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5-09-10贺小东

考试周刊 2015年75期
关键词:实践高中数学研究

贺小东

摘    要: “导研式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课堂融入度”为基础,进而将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为目的的全新的教学思维,通过对其加以运用,可以有效解决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以此很大程度上改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导研式教学    研究    实践

如今,学生承受的压力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已经形成了正比例关系,尽管存在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引发的“高分低能”情况却成为社会谴责的重点。在大谈教育改革的如今,中国内地的高中数学教育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变现状。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弊端

目前,中国大陆高中教学方式中的不合理之处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首先,课程死板。就一般情况而言,教师都会在学期初做出教学计划并对进度加以预定,而这样的活动往往造成了教学缺乏灵活性,尤其是会使得很多学生难以消化理解所学知识。

其次,功利性过强。由于高考总复习等活动的时间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一般都会不得不违背基本教学规律而加快教学节奏,造成“每节都是新课”的情况,使得学生在学习(不仅数学)过程中不得不变身为“福特制”体制下的工人。

第三,参与度过低。由于前文所述的原因,高中数学教学的课程改革至今仍然流于形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仍旧停留在纸上,而这种单方面强制输入式的教学方法早已在实践中被验证为低效做法。

第四,学生缺乏数学思想意识。实践证明,解决数学知识问题的根本在于数学思想的掌握而不是简单重复的计算活动。目前的教学现状却是在此方面做得很不够。

第五,答疑环节缺失。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之下,学校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开设专门的答疑课,而同时学生又不可能一有问题就和周围的人探讨,由此造成问题积压是学生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定义与特征

1.定义

“导研式”教学的主要含义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发现和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具体而言,指的就是教师提供课程的“探索框架”,此外放手令学生以各种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提出问题并拟定相关的解决方案。而这一过程过后,则提出进一步将问题“拓宽加深”的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问题背后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并借此机会进行反思总结,而这样的过程又可以帮助学生练成属于自己的动手能力。

2.特征

第一,具备充分自主性。由于其主要体现于对学生自制力的要求,故而其可以将选择和决定的权利由教师转向学生,使得课外探究的方式和程度、所需的听讲内容等都由学生决定。

第二,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仅限于在提供探究框架和指点迷津两个环节进行工作,即将自身置于基础工作的位置。

第三,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此教学方式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由此决定了其过程被定义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或思考→获得解决→加以拓展→反思总结”的过程,不难看出其中最大动力在于“问题”,而这一过程则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对教学中心思想有所掌握。

第四,具备探索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形式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时间里是没有教师参与的,故而决定了其探索方式的多样性,而学生也会对此产生深刻印象,由此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掌握知识。

第五,具备课内外的一体性。导研式教学摒弃了“上课学教材,课后做习题”的做法,而是使学生随时随地提问题并以之为目标加以探究,由此将课内外活动“一体化”,使得学生可以将新知识“融汇于无形”。

三、具体做法与注意事项

1.具体做法

首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即明确应由教师传授和应由学生自我探索获取的内容。如在“圆锥曲线”的教学中,就可以在教学目标中将“椭圆”的一些内容作为教师讲授内容,而将“双曲线”内容作为探究内容,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加以点拨(如讲授椭圆和双曲线的相同点,带领学生探究二者的不同点等),并在学生探究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在此过程中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其次,应将原有的教学、组织方式加以改变,即将原有依靠书本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学生独立探究,而教师的地位则转变为“支持引导者”,并在此基础上转变教学方法。如在“棱柱和棱锥”的教学中,可以采取采用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展示棱柱和棱锥的变化情况,以此引发学生想象并促使其提出问题。

最后,应将作业的内涵加以更新。在导研式教学中,作业并不局限在课后内容上,而可以将其“平移”到学习新知识之前。如在“立体几何的坐标轴”的教学过程中,就可在学习之前抛出“如何将直角坐标系摆放在空间中”这一可资探究的“作业”,即所谓“在预习的同时提出问题”,从而将接受新知识的步伐加快,而对于此类作业的完成方式,同样是以多种多样的探究方式进行的。

2.注意事项

首先,应注意“循序渐进”。由于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多年的学生难以短期内将自己的“教学观众”地位转化为“导演兼编剧再兼主演”,如果仓促进行导研式教学,往往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状况,故而教师应该在开始阶段加以指导,同时也要转变自身心态,但应坚持定期监督。

其次,应注意方法的适用性。教师应提前确定适宜探索的教学内容,对于概念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则无需进行或尽量减少导研式教学。

四、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导研式教学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加以重新定位,通过对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强调,使得学生可以尽可能地融入学习中。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适当减轻教师负担。

参考文献:

[1]隆江华,张雄,吴丽,俞玲艳,宋忍,李惠.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S2).

[2]孟惠.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

[3]梁光明.让高中数学教学回归“生活”[J].中学教学参考,2010(25).

猜你喜欢

实践高中数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