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文艺活动的现状与提升

2015-09-10张蕾郭鹏

人民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高校

张蕾 郭鹏

【摘要】习近平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及其发表的讲话,为中国当代文艺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高校文艺活动承担着高校育人、服务社会的双重功效,但当前在发展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以讲话精神为关照,全面、客观分析当前高校文艺活动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 文艺活动 现状与提升 文艺座谈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也需要有新的方向和动力。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与来自影视、文学、音乐、戏剧、曲艺等各界的代表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随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讲话精神的热潮。对于各大高校来说,一方面文艺活动离不开高校教师及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高校是文艺创作的有生力量,是文艺传播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文艺活动也是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实现育人功能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讲话精神,并以此为关照,全面、客观分析当前高校文艺活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升校园文艺活动品质,歌颂真善美,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实现育人和社会服务的双重功效。

充分认识高校文艺活动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文艺活动是反映和构建高校师生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①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各种矛盾丛生,各种社会观念激烈碰撞,大学校园也不再是一方净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充斥校园,国外敌对势力也从未放弃对大学校园的渗透,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文艺活动就成为构建师生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抓手。

高校文艺活动是对高校师生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的展示和提升,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职业理想的确立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影响深远。高校文艺活动以舞蹈、歌唱、小品等丰富的形式为载体,将社会倡导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融入其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同时,高校文艺活动的影响又不仅仅局限在校园之内,网络、微信等便捷媒体技术的传播应用,青年学生利用文艺活动参与社會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投入,整个社会对高校发展的关注,也使得高校文艺活动的影响不限于高校内部,而是能够对整个社会优良风气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文艺活动是激励和感染学生、实现高校育人功能的有效形式。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了文艺“为了谁”的问题,提出“不能在为了谁的问题上产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②高校文艺活动同样要解决“为了谁”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方向,规范内容,创新形式,释放文艺的活力。

对于高校来说,它的一切活动和教育都应该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育人作为自己的目标。高校文艺活动能满足学生多种需求,尤其是精神和文化需求,孕育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学生可以在学习之外,以兴趣、爱好、特长为出发点去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获得精神愉悦,得到心理慰藉,兴趣得到发展,特长得到展示,进而提升其艺术品位和人格追求,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此外,高校文艺活动具有的群体性特征,有利于让学生在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中,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一些优秀的校园文艺作品,能够在学生中间产生深深的同感和共鸣,这些共同的感受,又会极大提高学生的文化和情感认同,增强学校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向上的合力。

文艺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和客观需求。对于高校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凝聚人心、激发创新的持久动力。文化对人的培养和熏陶往往是润物无声,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文化做支撑。文艺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艺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加强对意识形态的引导;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文化环境支持。此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与社会交流的平台和途径。优秀的高校文艺创作和表演人才,以及高质量的高校文艺作品的影响往往能够渗透到更大的社会范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服务社会的功能。

客观认识讲话精神关照下的高校文艺活动现状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③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文艺活动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高校育人塑人的重要抓手,也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有效切入点。成果来之不易,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在思想上,对于高校文艺活动的理解不到位、重视不够。当前,很多高校依然将课堂教学放在学生教育的核心位置,认识不到文艺活动在培养学生、教育学生方面的重要作用,仅仅把文艺活动当成校园文化建设的辅助和点缀,使一些高校的文艺活动沦为花架子,内容空洞肤浅,学生参与不够、热情不足,更让部分教师认为高校文艺活动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这种思想上的忽视还表现在对校园文艺活动缺乏必要的支持,包括资金投入、硬件设备支持以及相关课程的调节等,让校园文艺活动逐渐沦为小部分人的自娱自乐。对学生文艺活动的关注缺乏,使得高校失去了一个了解当代青年学生特点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抓手,一些充满负能量的校园文艺作品得以出现并传播,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在内容上,高校文艺活动简单化与媚俗倾向并存。部分高校文艺活动的内容简单,缺乏创意,不能体现新时代的学生特色,不能满足学生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一些高校文艺活动的组织者仍热衷于组织各种晚会、舞会、歌唱比赛等,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创意和有效互动,不能起到通过文艺活动凝聚人心、释放活力的作用。同时,在市场化大潮以及网络、微信等新媒体的影响下,一些校园文艺活动出现了媚俗、拜金的倾向,还有一些文艺活动以高额奖金为噱头,忽视对其内在价值的挖掘和坚守。

在评价标准上,忽视文艺活动的育人和价值导向功能。衡量高校文艺活动成效的标准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应该是其育人效果和价值导向作用的发挥。当前很多高校在总结本校文艺活动和文化建设工作时,只重视表面文章,仅仅把关注点放在获了多少奖、得到多少媒体关注上,而忽视这些活动是不是正确的引领了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不是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是不是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参与和互动,是不是满足了学生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使得文艺活动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与评价相关的,是当前很多高校缺乏对文艺活动的总结和激励机制。很多校园文艺活动在举办的时候轰轰烈烈,但是结尾的时候缺乏有效总结,老师和学生们的付出得不到及时的肯定和反馈,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持续投入的动力;对优秀文艺作品缺乏必要的扶持和激励,一方面影响了创作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极大影响了优秀作品的育人和文化传播效应。

