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少教多学”的尝试与魅力

2015-09-10张俊梅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6期
关键词:刘兰芝少教多学荷塘

张俊梅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有意思”呢?课堂应该是兴趣的发酵池、孵化器。学生、教材、教师这三要素中,学生只有与教材充分接触才能产生兴趣,教师则是催化剂。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坚持“少讲多学”,而“多学”的动力在于兴趣的产生,学生进步幅度取决于他兴趣的大小。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将它不断保持和强化。“少教多学”的基本立足点就在这里。“少教”,不只是教学时间的减少,也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偷工减料,而是在传授课文精华的同时,不忘对学生的相机引导、点拨,并努力将其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保持延续下去;“多学”,不仅是学习时间上要有保障,更是对学习内容的丰富和充实。这里的“多学”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索取,绝非一味地灌输。“少教多学”是一种力求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等心理因素的推动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行为。这当然也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读出意味

教学方法不在于是否时髦,而在于适合。“少教多学”强化的是学生的品读和教师的解惑环节。此环节的前提就是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去读,去比较、去揣摩,去品味。唯有如此,书中滋味方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语文课离不开对语言的涵泳品味,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透过文字的表层,引导学生去构架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并让他们领略到其中的韵味,从而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许多学生两眼微闭,口内徐徐吐出“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那水、那舞女、那绿叶、那白花,那亭亭、那零星地点缀、那袅娜地开着,整个构成一幅优美和谐的画面,沉浸其中,应该有一种共浴荷塘月光的美感;学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时,有的学生甚至走向讲台,面对全班学生大声朗读,或喜悦、或忧伤、或平静、或愤慨,情到深处甚至情不自禁把讲台拍得啪啪作响。讨论课上,不同的观点互不相让,唇枪舌剑,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有时甚至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分成了两派加入论战;翻开课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们对课文的分析、评价,字里行间透露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喜欢。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思”的。

可是,长久以来,教师却是课堂的“主演”:他们或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了教学的方向;还有的以群体阅读代替个性阅读,既限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忽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这种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造成了主体错位,使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就是琢磨作品的答案,而与自己的情感认知无关,以致使他们迷失了自己,丧失了阅读的渴望。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甘当配角,或启发、或点拨,或鼓励、或暗示,让学生在阅读满足的同时,形成进一步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比如,某次临近下课,有个学生举手提问:“《荷塘月色》的文眼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可我们读完后怎么感觉不到作者的‘颇’不宁静呢?”其余同学也都把疑惑的目光投向我。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大家都有心绪不宁的时候,你们怎么处理的?”同学们没有想到我会反问他们,沉默片刻,一个女生回答:“跟闺蜜说、跟家人说。”我又追问了一句:“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妻子,作者怎么没有说?你们再重读第三段中‘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时候有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课后的“每课一得”中,学生是这样写的:“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朱自清一定遇到了他内心极不想做的事,却迫于形势不得不去做,因此才‘颇’不宁静。只能在月夜来到有些偏僻的荷塘,极力让自己沉浸荷塘这一仙境之中。”

写出情趣

读出意味,也就容易写出情趣。立足于读的写作,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是强化对经典的多维度解读,使经典不再是面目可憎,而是亲切可爱;二是就地取材,缓解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提升对课文的认识。仅举《孔雀东南飞》为例,学生拟就的题目就很有意思,如“我眼中的刘兰芝”“罗敷来到焦家会幸福吗?”“刘兰芝一定会死的”“《孔雀东南飞》结尾之我见”“从魏晋文化看刘兰芝的再嫁”“从‘承籍有官宦’和‘仕宦于台阁’看等级制度对刘兰芝的婚姻影响”……整体来看,学生的认知虽然有些不够成熟;但是,自己能够主动去思考已经是很难得了。尤为可贵的是,学完课文,那种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学习热情很快形成了文字。这些文字是生动的,充满认知的光辉,绝不是无病呻吟。

例如,谈到家庭教育对刘兰芝婚姻的影响。有的同学写道“如果从深层次的角度看,刘兰芝悲剧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织素’‘裁衣’,作为女子持家必不可少的女红,许多女子毕其一生也不见得做得多么出色。刘兰芝凭借着心灵手巧,小小的年纪就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这让她有了超乎常人的心理优势。更何况又自己在诗书礼乐上达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些是刘兰芝骄傲的资本,也是刘家家庭教育中值得炫耀的成功典范。这也强化了兰芝的性格,骄傲的人是很难向别人低头的。然而现实如何呢?心气极高的刘兰芝遇到的却是一个蛮不讲理、颐指气使的婆婆,一个懦弱无能的丈夫。心灵手巧,无人喝彩;知书达理,却遭指责。这个世界,没有裁判,婆婆就是裁判。受到婆婆百般的刁难之后,刘兰芝对生活彻底失望了,因为理想和现实差别太大了,大到了难以接受。于是。她拒绝了改变,回到了自己的娘家。”

如果把一篇课文比作一顿饕餮盛宴,教师就是个美食家。让学生细嚼慢咽,吃出滋味、吃出兴致;之后,让他们自己从容地找来菜谱,走向厨房,烹制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大餐”。相反,若不厌其烦地去谈一些大道理、或者条条框框,不仅不会使学生品尝到美味,更不能让他们烹制出有特色的“佳肴”。语文课堂的教学也正是如此,应该“少教多学”,还主动权于学生。

(作者单位:固安县一中)

猜你喜欢

刘兰芝少教多学荷塘
谈《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情感变化
荷塘里的“怪物”
四季的荷塘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小世玉智闯荷塘
荷塘蛙鸣
谁在说谎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