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2015-10-13张宏乔

城市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城镇化河南省指标

张宏乔



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张宏乔

(河南教育学院地理系,郑州 450014)

通过构建一个由人口、经济发展和潜力、基础建设、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统筹等7个方面32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算分析,根据其差别可将河南省分为4类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高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一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低区域,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大致呈现西北高、东南低、中间一中心的态势。河南各市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相关产业,以经济为动力带动各方面的建设,同时尽量改进城市发展中的短板,以达到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目的。

新型城镇化;空间分异;河南

近年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城镇化水平差距缩小的同时,也暴露出经济粗放增长、环境遭受破坏、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应运而生。近几年来,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并不少见,主要集中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分析和推动策略研究、[1][2][3]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具体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5]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6]河南省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是关系到中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于如何结合河南实际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7]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牵涉到的相关问题等。[8]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7月,河南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10月,河南省洛阳市、新郑市、禹州市、兰考县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这意味着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已经从国家层面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新型城镇化概念较早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河南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新型城镇化水平如何,尽管有学者开展研究,但主要是针对中原经济区或中原城市群而进行的,很少有人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全面的定量分析。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深入剖析,确定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相关数据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通过分析,了解河南省当前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进展和区域内部差异,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规划目标提供借鉴。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和传统城镇化一样,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非农人口比例的扩大,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又不止于此。相对于传统城镇化对“量”的追求,新型城镇化更为追求“质”的提升。李小建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城乡协调,也就是“全面整合城乡聚落体系,使大小不一、功能差别、环境各异的各类聚落,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以及文化和习惯的城镇化等方面被认为是其核心内容。[1]姚士谋强调资源节约、注重质量和效益、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的重要性。[2]单卓然从三大内涵、四个层面对新型城镇化进行了详细的剖析。[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也对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描述。综合这些观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结果”。[1]在以往的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的推动起着较大的作用,政府强大的推动力固然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而新型城镇化强调改政府推动为经济发展驱动。

新型城镇化强调资源的集约利用。资源的集约利用不仅和产业转型、提高效益等方面紧密联系,也为避免城市规模的无限度扩张和环境保护埋下伏笔。

新型城镇化强调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在收入、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距,以便达到公平、和谐的目的。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城乡建设中综合考虑居民(包括外来人口)的需要,在卫生、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尽量满足需求,同时强调环境的优化,达到人居环境优美、生活质量提升、社会发展和谐的目的。

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同时追求经济集约高效、生态环境优美、文化传承、城乡统筹、生活质量提升等目标的城镇化。

二、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的确定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结合其他学者关于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的观点,本着科学性、系统性、简洁性、可获得性等原则,本文构建了由人口、经济发展和潜力、基础建设、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统筹7个方面32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 人口、基础建设。人口构成和基础建设水平是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直接表现。在“人口”方面,除了选择“城镇人口比重”外,还选择了“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百分比”,因为就业方式是区分城乡居民的直接指标。在“基础建设”方面,选择“人均建成区面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燃气普及率”、“用水普及率”等指标。

2. 经济发展和潜力。经济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除选择“人均GDP”、“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等直接反应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外,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考虑到新型城镇化更注重经济发展的潜力,因此将“万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数”、“六岁及以上人口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比例”两个指标也纳入其中,以反映该地区的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

3. 生活质量、社会发展。如果人口构成和基础建设水平是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外在表现,那么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则反映了新型城镇化的内在效果。在“生活质量”方面,除考虑“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外,更考虑到居民的生活品质,把“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每万人拥有文化机构数量”、“广播电视覆盖率”、“人均移动电话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人均国内旅游人次”、“每万人拥有私人汽车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纳入其中。在“社会发展”方面,则主要考虑居民在卫生、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能享受到的福利,选取了“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教育经费”、“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参加医疗保险比率”、“参加养老保险比率”等指标。

4. 生态环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在这里,选取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镇居民人均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3个指标来反映它。

5. 城乡统筹。城乡统筹、社会和谐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奋斗目标。新型城镇化追求的是城市和乡村的统一协调发展,在此选取“农村—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比”、“总人口中参加新农合比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自来水累计受益百分比”等5个指标来反映它。

(二)数据的标准化

由于各个指标的量纲不同,不具有可比性和综合性,因此要对各项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消除量纲的影响,在此采用极值法进行标准化。根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指标可以分为正向指标(指标值越大,评价结果越好)、逆向指标(指标值越小,评价结果越好)和适度指标(指标值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研究所选取的指标中,除“农村—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和“农村—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比”为适度指标外,其余都是正向指标。正向指标标准化的计算方式为:

适度指标要先进行转换,然后再根据上述公式进行标准化。其转换方式为: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方式

指标权重的确定有多种方法,考虑到客观性、科学性等原则,在此采用熵值法计算权重。其计算步骤如下:

n为指标的个数。

(四)综合评分的计算方式

根据各个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权重,可以计算某一区域i的得分。

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权重计算

数据主要来自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4)》,在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标准化后,根据熵值法的计算步骤,计算出准则层的权重和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X1城镇人口比重(%)”、“X11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万元/人)”、“X22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元/人)”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影响最大,“X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14广播电视覆盖率(%)”、“X10用水普及率(%)”、“X2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影响最小。

