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5-09-10王谦黄云婷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教材

王谦 黄云婷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英语教学的目的由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增进各民族相互理解,减少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及排斥。目前,我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弱,英语教学需从教师、教材、课堂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教师;教材;课堂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英语教学的目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从“语言能力”发展到“交际能力”(Hymes,1972),继而又扩展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Byran & Morgan (1994) 明确指出英语学习者只有培养好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受益于其语言文化教育。随着国际英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我国英语教学的目的也由以前的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中心发展为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到最后同步演变为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在以跨文化交际为中心的理念下,我国英语教学应首先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其次要加强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认知层面的认识,尤其要提高其批判思维能力。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赵中建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1999)对跨文化教育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尊重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增进各民族相互理解,减少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及排斥。英语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如何使用这门“工具”,更应深入这门文化,扩展英语教学观。因此,学好一门英语不光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要能进行有效的互动、有效的交流。(胡壮麟,2002)

托马斯(1983)表明在交流过程中,语法的错误易被发现,因其往往是句式结构的失误,所以不影响对方对其意思的理解。而且这种错误被认为是语言知识的不足,容易被原谅。然而如果口语流利的人在交流时,虽未犯语法错误却出现语用错误时,却不易被谅解。此外,胡文仲(1994)就此问题从外籍教师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调查显示超过90%的外教认为他们与学生存在文化差异,而且应将对这种差异的认识作为学习目标。与此同时,超过一半外教指出,文化差异比语法错误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文秋芳(1999)对此看法一致,她同样认为由文化的差异性导致的误解比语言差异性导致的误解更严重,更易造成交流失败。因此,英语教学应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

(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管是教学上还是应用上都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语言教学角度上来看,一直以来,英语教学依旧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者和学习者对语言的学习都存在一定误区,即误将词汇积累、语法练习、篇章阅读等作为语言学习的目的。李学(2006)指出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不但接收信息能力低下,而且发出信息能力也很差,从而导致其交际能力低下。此外,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方法死板,注意力容易集中在字词句的理解,而易忽视篇章的结构,不能有效地提取对方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王斌华(2006)指出在传统语法翻译法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依然较差。而以听说教学法为主的课堂教学通过大量重复的句型句式练习虽然让学生的语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其实际交流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高。

从语言应用角度上来看,受条件限制和环境影响,学习者鲜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英语环境。即使对词汇量大、语法扎实的做题高手来说,一旦要用英语实际交流时,也难免捉襟见肘。他们要么用词不准确,要么不知对方所言,要么误解对方意图。究其原因,对书本词汇的过于关注,容易造成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由此可见,现今英语教学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的目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迫在眉睫。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下将从教师、教材及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促进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英语教学。

(一)改变教师教育观念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在英语教学中又犹如灯塔,指引着学生学习的方向。正因如此,要改变英语教学的教育观念应先从改变英语教师教育观念开始。而现今,一方面,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沿袭初高中传统教学方法,遵守传统教学理念,以语法词汇教学为中心,以通过各类英语考试为目的进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英语教师自身跨文化知识薄弱,易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此,首先英语教学者应改变教学理念,将以词汇语法为中心的教学转化为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第一,课堂讲解时侧重对知识点实际应用场景的讲解,而非简单的字典语法复述,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第二,对知识点考查时,相应减少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考查,加强检验学生对不同场景中的语言的掌握能力。第三,鼓励学生寻找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其次,应加强英语教师自身跨文化知识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开拓视野,关注目的语文化信息,对比两国或多国文化差异,积累跨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如有条件,建议输送英语教师去国外访问学习。

(二)改进教材

教材是学生与教师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场上英语类书籍虽特别多,但多侧重于介绍语法词汇知识。此外,当前英语教材的编写质量也不容乐观,大多未达到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材的编写者应在编写教材时加大对目的语文化的介绍,不仅对所选文章的背景、作者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还要对其语言知识点所适用的环境进行相关介绍,同时,教材编写者应注重教材的实用性,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交流的需要,将现实生活融入到教材中来。此外,由于文化会随着年代的改变而有所变化,教材的编写者应及时对所编写的教材进行更新。此外,教材的选订者应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了解学生的需求,有目的地选择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构建文化教育体系,营造目的语文化语境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文化教育体系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可行之路。该体系可分初、中、高级三个阶段:首先在初级阶段以对其语言与非语言模式研究为主;其次在中级阶段以传授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为主;最后在高级阶段以培养其对目的语国家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认识为主。三个阶段可以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有效的办法是营造良好的目的语文化氛围,让学生融入到目的语文化氛围中去。比如,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或举办话剧表演、演讲、辩论等活动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目的语交际能力。

三、结语

英语教学不应当只停留在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上,而应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英语教学应从教师、教材及课堂教学三方面改进,完善课堂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Byran,M.&Morgan,C.Teaching—Learning language andculture. 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4.

[2]Hymes, D. On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Pride, J. B .&Holmes,J.(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1972.

[3]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王斌华.“第二文化习得”理论与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6,(6).

[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6]周丽新.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9).

[7]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英语研究,2002,(3).

[8]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李学.外语教学与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06,(8).

责任编辑 肖庆华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