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的再开发与利用

2015-08-15朱洪旺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器材资源

朱洪旺

(江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南昌 330022)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等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保证,由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足以及成人化、竞技化配置等原因,学校体育开展效果不佳。2002 年教体艺11 号文件指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自制坚固耐用、成本较低的体育器材设施。

1 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1.1 有利于体育教师地位和业务水平提高

为适应课堂教学发展,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实际困难,开发适合学生特点和课堂教学实际的场地器材资源,需要融入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综合考虑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加深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成就感、主导地位和业务水平。[1]

1.2 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构建

人力资源、自然地理资源、课程内容资源以及场地器材资源等课程资源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对于某一方面资源的开发,必须联系到其他方面,如:开发的场地器材资源会引出相应的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自然地理资源,也应考虑实际安全保障问题等等。这必将促进课程资源体系完善,进一步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构建。

1.3 促进体育项目教材化

传统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具有成人化、竞技化等特征,加上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打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降低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对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具有成人化、竞技化特征的体育场地器材进行改造,开发适合学生实际,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满足体育课堂教学需要,促进竞技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教材化。

1.4 转变学生体育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师生是学习的共同建造者,师生关系是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新型民主关系。在以往体育课堂中教师是领导者,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体现,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开发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改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从属地位,转变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5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

创新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创新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为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胜利,必须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平台和发展的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6 缓解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紧缺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农村学校倾斜,财政上给予更多支持,农村学校体育在场地器材等设施条件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但完成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国家标准配备仍然需要长期努力。另外,农村学校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制作符合教学实际的场地器材,缓解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紧缺的现状。

1.7 增进师生交流

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开发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给农村学校提供一定的补充,还能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用具与场地的制作,增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教师也因此能把握学生学习动态,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有效开展,体现民主、尊重和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2 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开发原则

体育场地器材资源是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正常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应当充分开发与利用这部分资源。[2]但对用于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不能盲目地进行,应遵循一定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学生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中进行体育学习,接触场地器材的机会较多,一旦安全问题得不到重视,就很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对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注重安全性,以确保学生体育学习在安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

2.2 因地制宜原则

农村学校在自然地理环境、民族传统特色等方面都有极大差异,对场地器材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盲从,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场地器材。

2.3 科学性原则

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提高教师课堂主导性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在场地器材开发过程要注意:第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征;第二,根据运动项目特点设计教学器材;第三,更要体现在对场地器材后期科学的管理与维护上,如:分类存放、专人管理、合理使用、及时淘汰和补充损坏的器材等,保证场地器材的数量与质量。

2.4 经济性原则

对农村学校场地器材资源开发应体现经济性,以最少的人力和物力去办好事,对时间、空间、经费的开支等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达到最理想效果,如果在开发场地器材资源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规划,大肆浪费,不考虑学校实际困难,以解决场地器材缺乏问题为借口,盲目地引入设备,无异于雪上加霜,加重农村学校财政负担。

2.5 针对性原则

为更好提高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开发体育课堂教学场地器材,应明确对象特点,精选具有实际意义、有针对性的资源。再者,教学目标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在理解课程目标前提下,把握场地器材资源的特点,服务于课堂,突出其针对性。

2.6 环保性原则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农村学校对周围场地器材资源开发,应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不浪费自然资源,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保护与开发相互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3]而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资源开发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并落实到行动上。

3 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开发途径

为了有效缓解当前农村中小学物质条件缺乏问题,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开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合理布局,使用现有器材和场地

加强对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的布局和利用,满足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方便学生体育活动、训练以及竞赛的开展。第一,加强学校现有场地器材协调使用,合理布置场地,在场地器材的搭配上下功夫,提高场地器材资源的使用率,避免在场地器材在不足的情况下闲置浪费;第二,对学校现有场地器材乃至学校的空地进行合理协调分配,做到多个班级安全活动,互不干扰,各活动项目没有冲突,特别是高年级不与低年级学生不在相同的场地进行活动,合理分配教学内容,达到场地器材的均衡使用。

