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贵州凯里市生姜产业的发展

2015-10-21胡海

2015年37期
关键词:凯里市现状对策

胡海

摘 要:近年,凯里市正大力助推生姜产业的发展,生姜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本文运用SWOT理论对贵州省凯里市生姜产业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了发展生姜产业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以期针对推动凯里市生姜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多维度的选择路径。

关键词:凯里市; 市场价值;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生姜是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主要香辛保健蔬菜之一,也是食品、医药及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我国是世界上生姜栽培面积、总产量最大的国家,生姜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生姜在我国内得以广泛种植、产量较大的省份主要是山东、湖南、贵州、四川、湖北、广西等。贵州作为一个出产生姜的大省,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凯里市积极推动生姜产业的发展,带动凯里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凯里市生姜产业现状

生姜是凯里市优势特产蔬菜,该市利用资源的优势性为本地区生姜产业的发展赢得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在产业发展当中,显现出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对凯里市生姜产业的发展分析运用了SWOT分析模型。SWOT模型又称道斯矩阵,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管理学界提出,用以分析区域环境的理论模型。SWOT分析模型表示影响凯里市生姜产业发展的四大方面,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应当可以清晰地掌握凯里市生姜产业的发展情况,为凯里市生姜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的指导。

(一)优势。1.良好的资源优势。凯里市气候温和湿润,生姜起源于热带,是喜温作物,良好的气候资源为生姜的种植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凯里市生姜的种植可追溯到清末时期,100来年的种植历史,积攒了丰富的种植生姜的经验,尤其是以凯里市旁海镇生姜的种植为著名。2009年以来,以旁海镇为主导、碧波镇、凯棠乡共产的生姜产量多达1250万公斤,生姜种植面积5000多亩[1]。

2.蓄势的后发优势。凯里市开发起步阶段较晚,一直处在半开发状态。2013年凯里市政府规划8000亩生姜种植基地,截至2015年上半年,完成生姜的种植面积为8100亩①。为促进产品的销售、保障农民收益,村民自发地联合,促成生姜的种植与销售结合,2007年以来,旁海镇村民组织成立了凯里市旁海镇贤鑫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降低农民的交易成本,维护薄弱群体在市场交易中的不利地位。在对外交通方面上, 2015年6月18日,随着上海连接昆明的沪昆高铁建成,开通并加强了贵阳与其他沿线地区的联系,越来越便捷的交通将带动凯里市的产品和劳务频繁不断地输入输出,吸引外商入驻,提升初级产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加快生姜产业化的发展。

(二)劣势。劣势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凯里市生姜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制约凯里市生姜产業的劣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植点集中,收益覆盖面难以“大辐射”。生姜种植的推广,不仅要考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匹配程度,而且须得结合当地种植习惯、对于生姜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市场供需信息的把握,这些要素构成生姜种植推广所面临的难题。

第二,总体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目前,凯里市的生姜外销是以出售原产品为主,少部分提留用作本地加工企业的初级加工品,如袋装生姜片等,生姜精深加工的技术缺乏。原有的生姜技术规程可操作性较差,难以规范农民的栽培管理,碰到虫灾害严重时期,农户使用成本高毒农药对土壤及生姜造成污染,难以保质保量。凯里市的生姜品种较少,主要是以小黄姜为主打产品,以火姜作为副线产品,随着国内市场对产品质量和加工产品类型的多样化要求,单一品种已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第三,农民信息渠道不畅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农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和视野的制约,尽管部分乡镇成立了生姜合作社,保障农民的产品销售畅通,虽多数合作社的经营运作多是由本地“精英”农民领导,仍难免抽离农民自身的局限:听凭经验,按照自己的非理性认知来指导实际的生产种植。绝大多数农民难以通过手机客户端阅读、网络技术应用等方式了解并掌握到现代市场及时变动的供需关系,往往在市场供求销售关系中处于不利的一方。

(三)机遇

凯里市生姜产业发展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政策上的扶持。近年,随着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五大产业新兴产业的要求,凯里市政府“五大新兴产业”政策相应出台,生姜作为打造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园区的依托产品之一,在政策对待和贷款政策将会享受更多的优惠,将有助于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大力推进生姜产业优化升级。第二,旅游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和交通上的便捷福利。近几年,凯里市周边地区如雷山县千户苗寨旅游声势的发展壮大,旅游业发展带动饮食行业及对土特产品的关注,凯里市旁海镇的“小黄姜”作为地方特产而引起众人的关注,无疑将进一步扩大凯里生姜这一地域品牌的知名度,为生姜的扩大生产奠定基础。伴着如今凯里市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农产品的集散输送将会更加便利快捷,凯里市生姜产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四)威胁。凯里市生姜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程度较低。产品外销比重大,受外面市场供需影响较大,而凯里市外销生姜品种单一,应对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不能适时适地地予以满足;且较多是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外来企业进驻,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本土相对落后的生姜加工企业将是巨大的冲击,本土企业生存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对策

通过对凯里市生姜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的分析,笔者认为推进凯里市生姜产业长足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发应用。针对制约生姜产业发展的姜瘟病等病虫害,组织黔东南州农科所、凯里市农校等机构联合技术攻关,开展高层次科技合作,积极牵线搭桥,促成贵州省农科院、贵州大学农学院等机构与凯里市企业与生姜农户的技术交流合作,筛选科学的防治药剂和方法,力争在病虫害防治上实现重大突破。

(二)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技术研究。建立种质资源信息库,同时利用系统育种和诱变育种等技术,培育高产、优质、高效、抗病虫、抗逆新品种,促进种业发展。

(三)提高科技水平,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引进精深加工新技术,推广应用具有针对性的先进实用技术,增加生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凯里市生姜的国内竞争力,努力把生姜产业做大做强。

(四)强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积极开通凯里市生姜产业服务平台、专业合作社销售信息网等信息服务网站,依托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建立起一套“专家+信息+农户”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聘请省内科技、市场分析等多个行业的专家、学者作为顾问,通过语音、视频、短信配送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服务,真正实现了科技进村入户。

(五)打造好农业园区的技术应用创新平台。发挥凯里市为打造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园区的带头示范作用,汇集政策、技术、人才、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切实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集聚推广高新技术等方面做出显著的发展成效。以农业园区的转变发展辐射周围其他乡镇的生姜种地积极效仿,因地制宜地撬动生姜产业的形成并得以壮大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佚名.凯里市小生姜“引领”致富路[EB/OL].凯里市远程办,2009/11/25.

注解:

① 数据来源:凯里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kaili.gov.cn/info/17064/237757.htm.

猜你喜欢

凯里市现状对策
会议掠影
诊错因 知对策
火红的日子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凯里市花灌木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