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5-08-28王玉英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思想品德初中

王玉英

摘 要:美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审美活动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美的情趣。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它具有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独特功能。初中思想品德课必须开展积极的美育教学,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社会心理素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审美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自身修养、教材、教学风格、师生关系、多媒体课件等多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和谐社会和“中国梦”需要的新人。

1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审美能力

教师是美的发现者,更是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我们的教学,要求教师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网络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发展,新学科、新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对承担传播人类文明使命的教师的知识更新要求愈来愈快。在这种形势下,为能让学生吸收到更多的知识,要用崭新的思想观念和有用的科学知识,融古著今,要有意识地在自己的特长上构造自己的独有知识和才能的大厦,不断更新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能向学生展开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而且要会教、善教,这样才能依据美的教学原则性,运用美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同时,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时时为学生垂范,处处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树立一个令学生信服的、可亲可敬的师表形象,从而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2 深入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讲授的是纯粹理论和抽象而深奥的道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性、思想性,忽视其艺术性。尽管口若悬河,学生却听得枯燥乏味,收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缺乏美感的教学,使思想品德课成为空洞而抽象的理论说教,唤不起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总结了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素材。教师执教就是对课本的再创造,就是要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教材中蕴涵的美体现为社会制度美、人物美、社会关系美等等。品德课的审美渗透就是从单纯的理论灌输变为情、知、意、美统一的“求真、立善、创美”的审美过程。审美包括了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即感性、感知、感动、感化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它可以使学生地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求知欲的形成。教师遵循美育规律将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相结合,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3 幽默机智的教学艺术风格助力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情绪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人的认知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思想敏捷、反应积极,而产生厌倦情绪时,就形成接受知识的障碍。思维凝固、精神不振、动作迟缓。怎样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来诱发其向上的激情呢?思想品德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将幽默手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特有的乐观精神能够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教育实践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给学生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有经验的教师,能借助幽默的手法搞好教育的形式设计,运用幽默的语言,活化原理内容,使教育对象始终处于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之中。

所谓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应变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如果教师能够妥善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于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性的理解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品德课教师必须博闻强记,各种方法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如行云流水,使其教学显示出教学机智的美。

4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促进课堂教学和谐美

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最有效途径,而双边活动要遵循课堂教学的和谐规律。教师上课不是演员的独白、朗读,更不是简单的说教,它要求我们把教学看成是一个能动的整体,在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中迅速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传道授业解惑,引导思维,把握理论实质。

课堂设计应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一个一个问题的提出,一步一步思维的展开,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师生密切配合互相渗透,各自深刻地剖析自己,融合为一个整体,课堂上师生的关系是和谐的。教师从美感出发去反映事物,丰富学生的感情生活,陶冶他们的内心世界,使他们的精神境界、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所以,教师授课是启迪心灵的谈话,是恳切的思想交融,师生结合的程度越高,两方面信息交换、感情交融和谐,教学效果就越好,师生就会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就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5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作用

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多媒体课件能够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概念、事件情境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并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审美观点出发,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初中生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声情并茂的画面来感染学生,构建生动活泼、富有积极向上情感的艺术课堂,使学生在艺术和谐的情景中激发起美的情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积极研究、挖掘教与学的矛盾中客观存在的美的属性,科学运用美的规律,让学生理论学习与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高效率,又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思想品德初中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