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李白之死疑案

2015-09-10南达

文史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当涂当涂县采石

南达

李白是与杜甫并峙的唐代诗坛双子星座之一。“安史之乱”中,李白受永王之累,长流夜郎,半道遇赦东还,漂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一般认为,他在宝应元年(762年)贫病交加,来到安徽当涂,投靠当地县令、被他称做从叔(或族叔)的李阳冰。是年十一月,诗人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行年六十有二。巨星的殒落,自然会引人注目。千百年来,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大力渲染,将有关李白之死的问题予以了复杂化、神秘化。

李白究竟死于哪一年?

长期以来,李白的研究者们一直确信他死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享年62岁。这是因为,第一,与李白同时代的散文家、也是唐代碑版高手的李华撰有《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其说李白“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第二,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作《为宋中丞自荐表》,上有“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之句。据此,可推算出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卒于宝应元年(762年)。

李从军先生在《吉林大学学报》1983年第5期发表《李白卒年辨》一文,指出李白应享年64岁,卒于广德二年(764年)。李先生认为:传统观点误出于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而这篇墓志乃后人伪托,根本不是李华所作。理由如次:

其一,所谓李华墓志一开始便说:“呜呼,姑熟东南,青山北址,有唐高士李白之墓……”李华卒于大历元年(766年);而“唐高士李白之墓”在这之前,并不在安徽当涂青山北址,而是在龙山东麓,直到元和十二年(8l6年)正月二十三日才由龙山东麓迁往青山北址。这有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可证。此时,李华已去世50年,怎么可能写出上述碑文?

其二,李华墓志,终唐之世,乃至北宋前期,均不见文献记载。古本李白集中未附此文。《文苑英华》所收李华为他人作的碑铭共有千余篇之多,也惟独没有这篇墓志。它仅见于清人王琦辑注的《李太白文集》的附录。这本身就是可疑的。

其三,刘全白于贞元六年(790年)到龙山凭吊李白,有感于“荒坟将毁”,“盛才冥寞”而“表墓式坟,乃题贞石”。由刘氏所作《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可知,原龙山旧墓无碑。这就是说,所谓李华墓志,亦乃“子虚乌有”。

其四,从文字本身看,所谓李华墓志仅一百五十余字,且对李白家世和待诏翰林的经历不置一词,以至注家王琦也深感奇怪。而李华的其他碑铭,都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家世、身世俱以详述,从内容到风格均与这篇墓志殊异。

李从军先生在论说“宝应元年”说不能成立之后,通过对魏颢《李翰林集序》、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和曾巩《李太白文集后序》等文献资料的辨析,考定出李白卒年应是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则享年64岁。

到了1986年,张昕、陈建平二先生在《唐代文学论丛》总第8辑上发表《〈李白卒年辨〉存疑》一文,认为李从军先生所举的论证,对某些文献史料的理解,还存在歧说。有关资料可证明李华《墓志》所谓“青山北址”,乃指“龙山东麓”的旧墓,并非后来迁葬“青山之阳”的新墓;再者,文献载与不载,只能说此文有可以存疑之处,而不能因此就断定一定是“伪作”。总之,张、陈二先生认为,《李白卒年辨》的论证,尚不能杜旧说之口,所提出的“广德二年”说只能作为讨论的起点。

林贞爱先生在《李白身世及生卒年代新考》(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一文中,也从商榷李从军先生论李华《墓志》为“伪作”处起论,认为其并非伪作。林文此论提出李白生于神龙二年(706年),由此下推62年,得出李白卒于大历二年(767年)的结论。

此外,阎琦先生在《西北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上,还发表了《李白卒年刍议》一文。文章从分析李白《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诗的系年入手,在研究李白行踪,特别是李白到当涂时间的基础上,认为李白卒年应在广德元年(763年),其享年为63岁。

李白死于何处?

李白逝世于何地?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统一:一般认为李白逝世于今安徽省当涂县。从李白诗中可知,他是上元二年(761年)秋冬间从金陵到当涂去依靠“从叔”、县令李阳冰的。诗人在当涂前后有一年光景,这期间虽也曾有过放歌“龙山饮”之欢愉,但总的来看处境并不好,加之疾病缠身,最终死在当涂。但是,李白死在当涂的什么地方?人们对此的看法却不尽一致。

一说死在当涂青山旧宅。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引《江南通志》云:

李白宅在当涂县青山之麓。白至姑熟,依当涂令族人李阳冰,见兹山幽邃,营宅以居。

范传正在他写的《李公新墓碑并序》中说李白:

晚岁,渡牛渚矶,至姑熟,悦谢家青山,有终焉之志。盘桓利居,竟卒于此。

李白在当涂的“青山旧宅”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清《一统志·太平府》讲:“青山在当涂县东南三十里”。李白既然有宅在青山,自然卒于旧宅之中。

