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有效性的策略

2015-09-10刘珊

考试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教学反馈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刘珊

摘 要: 教学反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学生对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理解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馈,适当调整教学进程,对课堂知识点的安排做出合理的微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反馈 有效策略

“成也学生,败也学生”,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看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是教师即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把握学生对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理解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馈,适当调整教学进程,对课堂知识点的安排做出合理的微调,因此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性与教师、学生的配合是分不开的,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性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反馈。

一、巧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课堂的有效反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學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面向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1]。数学教学设计要充分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础上,课堂提问要环环相扣,不仅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还要有一定的思考性,所提的问题最好是学生能运用过往所学的知识,或者通过分析、判断、推导并能够回答的问题,为接下去所学的教学内容起到铺垫作用。设计的课堂数学问题设计应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层次上略微拔高,要符合学生通过努力思考就能解决问题的原则,不要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感觉没有挑战性,容易失去兴趣,甚至会觉得教师没水平;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挫,产生消极心理;如果提出的问题模棱两可,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混淆,存在疑点、模糊点,学生也就没有信心给予反馈。因此设计问题要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以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定位。例如:在执教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时,笔者让学生自学了“百分数”的几个知识点后,要求学生同桌合作,列表整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有这样的问题紧紧地联系着本课的内容,同时留有学生发挥的空间,学生一开始都是从读写法、有无单位开始比较,最后升华到比较它们之间的意义。在整个环节中,学生参与面扩大了,通过自己动手整理后,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最后还总结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因为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写单位,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反馈,避免在教学中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像这样容易混淆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巧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找到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扩大课堂的参与面,抓住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反馈,从根本上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二、关注学生错误的教学反馈,提高数学课堂反馈的正确率

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对知识点认识的比较片面或者思维定势等原因,所以产生的教学反馈往往是最真实、最直接的。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学生提出一些错误的反馈,往往一语掠过,实际上在教学中这些错误的教学反馈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通过错误的反馈与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想对比,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例题讲解2.4×0.8时,学生在尝试计算中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1.92,另一种是19.2。教师在处理学生错误反馈的时候非常有经验,他不是直接否定了这种做法,而且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通过积之间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教师要重视错误反馈的产生原因,让错解的学生发表看法,学生是受到小数加法小数点要对齐的影响,导致产生小数乘法也要小数点对齐的错误观念。经过一次错误的反馈,教师适时引导,不让加深了学生对知识间联系的理解,还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如果不关注学生错误的反馈,就不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想法,必然造成课堂高正确率与课后低正确率的巨大反差。教师要对错误的教学反馈有颗敏锐的心,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反馈转变成有效的课堂资源。

三、活用教学模式,开放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有效反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新课改教学后很提倡重视基本活动经验,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过探究、探索获得知识。但是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尊心,怕出错因此不愿与他人交流及回答课堂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是低效、沉闷的,因此开放数学课堂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提供更多的合作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愿意帮助的同伴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让他们能在课堂上摆脱束缚,更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利于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学生与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下,更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减轻精神负担,提高上课效率。在五年级《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中,教师提供学生若干小棒和接头,动手拼接长方体,如果是男女生合作操作,学生碍于肢体接触,往往是独自操作,少了必要的合作交流;如果是好友搭配操作,课堂就显得更活跃,往往是争相操作,形成良好的你追我赶的团队竞争氛围。在开放的数学课堂上,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在班级内自由走动,帮助能力稍弱的同伴,学生之间用学生式的数学语言进行沟通,形成了有效的教学反馈。轻松的课堂氛围,能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但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能够处理好“动”与“静”结合,充分提高课堂反馈的有效性。

有效的数学课堂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没有标准的答案,除了正确的理论外,其他的有效教学手段,都要靠一线教师的实践作为研究契机。教师只有高度关注数学课堂,做好教学反馈,才能让数学课堂更高效、更优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教学反馈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优质课堂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