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对话栏”,真正实现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2015-09-10林玲玲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6期
关键词:评点师生文本

林玲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以及必修三《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几篇课文均设有对话栏。对话栏,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平台。用好对话栏,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然而,苏教版教材的对话栏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对话栏的作用。如对话栏中的评点过于详细,剥夺了学生的初读感受;对话栏缺少适当的引导内容,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停留于表面;对话栏中的评点内容比较随意,不利于师生与其它文本对话时的迁移运用等等。只有完善对话栏,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一、对话栏适当留白,让师生与文本自由对话

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师生自由诵读文本、体验文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相互作用,获得各自的初读感受。

“释义的文字是释义者的文字” ,对话栏中的评点是编者的阅读感受,不是读者的初读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话栏不能先入为主,陈列过多的指示性内容,这不仅剥夺了学生的初读感受,而且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比如,《离骚(节选)》的对话栏内有5处编者的对话示例,内容主要涉及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以及个别字词的用法等。第一处:对开篇八句的解读是:“叙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 编者在对话栏中已经概括了这八句的主要内容,以及这内容背后的意蕴。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局限在这种思维中,导致师生与文本的自由对话变成师生与文本的预设对话。如果对话栏中的内容适当空白,将陈述句变为疑问句,学生也许会提出疑问:屈原为什么强调自己是古帝高阳的后代?为什么自报其父的名字?为什么又强调父亲给自己起的是一个嘉名……通过这样的自由对话,得出的结论就不仅仅局限在“表现屈原高度的庄重自爱”这方面的内容了。通观全文,5处对话示例都过于详尽,限制了师生与文本的自由对话。

文本是个潜藏着巨大可解释性的主体,在不背离文本的情况下,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通过提问等方式适当地留白,能够促进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

二、对话栏多些引导,让师生学习与文本对话

语文教学是通过对话学习对话,学会对话。 相对于文本,教师和学生都是对话的主体,要实现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通过对话栏的引导,学会与文本对话。

王尚文认为:“作为对话的语文教学尊重学生作为对话者的主体性,同时充分认识学生作为对话者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对话中充分引导、促进与推动的作用,使学生由一个相对稚嫩的对话者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对话者。” 当教师和学生都作为稚嫩的对话者时,对话栏就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适当地补充一些引导知识,能让教师和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会对话。《乡土情结》中的第一处评点:文章开始先引用王维的诗,接着又通过古诗去想象具有特地意义的场景,说明了思乡情结的久远。如果将评点改为:文章用什么形式表现了作者思乡情结,通过诵读第一段,得出结论。如果对话栏中添加这样的引导,是否更有利于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呢?经过多次引导,即便离开了对话栏,学生也能与文本进行对话了。

三、对话栏通过归类,让师生学会与文本对话

文本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因此,师生与文本对话的内容也是复杂的。在对话栏中,就对话范围而言,学生可以与一段话,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展开对话;就内容而言,学生可以对文中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思想情感等方面展开交流。针对不同的对话内容,如果学生知道选择不同的对话方式,就避免了学生面对文本,头脑空空,没有应对策略的情况了。

例如,要求全体学生对《想北平》的某句话加以点评。可以在对话栏中添加这样的注释:(1)问:从什么角度评点?(2)明确:思想内容。(3)补充说明:“思想内容”角度的评点,可以从文句的内容、情感、主旨方面考虑评点。有的同学对文句的内容比较有感触,就会说他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安然闲适的北平生活;有的同学感受到了作者对北平溢于言表的情感,并细细品味中;还有的同学会从主旨方面来表达自己与文本对话的见解等等。以此类推,在阅读文本时,针对某些文句,学生会就内容、情感、主旨等方面展开对话,学会对话,而不会对着文句无所适从。因此,对话栏中的评点角度通过归类,学生可以把握一些对话规律,从而学会与文本自由对话。正如王尚文老师所说:基本的对话规则是对话得以进行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自由的但不是任性的,恰恰是在对话规律的遵循中自由才有可能。

理想的对话栏是教师、学生、文本自由对话的平台,在这里教师学生可以自由填充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对话栏中阅读方法的引导,师生可以修正自己的阅读方式;通过对对话规律的把握,师生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情感。师生在阅读感知课文时,师生和文本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都是课文意义的创造者。对话栏作为师生和文本对话的纽带,应该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推动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讲解者、分析者的角色。大家要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断地充实对话栏,完善对话栏,利用对话栏,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自由对话,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2]伽达默尔《批评的循环》,辽宁人民出版社年版1987年版。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评点师生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翻译擂台(116)评点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