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研究回顾与思考

2015-09-10杨建娣谢济光

人民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不足成就思考

杨建娣 谢济光

【摘要】作为广西区域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湾经济区文化研究逐渐成为当今国内区域文化研究的新热点。依据2008年以来北部湾文化相关研究论文的趋势、内容和方法进行文献统计分析,文章认为研究总体呈向上趋势,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应用型研究占主体,实证性研究不足。然后文章在分析北部湾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促进文化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关键词】北部湾文化发展 文献统计 不足 成就 思考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经济与文化是共生互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而文化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008年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国外对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国内学者对区域文化发展研究的深入,作为广西区域文化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北部湾文化研究正逐渐成为当今国内区域文化研究的新热点。然而,跟国内外同领域的研究相比,北部湾文化研究起步晚,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更深入的探讨分析,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北部湾文化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北部湾文化发展研究的现状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论文中以“北部湾文化”、“北部湾区域文化”、“广西北部湾文化”和“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为主题词检索,笔者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发表的48篇国内有关北部湾文化发展研究文章的状况作了文献统计分析,研究范围包括北部湾文化研究的趋势、内容和方法。分类如下:根据各类文章在期刊发表年份的统计分析其研究发展趋势;根据文章对北部湾文化研究的某一内容侧重点归类,有文化概述、产业资源、海洋文化、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文化教育、文化艺术及其他文化发展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阐述和应用型研究。就本文而言,采用的是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文献统计结果与分析。研究趋势。北部湾文化发展的研究近六年来总体趋势是向上的,其中2008年有5篇论文,2009年9篇,2010年6篇,2011年10篇,2012年11篇,达到了顶峰,2013年至2014年11月虽然有所波动,但属于正常变化范围之内。具体来说,2009年,余益中发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研究》和《以文化发展战略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学发展》两篇文章,标志着国内北部湾文化研究开始兴起,2011年和2012年达到最高峰,共有20多篇相关论文发表。

研究内容。2008年以来国内北部湾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北部湾文化的概述和产业资源,分别有10篇和11篇,占20.83%和22.92%。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北部湾文化概述和产业资源有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但至今未形成理论体系,尚需进一步系统探究;再次是企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分别有8篇和7篇,占16.67%和14.58%;文化教育、城市文化和文化艺术,分别是4篇、3篇和3篇,占8.33%、6.25%和6.25%;其他内容2篇,占4.17%。统计分析表明:北部湾文化概况研究和产业资源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海洋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研究在逐步推进,文化教育、文化艺术和城市文化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作为日后北部湾文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研究方法。对48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做统计分析,主要有理论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实证性研究较少。其中,理论性研究的论文25篇,占52.08%,应用型研究17篇,占35.42%,而实证性研究的论文6篇,仅占12.5%。这说明,随着北部湾文化研究的发展,学者们较多地使用理论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实证性研究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北部湾文化发展研究的不足

国内学者对北部湾文化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与国内其它经济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研究相比,北部湾新经济区文化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有三点:

第一,研究主要是关注文化发展理论和概况分析,部分涉足企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但其他特色文化(如铜鼓、少数民族和边关文化)的深入研究较少,这些研究的不足会影响当前北部湾文化研究的全面发展。

第二,区域文化既受区域经济的影响,又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对北部湾文化研究的内容还缺乏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对这48篇论文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发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王绍辉,2012)、《发挥区域文化作用,促进钦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尹继承,2011)、《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黄伟林,2011)和《以文化发展战略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学发展》(余益中,2009),这四篇文章已经开始研究北部湾文化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但数量并不多,且基本属于理论的静态研究,有关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的文化动态研究还有待深入。

第三,北部湾文化发展研究的方法大都是理论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实证性研究需要得到更多重视。随着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的兴起,未来北部湾文化发展研究的方法应该更多转向实证性研究,从而使区域文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文化发展研究的内容和深度。

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科学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而研究的结论反过来也能促进文化的发展。因此,笔者以2012年至2014年北部湾经济区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宁四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统计作分析,总结了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教育、体育和艺术文化。各类人才在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竞争中处于核心地位,文化传承主要靠人才的培养。三年来,各市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北京八中北海分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北海)和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北部湾大学(钦州)开工建设,浦北县职教中心(钦州)建成。文化教育发展覆盖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为文化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融合北部湾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体育、艺术文化的发展,加大宣传与交流,是构建北部湾文化的策略之一。体育、艺术文化的主要成就有:成功举办2013年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国际龙舟赛、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等6项国际体育赛事;舞剧《碧海丝路》获得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成功举办两届“大地飞歌民歌大赛”;《妈勒访天边》作为国家文化“走出去”精品剧目在美国成功巡演;《天琴传说》获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展演优秀剧目奖;民族题材音乐短剧《香糯香》获全国“群星奖”优秀奖。体育和艺术事业的推广和蓬勃发展,提升了北部湾经济区的文化知名度。