根据权重大小,将排名前10名的指标找出,如表2。可以看出,“生活质量”下各因素中,排入前10名的最多,其次是“经济发展和潜力”、“人口”和“基础建设”各占其一。这充分验证了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人口构成和基础建设是表象和载体,经济发展是根本动力,生活质量则是实质表现。

表1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表2 新型城镇化水平主要影响指标

(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及分析

结合权重及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出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各准则层的得分,见表3、表4。

从表3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为省会郑州,最低的为周口市,前者得分为后者的11.3116倍,差距较大。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均值为0.0556,其中超过平均水平的城市依次为郑州、济源、焦作、三门峡、洛阳、鹤壁、新乡,共7个城市,其余接近全省2/3的城市没有达到平均水平。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一方面,河南省各地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区域差异较大,表现出较大的不均衡;另一方面,河南省多数地市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表3 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

在表4上,从纵向可以看出,极差和标准差最大的为“生活质量”,最小的为“生态环境”,说明各地市在生活质量方面差异较大,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情况相差不多。

在表4上,从横向可以看出,各准则层最高排名和最低排名差别较小的城市有郑州、洛阳、新乡、信阳、周口、驻马店、济源,说明这些地市在新型城镇化的各方面发展相对均衡,但郑州、洛阳、新乡、济源和信阳、周口、驻马店又有差别,前四市各方面排名均比较靠前,没有特别突出的短板,后三市则总体较为落后。其余地市准则层最高排名和最低排名差别较大,其中差别最大的城市为三门峡,差值达14,说明该城市在各方面发展极不均衡,其它城市在各方面的表现则各有侧重,比如焦作和安阳,都是总体相对均衡,但焦作在“城乡统筹”上表现最好,“经济发展和潜力”也不错,安阳则在“基础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较差。

表4 新型城镇化各准则层得分及排名

(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类型及空间分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省各地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运用spss的聚类分析功能将其分为4类,见图1。

图1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类型及空间分异

四、结论及建议

1. 新型城镇化水平高区域,包括郑州、济源。这两个城市综合条件突出,同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比如郑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在食品、汽车、煤电铝等方面的发展极具优势,济源则在能源、冶金、化工等方面发展较好。

2. 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区域,包括焦作、三门峡、洛阳、鹤壁。这些城市都具备某些方面的优势,比如焦作是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在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有区位优势;洛阳文化资源丰富,工业、科研等发展较好。但由于存在一定的短板,新型城镇化水平还有提高的空间。

3. 新型城镇化水平一般区域,包括新乡、许昌等7市。这些城市有的具备了经济发展潜力,但总体条件不够突出;有的则是在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经济发展、基础建设指标上表现较差。

4. 新型城镇化水平低区域,包括信阳、南阳、驻马店、商丘、周口。这些地市或者自然资源丰富,或者农业经济发达,但由于在工业、服务业上缺乏亮点,使得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水平较低。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河南省各地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别较大,大致以郑州和济源为中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各地市在各指标上的表现也有较大差异,“经济发展和潜力”和“生活质量”是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据此,建议新型城镇化水平高和较高区域,在继续发挥优势的基础上,找出短板持续改进,从而促使整体水平的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一般和较低区域,要注重发现、利用自身的特点,通过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建设,逐步、稳定地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小建, 罗庆. 新型城镇化中的协调思想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2): 47-53.

[2] 姚士谋, 张平宇, 余成等.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 地理科学, 2014(6): 641-647.

[3] 单卓然, 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 城市规划学刊, 2013(2): 16-22.

[4] 田静.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四川建筑, 2012(4): 47-49.

[5] 王新越, 宋飏, 宋斐红, 等.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析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9(9): 1069-1076.

[6] 张远索, 仲济香.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利益保护[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1): 7-10.

[7] 王发曾. 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 经济地理, 2010(12): 1972-1977.

[8] 陈国申, 王小磊, 宋明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对河南西辛庄建立“村级市”的政治解读[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4(5): 75-80.

(责任编校:贺常颖)

Evaluation of Regional New Urbanization Level and Analysis on Its Spatial Differences: Taking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G Hongqiao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Zhengzhou, Henan 450014, China)

New urbanization is the kind of urbanization which lays emphasis on qu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After a depth analysis on the concep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is consisted of 7 aspects named ‘popu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 quality of life, soci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32 indices. After the calculation of weights by using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the paper then calculated and analysed the new urbanization level of 18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it divided them into four types based on their differences in new urbanization level. The four types are named ‘higher new urbanization level region, high new urbanization level region, normal new urbanization level region and low new urbanization level region’. According to their distribution we find that the new urbanization level of Henan Province is higher in the northwest, lower in the southeast and highest in the central place. According to this, the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raise new urbanization level.

new urbanization; spatial difference; Henan Province.

F 291.1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5.05.007

2096-059X(2015)05–0040–06

2015-08-31

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42400410373);河南教育学院旅游管理重点学科资助

张宏乔(1981-),女,河南漯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地理研究。

猜你喜欢

城镇化河南省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