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知视角探析中国与蛇相关的成语

2015-08-24李朝

文教资料 2015年33期
关键词:成语隐喻关联

李朝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从认知视角探析中国与蛇相关的成语

李朝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611731)

与蛇相关的成语在中国文化中占了一席之地,这印证了蛇作为基本层次范畴的意象是很容易被人们感知和认识的。本文对此类成语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归类,以期加深人们对这些成语的认识。

概念整合关联理论隐喻蛇之成语

一、蛇之成语简述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蛇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早期的氏族社会中,蛇领受过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我们祖先臆造出的“龙”,其形态和灵气多多少少都胎息与蛇。因为蛇与人的特殊关系,蛇进入了十二生肖,位列第六。但是蛇因为其张口伤及人畜,形象遭到贬损。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博大文化中,涌现出大量与蛇相关的成语。

然而,什么是成语?成语是一种定型性的、极富表现力的、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是人们体验世界的真知灼见和经验总结,在长期的使用中得到锤炼,表意精辟而多彩,不能仅靠字面意义来理解。蛇之成语均是人们通过与蛇相处,根据其独特的形态特点和习性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因此大都形象鲜明,以相似性为基础,有隐喻特征。

二、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

1.概念整合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Gibbs认为,Fanconnier&Turner(1994,1998)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 Theory)和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可以在线、动态地解释复杂语言材料意义构建的过程。人们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言语交际,是因为人类可以建构起心理空间,并且有跨空间整合起多个心理空间中概念和结构的能力。心理空间是指“在我们谈话或思考时,为了局部理解和行为而临时构建起的概念集合”。人们从所获取的信息中提取与话语理解有关的成分和结构,以建构心理空间。来自于两个或多个心理空间的部分实体和框架会以各种不同方式,经过相互映射并投射到一个新的空间,并产生全新的意义结构,这个过程就是空间整合。概念整合理论提出了四个空间的概念,它们分别是输入空间1(InputⅠ),输入空间2(InputⅡ),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整合空间(Blend)。输入空间中的部分的实体和框架会进行跨空间映射,并有选择性地投射到类属空间,并在类属空间中相融合并相互作用,最终在合成空间中通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和扩展(elaboration),出现一个其他空间都不具有的新的意义结构。“整合空间有时是新的或瞬间产生的,有时是征用了凝固化的映现关系和框架。整合空间本身也可以凝固化。”(张辉,2003:56)人们对成语的理解也是在体验世界的基础上逐渐凝固化的。

2.关联理论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认为,“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应传递与其自身有着最佳关联的假设”。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实际上就是明示—推理过程。说话人将自己的话语意图“明示”给听话人,听话人根据背景知识和明示信息“推理”,得到说话人“意欲传递的信息”。在交际行为中,人们付出的认知努力和所得到的认知效果相平衡,也就实现了认知语境中的最佳关联(李丛禾,2003:26)。关联理论以动态的语境来解读人的认知机制,视成语的恰当理解为在认知语境中的最佳关联,达到了最佳的认知语境效果。

三、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的互补性

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都植根于认知主义哲学观,这为两者的互补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蒋勇&马玉蕾,2003:31)概念整合理论可以解释大量的语言和非语言现象,如:隐喻、转喻、虚拟、推断、假设机制,以及语法结构的起源和组合,等等,其动态网络模型实现了意义建构和理解的形式化。但是,在心理空间的生成,看似孤立的两个心理空间中的实体和结构是如何选择性投射以生成新的新创结构,概念整合理论缺少一个总体性普遍性的指导原则。关联理论是人类认知和语言交际的总体原则,然而对“明示”、“推理”等具体心理操作机制没有详细阐释(王文斌&林波,2003:34)。因此,关联理论可以作为概念理论的总的指导原则,而后者的网路模型正好实现了前者的具体形式化,两者在哲学观点上不但相似,而且可以互补。蛇之成语的认知特殊性在于其字面表层意义下蕴含的深刻的隐喻意,意欲阐释具体的意义析出过程,必须依赖于以上两种理论融合以后的理论模型。