二说死在当涂县城。王琦《李太白年谱》于“宝应元年壬寅”下写道:

时李阳冰为当涂令,太白往依之,十一月,疾卒。

据此,李白晚年到当涂,依靠在那里当县令的“从叔”李阳冰,这应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有的学者就认为,李白逝世地当在李阳冰的住所。

此外,还有说死在宣城的。《旧唐书·李白传》云:“竟以饮酒过度,死于宣城。”

据范传正碑记,李白故墓在龙山东麓。《元和郡县志》载:“龙山在(当涂)县东南十二里”。这样来看,李白的“青山旧宅”与“龙山”似乎是一个地方。所以,马依群先生在《李白研究论丛》第2辑(巴蜀书社1987年版)上撰文说:李白晚年是住在龙山,病在龙山,死在龙山(家中),殡在龙山的。

李白坟在哪里?

李白故去之后,凭吊作品不可胜数。其中白居易《李白墓》诗曰: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云:

呜呼,姑熟东南,青山北址,有唐高士李白之墓……

仅据上引所见,在唐代就在采石和青山各有一座李白墓。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李白真墓在哪里呢?

关于李白的丧葬,史志文献约略可稽。《新唐书·李白传》说:

白晚好黄老,渡牛渚矶至姑熟,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亦述范传正委托当涂县令诸葛纵迁李白墓于青山之阳的情况:

按图得公之坟墓,在当涂属邑,因令禁樵采,备洒扫,访公之子孙,欲申慰荐。凡三四年,乃获孙女二人……因云:“先祖志在青山,遗言宅兆,顷属多故,殡于龙山东麓,地近而非本意。坟高三尺,日益摧圮,力且不及,知如之何?”闻之悯然,将遂其请。因当涂令诸葛纵会计在州,得谕其事……便道还县,躬相地形,卜新宅于青山之阳,以元和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迁神于此。遂公之志也。西去旧坟六里,南抵驿路三百步,北绮谢公山,即青山也。

上述史载告诉我们:当涂青山乃是迁葬墓,李白此前曾葬于龙山。范传正,字西老,南阳人,其父范伦与李白友善。他为李白迁坟改葬乃情理中事,其所记述是迄今所见李白丧葬情况的最早资料,因此而为《新唐书》李白本传所本,应属可信。

那么,白居易所云“采石江边李白坟”又当作何解释呢?赵令畴《侯鲭录》说:

李白坟在太平州采石镇民家莱圃中,游人亦多留诗,然州之南有青山,乃有正坟。或曰:太白平生爱谢家青山,葬其处,采石特空坟耳。

南宋程大昌《演繁露》亦云:

采石江之南岸田畈间有墓,世传为李白葬所,累甓围之,其坟略可高三尺许,前有小祠堂甚草草,中绘白像,布袍裹软脚幞头,不知其传真否也?

由此可见,采石矶自唐以来的确是有李白坟茔。那么,采石李白坟的性质究竟如何?

1982年,朱金城先生在《“采石江边李白坟”辨疑》(载《纪念李白逝世1220周年大会会刊》)一文中认为:第一,白居易诗表明《唐摭言》所记李白“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的传说在唐代业已开始流传。第二,采石江边的李白坟很可能是一个与龙山真坟同时或稍后建立的衣冠墓,以纪念经常泛舟于采石江上的李白。

李子龙先生在《衣冠冢与青山墓》一文里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指出宋初林逋《采石山》诗中,有“翻然却怪宣城守,是甚移将李白坟”句,认为这是讲宣城(唐代当涂县属宣州、宣城郡)守曾将李白坟从采石迁出。李先生由此又反推出:李白溺死之后最初藁葬于采石。后来因为采石驻军之需或江水浸淫,“而龙山又有李白旧居,其子伯禽尚居于此”,故由宣城守将李白棺从采石迁往龙山东麓。但这“仍不合于李白及其后人的本意”,所以后来才又由范传正委托诸葛纵由龙山再迁至青山之阳。这样,采石便留下一座空坟。到明成化(1465年—l487年)以后,人们才渐称其为“衣冠墓”,以别于青山李白墓。

我们认为,李子龙先生的说法有道理,不然难以解释今天在采石江边的李白衣冠冢的来历,也不能讲清白居易当年何以会凭吊采石江边的那座李白坟。

猜你喜欢

当涂当涂县采石
《清明上河图》中有多少人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隧道工程采石坑段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的采石废弃地景观评价研究——以新乡市凤凰山森林公园为例
当涂民歌现状研究
当涂方言与民歌的共生关系研究
我心目中的苏轼
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墓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当涂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让平凡闪光:记当涂县关工委主任王年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