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环境下的网络银行

2015-10-21祝丽薇

2015年30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数据

祝丽薇

摘 要:在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下,依托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银行异军突起,以其能够低成本的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迅速成了当今社会的热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当下的金融环境,包括伴随智能手机普及的移动支付的发展、不限额度的融资环境、大数据的搜集和应用云计算的信用评分制度等方面,讨论了新环境下互联网银行的以及传统银行的发展,并提出可行的建议。由于互联网银行不具备吸收存款的能力,但却拥有快速辨别客户的优势,所以其构建的“平台”模式,可使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合作,发挥更大的效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传统金融机构

一、引言

自2014年9月29日,银监会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同意筹建浙江网商银行的批复,阿里构建新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计划开始启动实施,从其已有的淘宝、支付宝、余额宝、阿里小贷来看,网商银行的建立将使阿里的金融体系更加完整。2015年6月25日,网商银行正式开业,蚂蚁金融副总裁俞胜法表示:“网商银行将立足于服务小微,不做500万元以上的贷款,不做‘二八法则里20%的头部客户,而是以互联网的方式,服务‘长尾客户。”

根据广发银行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来看,去年我国小微企业仍有22万亿的资金缺口未能通过有效融资渠道解决,整體市场融资需求空间非常巨大。而浙江网商银行的重点正是在于小微企业及三农等长尾客户,以满足目前市场上巨大的、商业银行不愿贷款的那部分融资缺口,平衡整个市场的融资结构,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因而本文是基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逐年增长的小微企业贷款需求,以浙江网商银行为例,针对其“自营+平台”模式,探讨阿里巴巴构建新网络金融生态圈的背景,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文献综述

对于网络银行的建立大多数人都持支持的态度,但对于其因为没有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柜台,它的潜在风险也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对此,是否看好已开业的网商银行,各方态度并不统一。易观国际的分析师马涛认为:“大数据是一种趋势。银行业自己也在构建大数据体系,将大数据分析结果运用到银行的业务之中,只不过与阿里的大数据积累仍然有较大差距,这次合作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银行业和阿里的合作,降低了银行的甄性成本,使银行寻找客户更为精准。第一批与阿里合作的银行有7家,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银行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我们拭目以待。”[1]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的董毅智律师认为,“无论是微众银行的模式还是网商银行的模式,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在监管上仍然受制于传统金融行业的规范,在信用体系上仍然没有真正的突破,在交易安全上仍然无法克服互联网安全的黑洞,在隐私保护上仍然存在巨大的漏洞,在模式上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2]中央财经大学的郭田勇教授表示:“网络银行之间的竞争目前还不明显,但是和传统银行之间的竞争却显而易见,网络银行针对此前被传统银行忽视的长尾客户发力,可以有效弥补金融空白,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3]网投网的CEO汪瑶表示“对于互联网征信机构来说,金融数据很重要。他们给我们提供业务,一方面是我们需要征信来做风控,同时,征信机构需要补充新的数据去丰富和完善数据库。在与征信机构合作过程中,平台的数据也需要上传给征信公司。”[4]由此可见,虽然大部份的观点都支持以阿里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仍然有人对于其在风险控制方面表示担忧。

本文在借鉴互联网银行发展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趋势的这种观点基础上,创新采取了三个变量(2011—2014年的天猫商户数、阿里小贷的日贷款利率,年度不良贷款率)进行进一步研究,结合了定量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了其确切的影响关系及其影响程度。首先,其中天猫商户数代表了网商银行以小微企业为主要客户的目标群体;其次,阿里小贷是网商银行的前身,网商银行是其进一步发展的新产物,且网商银行与阿里小贷均是进行的短期贷款,日贷款利率表示了借款者的成本;然后,年度不良贷款率可以表现出阿里金融的贷款坏账率;最后,本文数据采取的是近年更新的最及时的数据,对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时代的到来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金融环境

1.移动支付迅速普及

现在手机的普及程度可以说是至少人手一部,而且自2010年左右智能手机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普及,人们不再追求过去极致小巧的机型,语音、短信、2G网络等再也无法满足大家对于快速上网和手机休闲娱乐的需求,各种牌子的大屏手机开始出现在年轻人的手里,社交、邮件、购物、理财等APP的出现,使手机成了人们不可离身的东西,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各家银行都推出了手机APP,使得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记录查询等各项业务不再局限在银行柜台,变成了可随时随地查询办理,极大的增加的方便性。

工信部数据,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发展4G用户达到9000万,其中中国移动发展用户8000多万,远远超出2014年年初预订的5000万用户目标。4G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几方面:一是中国移动快速的网络建设;二是4G终端款式多样,高、中、低端齐备,特别是多款4G千元机的推出;三是4G资费不断下降,目前4G流量资费已经远低于3G时期的流量资费。[5]

移动客户端带来的变革还不仅仅如此,各家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了其手机客户端,比如大智慧炒股软件、天天基金网、51信用卡管家等,将在PC上进行的理财转移到了手机。与此同时,购物APP也成了几乎每部智能手机里不可缺少的,其中以淘宝最为普及,其订单的很大一部分下单量来自于移动客户端,根据淘宝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淘宝双十一移动客户端交易额占比约为45%;2013年淘宝双十一移动客户端交易额占比为15%,手机淘宝的支付笔数占支付宝整体交易笔数24%;而在2012年这个数字不到5%,由此不难推测出移动客户端与PC端的占比将会越来越大。