四、与蛇相关成语的阐释

随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中的事物认知的不断加深,就会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由于频繁地将这些事物结合在一起使用,其概念整合的具体过程就会凝固化,意义便规约化,形成了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的成语。蛇之成语的理解是寻求最佳关联的在线推理整合过程。在解读成语的过程中,人们的认知语境中相关信息得到激活,并不断寻求具有最佳关联的假设。这些假设构建相应的心理空间,并跨空间进行映射和投射,形成新的意义结构。本文的研究以《汉语成语大辞典》中收录的与蛇相关的成语及其释义为依据,在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对有关蛇的成语进行了分类研究。

根据心理空间中相互映射内容的差异,可以将蛇之成语分为以下四类:

1.外形动作构成输入空间。这些习语通过表述蛇的实际形状、动作来表述相关的意义,如笔走龙蛇,虎头蛇尾。以笔走龙蛇为例,具体阐释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互补结合出的整合模型在这个成语的认知过程中是如何运作的。“书法”与“龙蛇”看似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是在两个理论的共同作用下,认知者可以联通两者并由此及彼,恰当地理解该成语的隐喻意义。龙蛇蜿蜒多姿的形态进入输入心理空间1,人们书法的飘逸洒脱构成输入空间2。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类属空间,两者相互映射,两个心理空间中的结构和成分在关联的作用下,有选择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形成了新的意义结构——书法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笔势雄健活泼。具体概念整合过程的图示如下:

2.性格特征构成输入空间,如佛口蛇心,虚与委蛇。

3.生活习性构成输入空间,如打草惊蛇,飞鸟惊蛇。

4.典故传说构成输入空间,如灵蛇衔珠,蛇雀之报。

蛇之成语具有隐喻的特征,在概念整合过程中,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构成心理空间,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跨空间映射,其共有的结构和信息投射到类属空间,在类属空间中相互作用和融合。在类属空间的联通下,两个心理空间中的部分结构和成分有选择性地进入到整合空间中发生组合完善和扩展,最终生成隐喻意。根据蛇之成语中源域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以下三类:

1.以蛇喻人类,如蛇蝎心肠,不辨龙蛇。以蛇蝎心肠为例进行隐喻意的阐释,从人的认知层面看,蛇蝎都有毒能伤人是具体的情景,而人的心肠恶毒去陷害他人相对就比较抽象。认知者以“人的心肠”和“蛇蝎”构成两个输入空间,但是两者都包含了太多的结构和成分,究竟应该提取哪些信息呢?在关联理论的作用下,人们会在认知语境中寻求具有最佳关联的那些内容,从而实现对于该成语隐喻意义的恰当理解。于是“人的心肠恶毒”和“蛇蝎有剧毒能伤人”等结构和信息会在认知语境中激活,在概念整合的具体操作下相互作用,以实现和完成整个认知过程。其具体认知过程如图所示:

2.以蛇喻物类,如蛇口蜂针,金蛇狂舞。通过蛇的颜色和姿态等特点来喻指其他事物。

3.以蛇喻事类,如蛇灰蚓线,一蛇二首。通过蛇的特点来喻指其他事物的发展态势。

4.以蛇喻理类,如斩蛇逐鹿,巴蛇吞象。通过描述浅显神话传说、事象经过,揭示深奥道理。

五、结语

人的认知机制使蛇这一基本范畴词汇衍生出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因此人们可以通过与蛇有关的习语来表达人或者其他事物的一些特征。本文通过相互融合的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以分类的方式对蛇之成语的内在认知机制进行了阐释,有助于中文学习者对此类成语的掌握。

[1]Fauconnier,G.1994.Mentalspaces.[M].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Fauconnier,G.&Turner,M.2002.The waywethink.New York:Basic Books.

[3]Gibbs,R.2000.Making good psychology out of blending theory.Cognitive Linguistics 11:347-358.

[4]Sperber,D.&D.Wilson.1995.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5]汉语成语大辞典.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6]李丛禾.论隐喻概念的关联复合性[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26-30.

[7]蒋勇,马玉蕾.2003.SB与RT的整合性研究.外语学刊,112(1),31-36.

[8]王文斌,林波.2003.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兼论RT与CB的互补性.外国语,146(4),32-38.

[9]张辉.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成语隐喻关联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拼成语
猜成语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