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的一点尝试

2015-09-10于玉敏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诗境界意境

于玉敏

诗歌,这一文学的精品,应该是语文教学领域的一支奇葩。然而由于诗的至精、至纯、至美,使许多语文老师产生了望而生畏的心理。仿佛远处一片很美的风景,不敢轻易走近或评赏,生怕任何不和谐的举动或言辞损害了它的圣洁和美丽。因此诗歌教学渐渐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小小的雷区。可是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向导,正是那打开园门指点风景给人看的人。故此,退望和徘徊无益,我们必须找到那条芳草掩盖下的通幽曲径,带领学生走进诗的苑囿,让他们尽览其中的美景。

从诗歌的自身规律和内在蕴含入手,研究出符合诗歌认知规律的学习过程,我归纳了三个层界六个步骤。其中第一层界包括三个步骤:知作者,晓背景,明诗意。这是三个常规的学习步骤,在小说、散文的学习中同样必不可少,在这里不做过多理论。但如果只限于此,就不够体现诗歌学习的特色。诗的特点是通过凝练的文字、含蓄的语言,以意象来创设深广的意境,在意境中传达丰富的人生情感。所以,诗用眼看是平排的文字,用心看是立体的画面。因此,我们读诗学诗要拨开文字的水帘,进入其内在的境界,所谓“心与情遇,神与意合”。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完成学诗的第二层界的两个步骤:通意境、味诗情。这两步要做的是:捕捉诗文中的重点意象,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和品味诗歌境界及诗歌境界中所传达的人生情感,在体会和品味中被打动、被陶醉、被震撼,从而体验真情、感悟人生,这将是学诗的最大成功。

然而作为一个清醒的学习者,我们既要能满怀炽情地走进诗中,还要能以清醒的头脑走出诗外,我们要有能力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作品的全貌,来品评它的艺术技巧,赏析它的风格特色,学习它的成功经验。这就是学诗的第三个层界要完成的最后一个步骤:论艺术。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品评,学生将逐渐熟悉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并不断领略诗歌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以上这些是我所摸索的学习诗歌较为合理的几个步骤,但是究竟通过怎样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达到预期的目的呢?多年来我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可概括如下:

1.生动的语言渲染。生动、优美的语言引导和讲析是破译诗歌的密码,是打开诗歌意境和学生思维及情感之门的钥匙。精当、优美、充满激情的语言,很快能把学生带入情境,并在他们身临其境的学习、体味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驰骋想象、交流感受。想象是诗歌的灵魂,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没有诗人。因此读诗学诗也要腾飞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诗的境界,与作者的情感同频共振。在这期间学生们对想象意境及情感体验的表达和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他可以起到情感引导、情感传递和情感渲染的作用,以形成强烈、浓厚、颇具感染力的情感氛围,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这种集体的情感共鸣中很快进入诗歌的情境中去。

3.反复吟咏、默默体会。好诗歌是可以在高处低处吟咏,清晨黄昏诵读的。反复吟咏品味,可以营造良好的审美心境,引起体验与感悟的情绪。吟咏之中自可传达诗中百情,人生百味;没有吟咏,诗歌课就不能称其为诗歌课。

4.选配音乐、升华情感。自古诗乐一体,上自《诗经》、乐府,下至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可配乐而歌。音乐与诗有太多相通之处,所以选一段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而又颇具感染力的音乐作为学诗的辅助手段,实在是明智之举。这一点我感受颇深,单讲我在教余光中的《乡愁》时,选择了一段叫做《流浪者之歌》的小提琴乐曲作为学生朗读诗的配乐,当学生读到:“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时,哀怨凄婉的小提琴声声催人泪下。后来,听课的老师也跟我说:“听到那里,我们都流泪了”。

以上就是我在诗歌教学之路上的一点点尝试与所得,其实在这些之外,我还一直牢记一个远远胜过所有教法的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以满怀真诚、满怀激情的对人生和诗的热爱来感染学生”。语文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甚至每一个发自内心的感叹,都会充满磁性的吸引和感染,影响着学生慢慢地、一天一天地去热爱诗,热爱生活。有了这样的热爱,他们会捧着自己的心去感悟一切他们所喜爱的诗;有了这样的热爱,他们还会把身边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谱写成一首首闪光的诗。

(作者单位:廊坊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学诗境界意境
杨万里学诗
春色满园
学诗4
学诗偶感
学诗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一朵花的意境
最高境界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