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说“心态”

2015-08-15朱国良

杭州 2015年11期
关键词:穷人心态读书

文 朱国良

话说“心态”

文朱国良

“心态”,通常指心理状态,人的心态一旦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譬如为情所困之人,与恋人分手轻率走上绝路;贪官认为自己理应享受更多于是伸手去捞,最终锒铛入狱。“心态”失衡表现形态多样,均须及时加以制止。

让心态平衡,读书很重要。书是人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一个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人来说,其智性﹑心志﹑情商足以抵御任何“外侮”。“念的书多了,脑子里装着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甚至西方的康德﹑爱因斯坦等等,一般的几张钞票是看不起的”,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番话对读书涵养道德及心态作了最好诠释。但真要通过读书调适好自我心态,每个人必须自觉把读书作为一种工作责任﹑生活需要和精神追求。执着追求事业,也是调整心态的一帖良药。1952年10月,法国西姆卡汽车公司总裁皮戈泽因患心肌梗死只剩两个月光景,他辞去公司日常事务每天废寝忘食写作,竟奇迹般活过13个月并写下著作。临死前依然执着于事业规划并捐赠遗产,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心态是其生命得以延长的真正缘由。

心态不平,多半是因为欲望作祟。博尔哈·比拉塞卡说:“我们往往为了没有得到的东西而耿耿于怀,得到之后又因害怕失去而备受折磨……然而,真正的幸福来源于自爱和自我充实。”的确,摆脱欲望的奴役轻松走上人生旅途,以平和淡定的心态面对途中遇到的种种挑战,我们才能展观自身的最佳状态。史铁生说得更为明白:“单有精美的家具堆在身边,你担不担心这儿可能是家具店?单有价值连城的古董摆在四周,你怀不怀疑这儿可能是博物馆?”“人终于能够享受的只是心情和智慧,借助倾诉与倾听。”他的“在家者说”告诉我们简单的道理:控制了心态就控制了欲望,控制了欲望也就享受了心情和智慧。

换位思考,调节心态“善莫大焉”。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自能有所发现和觉悟,因而也有所调适。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众多社会矛盾,政府想尽办法缓和但收效甚微。某天一名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总经理,正在办公室里超负荷地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另一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蓝色帆布衣服,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俄罗斯乡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后,奇迹出现了:许多穷人不再仇恨富人,很多富人居然开始羡慕穷人的生活。站在对方的角度,不只比物质﹑也比幸福感,该是穷人调整好心态的一大原因。

任何人的一生都会有起有伏,这是基本的情节。不论你做得有多完美,你依然会有倒霉的时候,何况我们都不可能做得绝对完美。不妨记住这样一段名言:“生活本身注定是不会平静的,平静的只能是你的心。能够平静正确地对待这些人生的变化,说穿了,是要有广阔的心胸和境界。你从大的范围﹑大的时空上去把这些事情看明白,就不会被它们困住,不会被它们牵着走了。”

猜你喜欢

穷人心态读书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我爱读书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正是读书好时节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蔡昉:富足的“穷人经济学家”
穷人才坐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