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朴实灵动彰显个性

2015-08-08欧金昌等

广西教育·D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内角三角形活动

欧金昌等

2014年11月9日,2014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在广西师范学院落下帷幕,来宾市忻城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师蓝丹梅以新颖的微课教学设计,科学严谨的说课及富有感染力的模拟上课,最终在小学组100多名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荣获小学数学一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0年,蓝丹梅成为学校EEPO有效教育教学改革第一批实验教师。5年来,她在教改中不断成长,逐渐形成了灵动朴实、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近年来,她参加全国、自治区、来宾市等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均取得较好名次(见文末“人物小档案”),被誉为“大石山区飞出的金凤凰”。

以兴趣为导向

“蓝老师的课很有趣!”这是学生对蓝丹梅的教学最直接的评价。综观蓝丹梅的课堂,可以发现其处处“留趣”:开讲生趣、授中激趣、设疑引趣、练中有趣、评中增趣……蓝丹梅说,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时,才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开头,蓝丹梅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3种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并记下来。接着,她与学生玩起了一个小游戏:只要学生报出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她就能马上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名学生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便罗列更多的例子,但都被她一一说对了。这时学生们都感到十分惊奇:“老师的答案怎么和我们量出的答案完全一样?”此时,学生们都想探个究竟,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很自然就进入了本节课的主题。

在接下来的授课环节,蓝丹梅与学生一起剪拼三角形,通过“设疑引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她分别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小三角形,问学生它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学生回答“180°”。接着,她把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问学生:“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一下子被问住了,有的答“90°”,有是答“180°”。她适时点拨:“再想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恍然大悟。随后,蓝丹梅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问学生拼成后的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又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这时蓝丹梅不再点拨,而是让学生观察“拼”的过程,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1:180°,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生2: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这样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

师:(表扬)你真聪明。

以上环节中,蓝丹梅提出了两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完成对知识的内化与巩固。

蓝丹梅还善于在“评”中增趣。她说,数学材料本身的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幽默一些,在评价学生时多一点情感味,学生就会乐学不疲。在她的课堂上,经常出现“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祝贺你,成功了”“哎呀,差一点就对了”等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到亲切,获得鼓舞。

蓝丹梅的学生石恩静说:“有时下课铃响后,如果蓝老师还没下课,我们从不觉得她在拖堂,因为她的课太生动有趣了,我们可以在有趣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以问题为突破口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源于问题的产生,始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重要。蓝丹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要学会在教学中创设适合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蓝丹梅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她说:“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就越高,问题激活思维的程度就越好。”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使枯燥的计算贴近生活,她把课堂设置成玩具超市,给学生平时喜欢的玩具贴上价格标签,让学生从中任意挑选两种自己喜爱的玩具,并算一算共需付多少钱,从而很自然地将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蕴含于购买玩具的生活场景中。

蓝丹梅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境,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动机,使学生能忘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果子”。在教学《认识小数》时,她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星期日,小方和妈妈到超市购物,但是小方不认识商标上的数字,不知道表示多少钱?你能帮助他吗?接着她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一段逛超市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视频边帮助小方说出商标上的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这样学生很自然就进入到认识小数的课题中,并且能以积极的状态去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蓝丹梅善于创设矛盾“冲突”,以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她有意识地设置含有新旧知识矛盾的算式,让学生计算“169÷13=?”和“169÷1.3=?”,第一题学生能顺利解答,第二题就“卡壳”了,这时学生就会主动提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算?”“能不能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根据什么性质能把它转化?”等等。通过巧设“冲突”,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展开。

蓝丹梅常常有意识地将“错”“疑”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错中生奇”,“疑中生趣”,她认为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因为许多疑问都是学生自己产生的,他们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思维积极性就会很高”。

蓝丹梅说,巧妙地“设错”“质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以活动为抓手

蓝丹梅认为,数学教学不应只是刻板地传授知识,而应该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对数学的理解力。为此,她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尝试、探索,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蓝丹梅善于在教材中发现活动素材。她说,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均有活动素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她举例:教学“圆面积公式”时,可让学生通过剪、拼圆形及小组讨论、反馈交流,共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可设计一个“握手”的游戏,让学生明白“分别去乘”的含义;教学“简单的统计”时,可带领学生到马路口统计各种来往车辆的情况……蓝丹梅说,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注意收集各种活动素材,做到随时可取能用。

“可取、能用,还要巧用。”蓝丹梅认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让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数学抽象知识变成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蓝丹梅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模型,先看整体,再分析圆柱的各个组成部分,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圆柱形,再展开成一张纸,再卷成圆柱形,再展开……如此反复几次,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宽呢?”等问题,学生很快就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柱侧面积=底面圆周长×高”。

在数学活动中,蓝丹梅一般很少干预学生,而是允许学生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犯错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讲解“马路的一旁每10米有1棵树,小兵从第1棵树跑到第10棵树,跑了多少米”这一问题时,不少学生会得出“跑了100米”的答案,也有学生会说“跑了90米”。这时蓝丹梅没有立即做出对与错的判断,而是安排两个学生为一组,通过摆火柴棒的方式,具体去数一数到底跑过了多少个“10米”。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原来做对的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植树问题”的理解。

在数学活动中,蓝丹梅还注重及时总结和评价,恰当地指导学生的目标行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活动的成效。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改实验教师,蓝丹梅坦言一路走来十分不易,“有收获,有感慨,也有遗憾”,但她靠着一股韧劲和闯劲,从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成长为全县的教坛新秀。谈及日后的发展,她说:“成绩留给昨日,目标还在前方。我会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努力做个快乐的教改人。”

【人物小档案】蓝丹梅,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来宾市忻城县实验小学,忻城县数学学科带头人、忻城县教改专家团队成员,来宾市小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2013—2015年,她先后在广西“名师大课堂”优质课评比、广西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测试、自治区EEPO教改教学设计比赛、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第一届全国小学数学(人教版)课堂教学录像评比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责编 黄雯丽)

猜你喜欢

内角三角形活动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