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5-09-10郭小兰

考试周刊 2015年90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郭小兰

摘 要: 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研究机器和机构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技术的课程。本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极强,本文积极有效地探索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地方高校教育特色。

关键词: 机械设计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机械设计是指设计开发新的机器设备或改进现有的机器设备,机械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学好本课程,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机械设计是影响机械产品性能、质量、成本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机械产品能不能满足用户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新产品。因此,机械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将日益缩短,对机械产品在质量和品种上的要求,将不断提高,这就对机械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2]。

1.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改革传统理论课教学方法,除板书结合多媒体授课外,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答疑授课等多种教学手段,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强调学生互动参与,强化教学效果。

1.1教学难点运用项目式教学法。

教学难点如机器与机构的相互关系,教师通过课件讲解的方式很难口述清楚,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费力。因为本院所开专业均为汽车类专业,则可采用实验室现场教学的方式,以内燃机为例,教师可对照实物讲解内燃机所涉及机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结合多媒体授课,通过实物、声音、图形、文字、三维动画等多种刺激有机融合,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感官认识:曲柄滑块机构将活塞的往复移动转化为曲轴的连续转动,齿轮机构和带传动机构实现转动的传递,凸轮机构将凸轮的转动变换为摇杆的往复摆动;通过上述五个机构的协调工作便能将燃气的热能转换为曲柄转动的机械能。增进学生对各构件的相互运动情况、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解。

1.2部分重点章节采用案例分析法组织教学。

齿轮传动通过轮齿的啮合传递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动[3]。在学习齿轮传动这一章时,可结合汽车变速器实例,学会从分析齿轮的失效形式和产生原因入手,确定齿轮强度的计算准则,以及相府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选择合理的几何参数,最终完成齿轮零件的结构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能进行齿轮材料的选取,齿轮参数的确定,齿轮结构的设计,齿轮精度的设计,并对其进行强度校核,最后学习如何根据设计结果绘制二维、三维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整个设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2.1充分利用课程设计,引入三维设计方法补充课堂教学。

实施学分制后的新版教学计划中,机械设计课程仅56个学时的理论课堂教学,课时有限,教学内容难度大,因此很难使学生在短期内真正掌握机械设计方法和完整的设计流程。为补充课堂教学,并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设置了为期两周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环节。通过“带式运输机传动系统中的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等题目,变换多组初始参数,可保证学生每人一题,独立进行设计计算。在完成参数选择、计算校核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草图用计算机绘制出装配图和主要零件的零件图,同时要求学生应用CAD(如Pro-E、UG)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强化学生的三维设计能力,开拓学生就业渠道,课程设计需提交设计说明书,二维、三维图纸,并进行课程设计答辩,综合评定最终成绩。通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机械机构设计、零部件设计方法等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学生的设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服务。

2.2利用师生创新项目等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根据自己主持参与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基于卓越汽车工程师培养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等课题,对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研究出了适合我校学生及相关专业课程设计培养模式和方法,并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地方高校教育特色。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定期为学生举办学术活动,学院单独设有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给予经费支持,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更大平台,着力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项目逐步提高学生机械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及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乃至今后的工作提供重要平台。

3.结语

通过改革传统理论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丰富项目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答疑授课等授课形式,增强了机械设计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引入三维设计方法补充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开放日、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活动、师生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调动学生互动参与,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这种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以上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研创新的兴趣,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新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锦康.机械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钟毅芳.机械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初嘉鹏,刘艳秋.机械设计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攀枝花学院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青年项目(JJ1364)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机械设计中减震降噪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