旅游文化。将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转化为先进的文化生产力,可以升华为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优势。据统计,北海2013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500万人次、增长15%,完成国内旅游收入130亿元、增长20%①;钦州全年接待游客69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②;成功举办各种传统文化节庆活动,有北海国际珍珠节暨海滩旅游文化节,钦州国际蚝情节,陶艺文化节暨全国陶瓷技艺大赛,三娘湾观潮节,防城港京族哈节,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等;并获得各种荣誉和称号,如“美丽中国”十佳海洋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京族独弦琴艺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城市文化和其他文化。重视和发挥城市文化的作用,以文化促经济,使其转化为城市经济优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文化发展彰显滨海特色的同时凸显城市绿化和生态文明。南宁绿城名符其实,环境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率达75%,在省会城市(直辖市)中名列第六③;北海、钦州两市的城市绿化率分别达37.92%④和29.7%⑤,北海市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钦州市入选“2011年中国十佳绿色城市”,防城港市获“广西园林城市”荣誉称号。另外,各市也加强保护和开发传统民间文化,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京族民歌、上思舞鹿、防城采茶戏等入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广播电视电影文化发展方面,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城市数字化电影得以发展,创建农家书屋,防城港市还获评“中华诗词之市”,南宁市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南宁精神”,涌现杜丽群、李前峰、韦曰坚等模范人物。传统文化和其他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文化品牌和精神,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得以促进。

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基本定位是区域发展,同时涵盖着基础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超越性的文化发展。”⑥文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其有重要的推动或制约作用;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文化因素向经济全面渗透,使文化力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优先考虑文化发展符合北部湾经济区的实际。鉴于对文化发展研究的回顾及其取得的成就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以供商榷:

第一,加强北部湾文化的实证性研究。北部湾文化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乏实证性研究,没有重视文化成果的社会转化。要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成果要与文化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尽可能为政府决策献言献策,实现文化研究的价值。学者们的分析评论凝聚了智慧和文化责任感,政府决策也应尽可能考虑分析评论,重视文化发展战略制定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以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科学发展。

第二,文化发展研究中要有理论创新。北部湾文化发展的研究中要注重理论创新,尤其是有批判性和前瞻性的理论,可以引导文化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依赖于文化基础,依靠的是人类高智力的思维活动,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体现的是文化的本质特征。”⑦北部湾经济区是在欠发达地区建立的经济区,欠发达地区往往并不缺乏传统生产要素,而是缺乏对传统生产要素进行排列组合及延展要素应用空间的创新能力。因此,通过文化研究中的理论创新,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而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文化研究要深入挖掘北部湾文化资源。北部湾经济区有多样性的传统民间文化等,其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中要深入挖掘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建设创新型文化,形成文化品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绿城的环境是南宁的显著文化特征,已经形成品牌效应,还可以深入挖掘,创造性地把海滨文化、边关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联合开发,制定相关文化政策,形成北部湾绿色—海滨—民族—边关的文化品牌,产生具有特色的文化生产力,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

第四,重视文化教育、文化艺术和城市文化的研究。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创新思维,为文化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文化艺术陶冶情操,城市文化体现城市文明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的教育、艺术和城市文化发展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但学者们对这三方面的研究不多,也不够深入。因此,研究中要重视这些的发展研究,根据区域文化特点为政府统一规划提出建议,促使当地的语言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艺术文化和城市文化发展能更多地被公众了解和学习,影响并保持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第五,加强对文化宣传和市场管理的研究。古人云:“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现代化的市场发展不仅需要质优价廉的商品,更需要准确有效的宣传促进商品销售和市场发展。文化发展是长期性的,不断变化的。北部湾文化研究也要随着文化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研究中对北部湾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进行概括,提出有效的宣传策略和途径,可以扩大文化市场影响力。另外,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北部湾文化市场管理的研究,如职能部门及负责人在文化市场管理中的职责,制定市场监督管理的策略,如何充分发挥合作和监督机制的作用等,可以推进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形成。

第六,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要求文化研究中也要强调区域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北部湾经济区中的各种不同民族文化及外来文化,意味着在研究文化发展时要综合考虑其多样性,并整合使其保持统一性,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文化与区域经济的繁荣健康发展。

结语

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取得了成就,文化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用于指导实践,为决策者提供建议,促进区域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发展。然而,北部湾文化发展有待提高,研究尚未成体系,有待改进。基于此,有必要投入更多的关注,进一步深化文化研究,努力探索出具有地方区域经济特色的文化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北部湾文化发展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推动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者分别为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国内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桂林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文系广西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区域经济视域下北部湾经济区的文化政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X21014461)

【注释】

①2014年北海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beihai/2014-03/06/c_119645178.htm。

②⑤2013年钦州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x.xinhuanet.com/2013-03/07/c_114933724.htm。

③2014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yjbys.com/gongzuobaogao/602303.html。

④2012年北海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bhrb.beihai.gov.cn:8080/epaper/bhrb/html/2012/02/27/01/01_40.htm。

⑥余益中,刘士林,廖明君:“以文化发展战略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学发展”,《广西日报》,2009年3月11日。

⑦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年,第234页。

责编 / 许国荣(实习)

猜你喜欢

不足成就思考
燧人氏钻木取火
年轻有为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