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平台,有效识字

2015-09-10杨丽纯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识字兴趣教学方法

杨丽纯

摘 要: 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正确书写汉字,是小学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识字 兴趣 教学方法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针对第一学段识字量大,学生容易回生等问题,我们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识字效率”这一目标,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拓宽学生识字的渠道,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一、趣味教学,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注意力极易分散,因此,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就要做到“趣”字当头。我们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一)创设识字情境,营造识字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十分注意识字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常常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鼓励学生识记生字。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把课文中提到的商品带到教室,创设了琳琅满目的自选商场,学生知道商品的名称,并准确地读出字音,认识字形,然后让学生做“找朋友”的识字游戏,这样实物与生字相对照,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了生字。

(二)贴近儿童心理,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孩子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能较为持久和稳定,因此让孩子们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学习识字,会激发识字兴趣,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我们根据不同课文设计不同游戏,如:猜字谜、摘果子、找朋友、扔骰子、东南西北,等等,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有效识字,体验识字的快乐。

(三)渗透字理教学,直观形象识字。

汉字有五千年的历史了,我们的老祖宗创造的汉字都有一定规律,老师如果能渗透字理教学,则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8》时,就结合汉字造字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帮助学生认识汉字。

二、教给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第斯多惠说:“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低年级,我们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教给了学生许多识字方法。例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等方法。对于形声字,我们重点指导学生采用“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方法识记。比如教学“蚂蚁、蜘蛛、蜻蜓、蚯蚓”这些词语时,我们先引导学生发现这组字的规律:意思都与虫子有关,所以都是虫字旁;字的读音和右半部分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然后告诉学生,对于大多数形声字,我们都可以根据它的偏旁推断它的意思,根据它的声旁推断它的读音或记忆字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掌握了识字的规律,渐渐做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到了中年级,我们就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识字教学。先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小组内的识字学习,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认为好的识字方法与大家分享,不会的也可以请教别人,争取把生字学会。然后在课堂上当堂听写,看看哪些生字学生掌握得最不好,再由教师重点指导这些生字该怎么识写,这样就做到了学生会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的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

对于容易混淆的生字,我们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想办法区别它们,因为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的问题往往比老师教的要记得牢。例如:“拨”和“拔”这对形近字,有些学生常常写错,我就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别它们?”学生就开动脑筋了,有的说:“‘拨’的右边是个发,‘拔’的右边是‘发’少一撇。”有的说:“‘拨’就是用手把头发拨开,所以是提手旁加上‘发’,‘拔’是拔河要朋友多一点,所以右边是‘友’加上点。”我又问:“你们觉得哪个办法好?”学生都说第二个,老师就让大家用第二种办法记住这两个字,检验的时候学生写错的就很少了。

三、结合实践,拓宽学生识字渠道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大舞台,我们要大力引导低年级儿童“无处不识字,处处为课堂”。在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后,我们就要鼓励学生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例如:认识同学作业本上的名字;在街上认识广告牌上的字;在超市认商品包装上的字,等等,再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汉字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图文并茂的“识字本”。课余时间,和同学互相交流,孩子们识字的途径拓宽了,这样的识字效果真可谓事半功倍。在课堂上,我常常问学生:“哪些生字是你自己原来就会的?是怎么学会的?”这样学生就会回答从哪些地方认识了这些生字,并且会教其他同学认识这些生字,节省了许多时间。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是为了帮助孩子自主阅读,阅读恰恰是巩固已学生字,不断学习新字的过程。我们结合学校的吟诵和阅读欣赏课程,大力倡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通过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能主动阅读课外读物。在阅读中已学生字的不断复现,未学生字不断出现,都能使学生巩固识字,加大识字量,因此我们要求每位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半小时。坚持了一年多,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一种习惯,老师一推荐好书,就有许多学生争先购买,互相借阅,读书,已然成为一种风气,自然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

(三)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识字。

在班级里布置一个“识字交流角”,可以是“识字树”的形式,也可以是“识字报”的形式,平时鼓励学生把课外认识的字制作成卡片,写上拼音,贴在“识字角”交流,每周更换一次,带动全班一起识字。期末时可以请学生把本学期特别容易写错的字制作成卡片,贴在“识字角”,提醒同学不要写错字,每天更换一次,以此巩固所学生字。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3]金文伟.常用汉字形义解析.

猜你喜欢

识字兴趣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