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悠然”自得

2015-09-10白雅静

考试周刊 2015年63期
关键词:和谐课堂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白雅静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而课前的自主预习正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不仅要有自主预习、自主学习的铺垫,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问题”,“交流质疑”,并针对关键问题进行“总结提炼”,进而“教会别人”,这也就更好地诠释了“互学”、“问学“、“‘教’学”、“悟学”这几个步骤,从而实现了“学讲方式”与“和谐课堂”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和谐课堂 学习能力

最近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学讲计划”,使我明白了我们的教育要有“学”有“讲”,学讲结合,需要“悠着点”,别“挤”得或“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这样孩子才有时间细细地看,静静地听,慢慢地想,看明、听清、想透,“自由呼吸”下的教育效果才有可能“悠着点”,孩子们才能享乐在数学学习中。

一、学讲计划中教师行为的“五步”

1.“让一步”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不要怕他们学不会而“嚼烂再喂”。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时,在3班我讲得特别细,告诉孩子们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可结果让孩子板演时,他们总是从十位加起;而在4班,我大胆地放手让孩子用小棒摆,用计数器拨,他们发现数位对齐,个位满十了要变(十个一是一个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他们发现了问题,互相交流,学会了知识。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下课。孩子们争着告诉我:“老师,我学会了,太简单了。”“老师,我喜欢您,喜欢数学!”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学讲计划”的最高奖赏。“让一步”空间,就是给孩子们思考的空间,由学生自主发现、感知,提出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体会学会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方法。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231×3的竖式计算时,我做了这样的形容:“乘数3是个热情的小公主,她过生日与客人个位,十位,百位一一握手。”通过形象的举例,学生很快就接受了。

2.“慢一步”

在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时不要忙于指出问题、给出答案,要“慢一步”结题,让小组充分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讲出来”的“话题”。例如在教学这样一题时:“小明今年7岁,妈妈今年37岁,再过两年妈妈比小明大几岁?”开始他们默不作声,有一个孩子说大30岁,我没有给出判断,而是让一个孩子说理由:“妈妈长一岁小明也长一岁,长两年都长两岁,所以大30岁。”“对,你明白了吗?”这样孩子们顿时醒悟了,此时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3.“退一步”

在交流展示、质疑拓展中,不要变成教师独占的舞台,要“退一步”,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出来”。教师要等,“等”后味更浓。有个服务员给一个绅士端来一杯柠檬茶说:“如果你在3分钟之内把柠檬的滋味全部挤出来,就会把茶弄得很苦很混。”他问:“要多长时间才能把柠檬的香味发挥到极致呢?”服务员笑了:“要12个小时的忍耐和等待。”可见等后味更浓,会教书的人,一定是把教育泡成一杯茶,慢慢地品,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一分爱心、耐心和苦心。

4.“停一步”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在教室中盲目走动,要“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的课桌旁驻足观察,发现问题,“一对一”教学;让孩子感觉到老师的亲切,从而喜欢上这门课。

5.“缓一步”

在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不要急于总结、概括,要“缓一步”,给学生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讲出”学习成果。从课前的预习布置,对待学生的学习要“慢”、要“缓”,遇到问题要及时停下,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老师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学会观察;等待学生进行思考;等待学生学会交流反思与感悟;等待学生学有所得并与大家共同分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留白”。所以,我们要等。在一节数学课中,要让孩子人人学有所获,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应该把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得有“静”有“动”,动静结合贴近生活,也就是说,教学中有“静”有“动”,教学效果才会好。

二、尝试学习,深刻理解“学讲方式”的理念

通过尝试学习,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学讲方式”的理念,感悟到它与“和谐课堂”的完美融合。也许,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尝试更新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要经常用赏识的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变单一模式为分层组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学进去”是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强调的是达成“学进去”的结果;“讲出来”是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实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目标。

三、结语

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学习的任务和方向,学有兴趣。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我能行。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学才有劲。从而萌发创新意识,在创新过程中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浓,学习效率就越高,课堂会变得越来越有趣。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满堂硬“灌”,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学习效果肯定会不断增强,这样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和谐课堂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