2.新的融资方式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类“宝宝“型产品的出现,更新了传统的融资方式。首先,对融资的额度不再设有具体的要求,无论多少钱都可以加入理财计划,即使一分钱也可以加入。其次,就是灵活性大大提高,随时存入,随时转出,余额宝为例,在银行的服务时间内可两小时内转出,客户如需转出资金,即可在手机客户端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第三,较高的收益,在以类似于银行活期存款的随时支取时,较高的利率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余额宝初期利率在6%~7%,远远高于活期利率,即使近期利率跌至3.5%左右,仍然高于1.85%银行活期存款利息,并且其客户以青年人居多,他们没有太多的积蓄,且工作较忙没有太多的时间用于理财,这种方便且高收益的基金型理财正好符合他们的要求。

从余额宝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如此大量的用户,虽然都是额度较小的存入,但聚集在一起的6000亿巨额资金存量为阿里巴巴构建新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提供了供给资金。

3.大数据、云技术支撑

淘宝网注册用户超过5亿、支付宝注册用户超过8亿、阿里小贷4年自主放贷经验、余额宝1年运营经验这些庞大的数据资料是其他平台所难以追踪获得的,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表示,网商银行不做500万元以上的贷款,但希望5年内能服务1000万中小微企业和数亿消费者。网商银行副行长赵卫星则表示,依托大数据的分析和刻画,还可以真正将金融服务融入不同场景,提前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做到“雨前送伞”。[6]

利用互联网云技术,记录各个客户的交易行为及信用历史资料。据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透露,目前,基于蚂蚁金服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支付宝对接了200多家金融机构,为超过3亿的活跃用户和近千万家小微商户提供支付服务,每年完成数百亿人次的电子支付,每天的交易笔数已经超过8000万笔。[7]根据这千万笔的交易记录,分析整理得到客户的信用情况,并用信用评级来判断是否为客户贷款,这种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可以使阿里的信用评级迅速扩张。

四、阿里网商银行

1.互联网信用体系

阿里金融生态圈在存、贷、汇这样的传统业务上,还拥有独立的信用体系。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淘宝平台上(含天猫商城的数据在内)共有754万个在线商户,强大的电商基础为阿里金融生态奠定了大数据资料,加之淘宝与支付宝的绑定,使阿里可以追踪每一笔交易。其次,其推出的芝麻信用更是将传统银行最难以评测的客户信用进行了评分制,使抽象的信用具体化,在综合考虑客户的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和人脉关系这五方面的情况下,对于其所拥有的强大客户群体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整理、计算后得出信用评分,分值越高代表信用水平越好,然后对达到芝麻信用分数要求的客户予以贷款。

2.自营+平台业务

基于阿里之前的蚂蚁小贷业务,网商银行也将延续蚂蚁小贷的模式,采取同种的业务和产品,根据蚂蚁金服的CEO彭蕾所说,“网商银行是一家纯网络运营的云端银行,而且只做不超过20万元的小存和不超过500万元的小贷。”目标客户主要为小微企业和农村市场,基于自营基金,网商银行的注册资本金为为40亿元,在融资十倍杠杆率的限制下,网商银行也只能做到400亿元左右的风险资产,这四千亿元的贷款还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和农村市场的需求。此外,与传统的银行不同,网商银行不设任何的线下柜台,所有的业务都依靠互联网来进行输出。同时,由于目前网商银行还不能吸收存款,因此在自营模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的情况下,构建一个平台,将市场与其他同业机构连在一起,将客户推荐给他们,对于客户信用风险的判断交给网商银行,这样既解决了传统银行对于客户风险难以把控的问题,又解决了小微企业和农村市场的融资困境。

五、结论及建议

在搜集了2011—2014年的天猫商户数、阿里小贷的日贷款利率及年度不良贷款率的数据,并以其为变量运用Excel回归模型分析了网商银行的潜在风险,得出结论:天猫商铺的数量与不良贷款率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表明阿里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所得到的信用记录来筛选贷款者可以达到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效果。

阿里确实在大数据的收集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效果,阿里的不良贷款率远远地低于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1.29%的不良贷款率(数据来自中商情报网),而在传统银行方面,对小微客户的信用评定是最难的,成本很高,且无抵押,而对于中小客户来说,他们需要的也只是很小额的贷款,正是因为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了银行“嫌贫爱富”。阿里网商银行是阿里小贷的进一步发展,是阿里小贷2.0,目前,还不能够吸收存款,在自身资本有限的情况下,致力于构建一种“平台+自营”的模式,联合传统银行,在银行和小微企业间构建一个平台,使资金高效流动,将小微企业的借款需求与银行的资金池联通,平衡各类企业的发展需要,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良好健康发展。(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致鸿.阿里大数据发力,中小企业尝鲜银行纯信用贷款[N].中国企业报,2014-07-29006.

[2] 董毅智.互聯网银行模式之辩[J].法人,2015,05:82-83.

[3] 吴雨,李延霞.网商银行展现互联网魅力[N].中华工商时报,2015-06-26004.

[4] 周文静.互联网巨头鏖战“金融数据”[N].中国证券报,2015-08-14A05.

[5] 卜文娟.新一代信息技术之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嫁接金融:告别野蛮生长[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03:30-32.

[6] 陈静.首家“云”上银行有啥不一样[N].经济日报,2015-06-26006.

[7] 孙冰.蚂蚁来了,马云金融帝国出场[J].中国经济周刊,2014,41:67-69.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