3.2 改造现有场地器材

农村学校里篮球架是标准的高架;羽毛球场和羽毛网对于小学也是在太大、太高;篮球和篮球场在小学生面前显得重而大;因篮球架太高,学生投球难度也加大;双杆的高度让学生难以开展“猫抓老鼠”的游戏等等。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大部分按照竞技化、成人化标准配置,明显不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征,[4]长期使用对中小学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学生面对这些场地器材需要努力去克服心理障碍,不利于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等。因此,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打破场地器材配置竞技化、成人化格局,将不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场地器材进行改造:篮球架高度按实际下降,让学生也体会扣篮动作;篮球圈相对改大,提高学生投篮命中率,改正学生技术动作;乒乓球台设计高度降低,方便小学低年级学生互动等。[5]

3.3 自制简易器材

竹竿可以制作简易跨栏架,还可以作为辅助学生练习跳远的工具;树可以用作发展攀爬能力的工具;空水瓶装满填充物可以作为学生跑进的障碍和投掷用具;碎布料经过缝合后可以制作沙包;汽车的轮胎可以作为素质训练的工具;鸡或鸭等羽毛可以制作简单的毽球;自行车的轮胎可以作为穿越的障碍;报纸等捏成团制作成质量轻而大的球体;砖可以作为障碍物和哑铃,还可以做摸石过河的游戏用具;利用长度相等的两块木板,间隔相等地钉上圈套,拓展为“有轨电车”素质游戏的用具;细绳编织成有大小不一网洞的网,作为“高压电网”游戏的用具;彩带贴于背后可以玩“抓尾巴”游戏;扎货用的弹力绑带可以用作训练弹力带;水桶可以作为障碍物和投掷投准的标准物;损坏的篮球和足球填满沙后,作为学生投掷工具和球门柱;废弃的体操双杠,可以锯为长度相等的接力棒;损坏的乒乓球拍可以作为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提示用具;民族传统器材资源,如:铁环、竹竿舞的竹竿等也可以引入学校体育教学课堂中。制作简便易行的体育教学用具形式多种多样,它是改善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紧缺现状和教师践行课程改革理念的有效途径。

3.4 合理利用其它场地资源

在校外,农村学校有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田野、森林、山坡、草地、平原和沙滩等,可以在平地上进行直线加速跑练习;田野里开展越野跑;山坡上进行爬坡练习等等,这些资源具有经济、方便、易取得等特点,对于农村学校学生来说都是常见的,利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源开展教学,增加学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更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和保护自然环境意识;在校内,有空旷的、可以利用的场地:墙面、走廊、楼梯等,充分利用校园内各种有利的场地资源,进一步拓展学生体育活动空间,改变场地不足的局面。

3.5 共享现有条件场地器材资源

实现农村学校、社区、村委等公共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共享,建构农村体育设施共享模式,避免农村学校、村委因共同建设同样体育设施造成重复配置,增加资源闲置率,形成浪费。是促进农村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有力措施,有助于缓解农村学校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缺乏困境,促进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和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广东省高州市石鼓中学和石鼓一中,属于农村高级和初级中学,两所学校距离不到1 公里,在两所学校之间有一个开放式400 米运动场,两所学校共同使用这一场地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课余训练和校运会等活动,这对解决两所学校实际场地不足情况,具有实际意义。

3.6 发挥场地器材的多种功能

面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并不充裕的实际,需要转变思维方式,根据教学需要,发挥现有场地器材资源的多种功能,弥补农村学校场地器材资源的不足,如:接力棒可以用来接力,也可以有规律的间隔开,用来练习高抬腿;跨栏架除了跨栏还可以用作障碍物或足球门;木板和标志桶可以组合成一个简易跨栏架;体操垫不仅可以用作垫子,还可以作为学生跨越的额障碍物;标枪可作为标志物使用;几个实心球有序间隔摆成直线,可以做蛇形跑练习的障碍等等。

4 小结

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的问题,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需要国家、社会乃至工作一线的体育教师长时间努力。重视场地器材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一定原则及要求,挖掘农村学校优势资源,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适合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场地器材资源体系,改善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

[1]康春兰. 开发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的有效途径[J]. 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28(10):73-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1-55.

[3]金瑞静. 安徽省农村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自然地理资源开发与合理配置的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学报),2013,29(3):72-74.

[4]袁立新. 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器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6):86-88.

[5]杨贵仁,刘国永,季克异,等. 中小学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研究实验总报告[J]. 中国学校体育,2006,(3):2-20.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器材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