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缺失的美育

2015-08-15张永谊

杭州 2015年11期
关键词:功利化艺术类高尚

文 张永谊

不可缺失的美育

文张永谊

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意见》从美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教育教学改革﹑社会美育资源统筹等方面,对今后学校美育类课程作出了规定。

“德智体美劳”曾经并列为学校教育的五项内容,其中的“美”就是美育,即培养人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遗憾的是,随着升学压力的加大,应试竞争几乎“白热化”,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走向了惟“智”独大,“德体美劳”皆被压缩空间和时间;因课程计划实施缺乏刚性,艺术类课程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短缺,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重振“美育”时不我待。

加强美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美育作为教育理念﹑教育艺术和方法,主要表现为对德﹑智﹑体﹑劳教育的渗透,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体现美育,教育才是愉悦的,才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才能起到激励人﹑温润人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有“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美育能够提起超越利害的兴趣﹑融合划分人我的偏见﹑保持永久和平的心境。学校美育所承担的任务是让学生“知其为美,更要知其所以为美”,通过学习体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品味,并且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人对美的创造力。

加强美育要去“功利化”。很多学校一方面体﹑音﹑美一再被数﹑语﹑外挤占,另一方面艺术类“特长班”﹑“实验班”又异军突起;一方面校内艺术教育活动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社会上名目繁多的“艺术培训班”又异常火爆。然而当下无论是学校的美术课还是社会上的艺术类培训,目的都是配合应试教育,这是一种误入歧途的功利化“美育”。学校应开设艺术类欣赏课程,让学生学会欣赏高雅艺术,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抵制低俗文化侵蚀。

美育应当“社会化”。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特别要突出对中小学生的“美育”功能。国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总会有成群结队去参观的中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打开了接收艺术的“频道”。譬如法国,国家原本规定所有博物馆一般都会在一周内闭馆一天,而今年9月总统奥朗德宣布,卢浮宫等7家博物馆将从今年秋季起每天开放,额外开放的这天只接待学生团体。

总之,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不同于科技﹑历史及哲学的又一认识客观真理的重要途径,是为了通过健康高尚的美的内容和生动愉悦的教育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生动形象地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国办《意见》的颁发与执行,让我们对未来美育教育希望可期!

猜你喜欢

功利化艺术类高尚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跟踪导练(一)(1)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当没有人看到
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