当前高校文艺活动开展、传播过程中的重点问题

文艺活动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结合习近平讲话精神,以及对当前高校文艺活动现状的认识,本文认为在推进高校文艺活动建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追求和价值取向对高校文艺活动的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和追求。校园文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是引导广大青年践行核心价值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通过对校园文艺活动意义和内容的深入挖掘,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灵魂和方向,进一步明确意义,规范创作,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对于高校和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是以微信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介在校园文艺活动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于校园文艺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二者有时是重合的)来说,微信等新媒体给他们提供了最方便的入门工具,它使得“原创”变得很简单,一个人借助手机发一个所谓的段子就可以完成;同时微信又为校园文艺提供了一个自由宽广的平台,各种作品可以在此汇聚并得到即时的评价和传播;但是它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在微信等新媒体营造的“私密空间”里,学生隐匿于真实的情境之后,快意书写,肆意表达,较多对现状的不满和嘲讽,较少理性思考和长远考量,在虚拟的空间中无比强大,在现实中却虚弱畏缩。这种状态在文艺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文艺创作主题消极、思维混乱、内容偏向过度的娱乐解构,具有深厚的负面意味,为校园文艺活动的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是建立“重普及、促提高、出特色”的高校文艺活动三级体系,让高校文艺成为高校的品牌和特色,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理论探究的意义在于引导实践,高校文艺活动的作用发挥必须通过具体的活动实践来体现,需要高校的支持和保障、组织者的策划以及最大范围的学生参与。高校文艺活动尤其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合理确定文艺活动形式和内容,实现让高校文艺在大部分同学中普及、有条件的提高、凸显整体特色的三级建设体系。

以讲话为指引,提升高校文艺活动层次和效益的路径探究

建立健全推动高校文艺活动发展的制度建设和保障体系,形成长效机制。高校文艺活动的长期建设和发展,广大师生积极性的调动,文化育人成果的实现,必须依托完善的制度建设和保障体系。一是要通過制度建设把校园文艺活动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结合社会时代需求与高校育人实际,合理确定文艺活动的育人目标、总体要求和推进思路,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推进过程中的职责,齐抓共管,逐步推进,确保各项政策和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尤其是针对品牌性的文艺活动,要从活动策划、组织、保障、总结等各个阶段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和串联,以品牌性的文艺活动彰显校园文化整体特色,带动整个校园文艺的氛围。二是要建立完备的保障体系。高校文艺活动必须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也需要学校给予必需的保障,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对高校文艺活动的保障,包括硬件的支持、过程的指导以及及时有效的活动激励。硬件方面,在高校整体建设的功能设计上,要体现出对文艺活动的倾斜;鼓励学生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对学生文艺活动的指导,并通过工作量统计的形式对教师的参与给与肯定支持;通过给与综合测评加分、实践加分的形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文艺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来;在确保方向的前提下,对学生发起的文艺活动给与必要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对在高校文艺活动开展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给与必要的肯定和奖励,并及时宣传典型,以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文艺创新,全面提升高校校园文艺活动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90后的青年进入大学,他们有着不一样的个性特点和审美需求,要求校园文艺活动也要与时俱进的在内容、形式、审美等方面实现创新,以鲜活的形式吸引更多青年学生的参与,又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一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受社会上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一些青年学生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倾向,害怕吃苦,不敢奉献,因此,高校文艺作品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要积极通过文艺作品宣传爱国主义,歌颂对真善美的追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二是要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和提升。高校文艺活动在内容上要符合时代特点,贴近大学生生活,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大学生在艺术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受到触动,得到精神的提升和行为的规范。同时,要在表现形式上实现创新,积极利用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新媒体、网络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平台和载体。

科学设定校园文艺活动的评定标准,坚持教育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校园文艺活动是育人的载体,好的文艺作品都应该是寓教于乐、以文艺的形式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牺牲精神,坚持文艺的育人导向。此外,校园文艺活动还要经得起艺术标准的考验。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活力,鼓励原创,同时要做好对原创作品的指导和扶持工作,打造一批符合青年特点具备时代特色的校园文艺精品,通过校园广播、网络传播等形式传播出去,这既是对创作者的肯定和鼓励,也能在最大范围内发挥文艺作品育人功效。

追求社会效益,高校文艺作品也要“走出去”。在讲话中,习近平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社会是一个整体,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将优秀的校园文艺作品向社会大众传播,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在社会化过程中传播大学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建设和发展。高校文艺活动服务社会,具体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通过高校文艺活动和作品来传播大学精神、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实现高校文艺资源与社会的共享和共建。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发动广大学生、教师,利用志愿服务、专业对接的方式,结合社会需求采取系列教育、专项培训、音乐作品展示等手段,直接服务老百姓,提升他们的文艺素养和技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和价值取向,服务整个社会文艺活动的发展和壮大。三是直接培养文艺人才,服务社会文艺创作、表演和传播。各高校,尤其是一些艺术院校聚集了大量文艺专业人才,也成为社会文艺活动的重要力量。

文艺活动的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需求,高校文艺活动的发展更要体现育人使命和学生特色。习近平的讲话,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明确了意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高校文艺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一份子,应当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将释放青年活力与培育核心价值相结合,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坚持育人与艺术性追求的统一,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注释】

①②③习近平:“文艺是时代前进号角 最能引领一个时代风气”,新华网,2014年10月15日。

責编 /张蕾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