较为常见,因此对血压控制目标及降压药物的选择均具有影响[8]。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二氢吡啶类具有独特的优势:降压效果明显,尤其是收缩压下降明显,个体差异小,同任何抗高血压药物联用都可起到协同作用,适用于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血管弹性差的患者。但因其降压幅度大而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另外,有研究报道,利尿剂类降压药也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9]。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伴有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多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可以改善降压效果,还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组,C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B组(P<0.05),C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P<0.05)。说明选择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不仅降压效果好,也可有效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安全性高,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樊建东,刘龙斌,郭航远. 不同降压方案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低血压发生率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2,17:154-156.

[2]林仲秋.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现况、药物影响及心血管风险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

[3]席小青. 老年及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

[4]林仲秋,张金霞,冯国飞,黄克强,潘春梅,谢志泉.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降压治疗的关系[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05:500.

猜你喜欢

降压药老年高血压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Hold住,你的血压!
高血压界定范围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各司其职的“长中短”降压药
长期滴鼻药 更易患鼻炎
长期用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