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若干思考

2015-10-21陈雨书

2015年30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马克思主义

陈雨书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之势为世界所瞩目。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使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也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依然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与威胁。因而,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对于社会主义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放眼当今,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相互激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增进了对世界各国的交流、了解与合作,使得经济社会得到充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中国崛起之势为世界所瞩目。但各种与社会主义发展不相适宜的因素也随之而来,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构成挑战与威胁。因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构建,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领域面临来自国内国际的双重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思想涌入国门,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对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形成了冲击;另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工作模式的陈旧与僵化,造成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范式的缺陷,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增强不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了低潮,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加紧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分化,以期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

(一)多元化思潮的冲击: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弱化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随着各国交往的日益频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大众传媒的日新月异,社会向多质性发展,各种思潮涌入国门,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存在发生的变化,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必然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变得多样而复杂。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动力,各种思潮的交流碰撞,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人们更加开阔的视野,强化了人们对于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也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了有益的补充与启示。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增强,标志着社会的巨大进步,也为社会走向现代化奠定了精神基础。然而,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浪潮中,一些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的观点也在悄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例如: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残余思想都在冲击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威胁其主导地位。

(二)教育与宣传的缺陷:话语表达范式的陈旧与僵化

主流意识形态在一个社会中站稳脚跟的重要方法就是教育与宣传,在人民大众间广泛传播,增进人民群众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对其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巩固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宣传更多地着眼于单纯的理论灌输,缺乏对理论的深入剖析,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囫囵吞枣式的宣传教育方式,一知半解,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欠缺深度。喊口号,唱高调,重形式,轻实际的方式严重忽视受众的内心情感与认同,难以深入人心,难以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进而外化为自覺行动,因而效果不甚理想。此外,部分宣传教育人员自身的理论水平就较为有限,对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较为肤浅,甚至在其内心深处根本就不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观,而仅仅将宣传教育的任务当成一种职业的需要,谋生的手段,因而使得宣传教育工作更添一重难度。缺乏了人民群众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度和认同度,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与巩固极为不利。

(三)“西化”的阴谋: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分化与渗透

随着国际共运低潮的来临,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就开始活跃起来,它们以日趋发达的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等各种形式,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和舆论阵地。西方学术界的“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观点甚嚣尘上。大肆鼓吹这些观点的西方思想家指出,苏东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终结,社会主义制度已然全线崩溃,西方文化价值观彻底胜利,人类历史将进入资本主义大一统时期。“他们认为,自由民主制度已经解决了人类政治发展中的所有问题,在现实和可见的未来也不会遇到真正有实力的挑战者,所以历史就在这里终结了。”①西方国家“话语霸权”强势推进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民心尽失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深入人心,形成鲜明对比,逐步瓦解中国社会对于社会主义主流思想与价值观的信念,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而在无形之中使得中国融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功实现“和平演变”。

二、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条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气象焕然一新,彻底摆脱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大大提升,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跻身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民主法制不断健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以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断得到保障和强化,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对外开放使得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通过日趋发达的大众传媒丰富了国人的精神世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更加便利,幸福感增强,社会生活和谐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科技、军事水平显著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建设之路提供了有益启示与借鉴。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路径探究

建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需要在多方面有所作为。应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夯实物质基础;妥善处理一元指导思想与多元思潮间的辩证关系,做到兼收并蓄;优化话语表达,创新教育宣传方式,改变以往生硬纯粹的理论灌输模式,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增强人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理论体系,延续理论生命,以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分化,强化意识形态的安全意识,不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转换所迷惑。

(一)批判包容结合:妥善处理一元指导思想与多元思潮的关系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和本质体现,建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客观需要。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企图挽救逐渐走向衰落的苏联。然而,改革非但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加剧了苏联国内的危机。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在其上任后六年竟以土崩瓦解而告终,着实令人扼腕,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教训却发人深思。戈尔巴乔夫在改革过程中失去了辩证分析事物的立场,全盘否定苏联模式,全然不顾其曾经发挥的历史作用,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地位,从而引發了全社会在思想层面的混乱,继而使得许多反共、反苏势力趁虚而入,最终使苏联走向覆灭。列宁曾指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②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以史为鉴,正确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潮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当然,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思想的存在予以完全否定。现阶段应注意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交融与碰撞,积极吸收借鉴多元思想中的有益成果,有效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强化人民认同:创新教育机制,优化话语表达

建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实现话语体系的转换与创新,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宣传机制,优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确立归根到底是要看其是否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掌握并最终用于日常实践之中。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严肃性,以往关于其的宣传教育工作往往存在方式方法单一乏味,宣传氛围过于紧张,话语表达生硬僵化等问题。尽管也进行了关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传达了党中央的精神,但因为没能与普通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只限于单纯的理论灌输,所以成效不大,很难深入人心,甚至造成人们的逆反心理。现阶段,应紧跟时代变化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创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机制,从而广泛地、潜移默化地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人们的思想、生活和行为之中。要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手段,抢占文化高地,不断丰富意识形态教育的渠道和方法,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更加新颖的内容,逐步引导人们对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与认同。此外,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严于律己,做到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主动践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以高尚的人格感召人民群众,使其通过切身感受真正信服马克思列宁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从而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三)防范“和平演变”:警惕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霸权”的渗透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相互对立,相互批判,二者之间的对抗从未停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总是企图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和标准,强行在其他国家推行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希望以此分化与之意识形态不一的国家,在和平外衣的掩饰下逐步实现自己渗透、演变的目的。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西化”、“分化”中国的阴谋,我们不应麻痹大意,应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应对,努力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防腐拒变的能力。必须厘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强化意识形态的安全意识,把握思想问题的实质,不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转换所迷惑。值得注意的是,警惕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和平演变”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西方思想文化,要本着一分为二的态度,辩证看待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批判地借鉴其中有益的人类思想成果,从而使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更能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注解:

① 史小宁,胡祎赟.“终结”还是“在场”: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化[J].求实,2008,(10):68、69.

② 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6.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郑永廷,叶启绩,郭文亮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5] [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M].北京:远方出版社,1998.

[6] 薛明珠.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6).

[7] 林艳,冯德军.关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若干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

[8] 史小宁,胡祎赟.“终结”还是“在场”: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化[J].求实,2008,(10).

[9] 王秀敏,张国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的多维审视[J].湖北社会科学,2014,(11).

[10] 刘旭青.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其建构[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4,27(4).

[11] 刘国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D].天津: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2014.

[12] 胡银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2014.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