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思考

2015-09-10王小春

考试周刊 2015年102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

王小春

摘 要: 问题是数学学科的“灵魂”,问题是数学核心要义的“承载体”和“代言人”。作为课堂教学常见类型的习题课教学,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应遵循新课程改革要义,展示习题教育教学功效,重视学习能力素养锤炼,重视教学方法常新,凸显习题教育培养功效。作者结合新课改目标要求,对做好小学数学习题课教学活动,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 习题课教学

问题是数学学科的“灵魂”,问题是数学核心要义的“承载体”和“代言人”。习题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教育发展学认为,习题教学,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要义的展示及主体技能的锤炼,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遇”。习题课作为以数学习题讲解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类型,其自身所具备的深刻教学功效,深远教育意义,运用和实施的外延更广泛,程度更深刻。小学生处在心理智力发展的起始阶段及素养积累的初级阶段,与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时的学习能力水平相比,呈现较大差距,如何开展好习题课教学,成为需要教师迫切解决的课题。笔者现结合课改标准要求,对如何搞好数学习题课教学谈谈见解。

一、融情寓景,习题课案例设置应生动形象

教育构建学明确指出,准备阶段的预设活动,是课堂教学内容生成活动的重要环节,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笔者发现,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习题课教学,忽视数学习题案例的设置,所选习题案例单一、枯燥、缺乏生命力,缺少应用美,缺漏生活韵味,习题讲解没有吸引力和激励性。小学生是情感率真、生性活泼的个体,对“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反之,则相反。加之新课改倡导的是学生主体“我愿学”、“我想学”的自主学习活动。因此,教师习题课教学教学,应做好数学习题设置这一“工作”,从利于展示教材知识要点内涵和激发学生内在激情的角度出发,设置针对性、目标性、趣味性、生活型较强的数学习题,展示数学习题无穷“魅力”和丰富情感,增强数学习题课的“引力”和“魅力”。例如“统计天地”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在习题案例设置时,利用小学生对现实生活案例“亲近”的情感特点,结合教学重难点,设置出“李大爷准备在自家承包的长方形鱼塘四边载上树苗,已知这个鱼塘的长为100米,宽为60米,如果每个5米载一棵树,一共需要载多少棵?”生活性较强的数学习题,让小学生在感知数学习题的同时,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味数学知识的应用之美,内心产生主动探析的“情绪”。值得注意的是,数学习题设置要达到“情景交融”、“生动形象”的目标,教师需要切实做好教材的研发、分析工作,此项工作是长期系统深入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付诸大量精力。

二、能力第一,习题课教学应注重技能训炼

学习能力,是任何学科、一切教学活动的“总追求”和“总归宿”。习题课教学,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习对象的数学技能和素养。新实施的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改纲要明确将学习能力培养摆在第一位,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开展习题教学,就要将新课改标准作为遵循,将数学技能培养作为习题课教学重要任务之一,既要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指导他们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又要利用好学生能动特性,组织和搭建他们解决数学习题实践活动,让他们的学习技能通过实践锤炼得以发展和提升。如“数的世界”习题“射阳湖供电公司架设1500米长的高压线。原计划准备30天完成这项工程,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架了25米,实际使用了多少天完成了架设任务?”讲解中,教师将解题能力培养落实其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理解题意探究活动,学生通过阅读问题条件内容,认识到该问题是关于工程方面的应用题,需要运用到工程量、工作时间和效率之间关系。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通过问题条件内容的感知,请你找出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小学生从所揭示的问题条件进行思考发现,问题条件中的工作总量都一样,但完成的天数不同,这就决定了工作效率肯定也不相同。根据工作总量相等这一条件,可以得出原来的工作效率和现在的工作效率,从而最终求得实际架设的天数。教师根据小学生推理分析的过程,向小学生明确指出,在解答此类数学习题时,要照准条件关系,列出数量关系。最后,小学生根据自身解析所得及教师指导,开展列数学算式解答问题的活动。

三、不拘一格,习题课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

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学习实情、课堂实际等,多个教学要素,科学、灵活地选择和实施。习题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常见类型,其教学方式的运用,同样要遵循有的放矢原则和统筹兼顾原则。但笔者发现,少数教师存在“一条大路走到底”的“固守己见”的教学弊端,自始至终经常采用一种教学模式讲解习题,致使习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数学习题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可接受性原则,不拘一格使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使用教学手段,针对不同数学习题,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系统性和多样性并存,也就是在一种教学手段之下,融入其他多样教学方式,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提升习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进步发展。

总之,新课改对科学教学提出与时俱进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开展习题课教学活动要遵循新课改要求,坚持学生为要、能力为上不动摇,注重学习能力素养锤炼,重视教学方法常新,凸显习题教育培养功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曹石珠.论课堂教学的体验缺失及其矫正[J].教育科学,2014(01).

[2]曹燕.小学数学教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

[3]石僚,侯静敏.在过程中体验——从新课程改革关注情感体验价值谈起[J].课程.教材.教法,2012(08).

[4]孙延洲.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数学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