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团体心理辅导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

2015-09-10赵海燕王自强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高等教育

赵海燕 王自强

[摘   要] 伴随着大学扩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导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前处于一种高压状态,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对学生的求职信心、职业期望值、心理健康水平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高校应密切关注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建立一支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完善就业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到班级德育活动中,帮助大学毕业生摆脱就业心理困境。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就业焦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特性转化基本完成,与之相匹配的毕业就业分配制度也基本确立,即由国家“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市场选择和激烈的人才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一些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担心前途和未来,心理负荷较重,进入大四年级就开始偏离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调查显示,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第四大因素(前三位分别是学习压力、情感困惑和人际关系)。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尽早妥善解决,极可能引发其他多种过激行为,既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也可能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本课题研究旨在了解大学毕业生心理焦虑现状,为高校和相关组织机构实施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江西师范大学2015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18—25岁,平均年龄22.6岁;发放问卷519份,回收519份,回收率为100%;最后获得有效问卷497份,有效率95.76%。按性别统计,男生共计237份,占47.78%;女生共计260份,占52.22%。按生源地统计,城市学生有203份,占40.84%;农村学生有294份,占59.16%。按专业统计,文科类有196份,占39.47%;理科类有244份,占49.16%;另有57份工科类问卷,因并非主流,故在此不作具体讨论。(详情参见表1)

表1  有效问卷的性别、生源地及专业结构

(二)研究工具与方式

1.大学生就业心理初始调查问卷。参照内蒙古师范大学张玉柱和陈中永的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编制,共26个题目。经测定统计,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表明该问卷信度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可用于毕业生就业焦虑的研究。

2.焦虑自评量表SAS。采用华裔教授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该量表有20个项目,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采用4级评分,用于评定被试在焦虑方面的主观感受。经测定统计,SA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

3.测量方法。以学院为单位,在辅导员的协助下,使用规定的书面指导语和口头指导语指导学生测验,通过电子邮件发放问卷,学生独立填写,以邮件回复的方式回收。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将所得数据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进行了主成因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的整体状况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在江西师范大学497名被测学生当中,焦虑的总体检出率为26.13%,其中轻度焦虑为18.51%,中度焦虑为6.26%,重度焦虑为1.36%。大学生SAS均分为42.472,明显高于国内常模37(P<0.05)。(详情参见表2)

表2  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状况(M±SD)

具体分析导致大学毕业生出现就业焦虑的原因,由重至轻依次是缺乏就业支持、就业竞争压力、自信心不足以及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而缺乏就业支持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详情参见表3)

表3  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原因(M±SD)

(二)不同性别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程度的比较

分析表4中数据不难看出,江西师范大学男女毕业生在SAS测验的量表得分上存在一定差异,男生均低于女生,且在缺乏就业支持及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这两个方面更是趋于显著,这说明女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程度相对较严重,教育管理者应给予重视。

表4  男女学生SAS量表得分比较(M±SD)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

0.001,下同。)

(三)不同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程度的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江西师范大学城乡毕业生在SAS测验的量表得分上存在一定差异。农村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城市大学生。而在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自信心不足、对就业前景担心的得分上,城市和农村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表5  城乡学生SAS量表得分比较(M±SD)

(四)不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程度的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江西师范大学文理科两专业毕业生在SAS测验的量表得分上存在一定差异。文科类和理科类大学毕业生在自信心不足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类大学生的自信心明显低于理科类大学生。而在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对就业前景担心和SAS的得分上,文科类和理科类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表6  文理专业学生SAS量表得分比较(M±SD)

三、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表明,江西师范大学497名被测毕业生就业前焦虑发生率为26.13%,SAS量表均分为

42.472,就业焦虑检出率及SAS量表均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这与徐洁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自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大学毕业生不再分配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主流就业方式。新的就业方式给毕业生带来了巨大挑战,毕业生不得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寻找工作机会。加上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这些都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困难。高校毕业生面对这样的就业现状更容易产生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就业压力与性别、生源地、专业有关,女生、农村学生、文科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城市学生、理科生。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在追求效益最优化的原则上,会全面衡量劳动力“性价比”,而女生、农村学生、文科生由于体力、生理、婚育、家庭、思维、能力、人脉关系等因素导致“性价比”低于男生、城市学生、理科生。

四、针对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些建议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通力协作。学校在此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需要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完善就业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其中,团体心理辅导应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纵观江西师范大学定期开展的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还在部分领域使用了这一策略以解决毕业生群体出现的心理问题。但根据以上调查不难发现,由于软硬件设施不够齐全、专业从事团体心理辅导的教师不多等客观因素存在,该校以团体心理辅导手段解决毕业生就业焦虑问题的效果尚待提高。基于江西师范大学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改进:

一是学校应给予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足够的关注。定期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明确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制定方案并严格执行。听取心理辅导老师的建议,配备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场地等。

二是重视专业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培养。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学校应提供条件和经费,保障教师定期参加心理咨询与指导方面的专业培训。与兄弟院校保持畅通交流,不定期组织本校心理辅导教师前往兄弟学校相关单位交流学习,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三是完善就业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系统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就业观的同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适当干预,依靠系统心理团体辅导降低毕业生就业焦虑程度。

四是针对不同问题、不同心理需求的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具有同一问题的学生集中起来统一辅导,让这些学生相互支持,共同成长进步。

五是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关注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培养,将发展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工作“中心”与“重心”。解决毕业生就业焦虑问题,不能仅仅着眼于消除大学生短期心理问题,重点在于引导大学生在正视自我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能够施展抱负的职业。

六是在日常个体心理咨询、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当中渗透团体心理辅导的精神,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到班级德育活动中。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升班级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克服个体心理咨询的局限性,可谓是高校进行德育工作的良好途径。高校辅导员在接受系统培训后可以指导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引导班集体健康成长。

七是树立系统团体心理辅导意识,既重视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又要关注辅导之后的评估和反馈。实践证明,就业指导工作要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即在学生入学之初开始抓起,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指导服务。学校可以通过在低年级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待到学生毕业前,再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其了解本专业的状况,认真对待当前的就业趋势、社会需求及行业状况,加快个人社会化进程。学生通过不断进行角色调试,抓住生活中的发展机遇,进而实现自己的求职理想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洁.认知重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干预效应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张晓琴.大学生就业焦虑及成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 2004(5):106-108.

[3]张玉柱,单和盛,诺敏.高师毕业生的状态—特质焦虑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27-30.

[4]安雅然.大学毕业生焦虑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37):143-145.

[5]刘洋,王金祥,李杰.河南省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及其影响闪素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9):467-469.

责任编辑 张淑光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高等教育
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