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研究

2015-10-21黄艳

2015年30期
关键词:使用效率

黄艳

摘 要:为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国于2009年10月正式推出了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创业板市场自推出以来,普遍出现“三高”问题,即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率,导致募集资金大量闲置、使用效率低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选取2009年上市的36家创业板公司作为样本,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效率

一、选题背景和现实意义

2009年10月30日,第一批28家公司在创业板市场成功上市。据统计,首批28家公司首发计划募资67.86亿元,实际募资145.27亿元,超募资金达到77.41亿元,整体超募率高达l14.07%。第二批上市的8家企业,平均超募4.17亿元,平均超募率更是高达208%,与第一批28家公司相比,超募有加剧的趋势。

针对上市公司巨额的超募资金,深交所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规定,规定超募资金的使用应该严格限定主营业务上,且不得用于证券投资、委托理财等高风险业务。但是,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方向上仍然有不符合招股说明书的规定。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背景,对我国创业板市场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研究。

二、我国创业板超募资金的使用现状

(一)超募资金的使用方向及使用效率

1、超募资金的使用方向

(1)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为了摆脱银行贷款的压力,以缓解公司流动资金不足的状况,许多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用超募资金来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12年12月31日,这36家公司中有28家公司动用12.63亿元的超募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占超募资金净额19.46%。比如华谊兄弟将1.83亿元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超募资金总额的34.73%。

(2)资金置换

为了加快公司募投项目的建设进程,部分公司在上市前通常会动用银行贷款或自有资金先投入项目,等募集资金到位后再将前期投入的资金置换出来。截至到2012年12月31日,36家公司中有19家进行了资金置换①,置换金额达到5.61亿元,占超募资金净额的比例达到了7.25%。而资金置换通常被业界看作是上市公司规避监管的方法,因为它有变相挪用募集资金的嫌疑。

(3)股权投资

除了项目投资,许多公司还利用超募资金进行扩张,他们普遍选择同业并购、增资或设立全资子公司等方式。截至到2012年12月31日,36家公司中有23家使用31.34亿元进行了多次进行兼并收购和设立全资子公司,占超募资金总额的26.18%。

(4)购房置地买车

很多公司使用超募资金购房置地买车,截至到2012年12月31日,36家公司中有9家提出了用超募资金购房置地买车的计划,金额高达9.06亿元,占超募资金使用金额的6.68%。例如神州泰岳2010年花费4.21亿元购置北辰首作大厦的第7-22层,其中第7-14层超募资金购买,花费31.34亿元,占超募资金总额的21.2%。

2、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

本文以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利润作为分析的主要财务指标,研究超募资金使用效率。据统计,以28首批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从每股收益来看,募资当年与募资前一年比较,28家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率达到41.60%,募资后一年与募资当年比较,却有很大程度的降低,降低率达到50.27%;以2012年财务报表来看,36家公司平均业绩在大幅下滑,平均每股收益下降33.28%,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下降26.75%。

三、创业板超募的原因

1、严格的上市条件造成限制多

我国创业板的上市条件限制较多,例如要求达到“两高”②和“六新”③。我国能达到这些条件的中小企业不多,所以能够上市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高增长潜力和高技术含量,就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民众将多余的钱投资于这些刚上市的创业板公司,这是促使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超募现象的很大原因。

2、投资者跟风炒作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技术性缺失,我国很多散户投资者普遍喜欢跟风炒作。机构投资者为了申购更多的股票份额,凭借丰厚的资金实力,不断地抬高询价,致使后续上市企业超募资金问题更为严重,股价被抬到更高。

四、解决对策与建议

1、加强募集资金的信息披露力度

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信息披露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①公开披露募集资金使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②对超募资金的用途及方向加强监督。

2、改善公司的管理结构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存在着“家族色彩”,从而促使项目投资收益率低,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向高管和员工配发股票、公众募股等方式,减少家族持股比例。此外,还可以对外招聘高管,逐步實现社会化。

3、对超募资金专门开户管理

将公司的超募资金独立存放在监管机构指定的账户,并将其作为该公司可用融资额度。公司再融资时,先使用超募资金存量,存量使用完毕后,才能开始新一轮增发。(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注解:

① 资金置换:部分公司在上市前通常会动用银行贷款或自有资金先投入项目,等募集资金到位后再将前期投入的资金置换出来。

② 两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

③ 六新:即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毛瑞炜.超募资金使用建议:基于对创业板超募现象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3):48-49.

[2] 高强,焦宏宇,赵忠伟.超募资金带来了什么—基于辽宁省上市公司的分析[J].新会计,2012(12):43-44.

[3] 吴金桥.创业板28家元老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分析[J].武汉金融,2012(3:)32-33.

[4] 蒋欣,李全.创业板超募现象解析[J].中国金融,2010(2):47-49.

[5] 王峰娟,张运来,徐皎.创业板“超募”现象及其治理[J].财务与会计,2010(7):10—12.

[6] 申军静.创业板超募的危害、原因和建议[J].中国市场,2010(39):74-75.

[7] 郭咏.我国创业板公司资金超募及其使用分析[J].经济视野,2011(12):183-184.

[8] 陈海红.浅谈创业板财务监管的对策和措施[J].会计之友,2011(4):86-87.

[9] 危兆宾.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运用的法律规制研究[J].投资与贸易,2011(2):16-19.

猜你喜欢

使用效率
高校语音室在教学中的作用及使用效率提升策略
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对策研究
校园体育场馆使用效率分析及优化措施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运用负载均衡技术来实现网络优化
如何提升指挥自动化网络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关于提升语音实验室使用效率的思考
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低效建设用地使用效率探索与实践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