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默契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2015-07-31吴东旭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质量

吴东旭

摘要:默契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直接的心与心沟通交流方式,教师和学生合作配合的默契程度,决定着教学任务目标能否顺利完成以及教学效果的大小。因此,默契教学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默契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86-03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德育必修课。其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树立观念、学会方法、规范行为”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就是这门课程的总体目标。近年来,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素质不断下降,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理论性较强的政治思想类课程不感兴趣;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其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职业发展中出现不少新问题。因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显得特别重要。对此,可考虑应用默契教学。

一、默契教学的内涵

“默契”,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可以将“默契”理解为对一种事物或一件事情虽然双方的意思没有直白地说出来,但彼此间的理解却高度相同一致,或在某一限定场合下双方都能做出同样想法的事情。

因此,笔者认为默契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教学任务目标、教学目的要求以及教学模式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致共识,心领神会而紧密呼应,协调配合,互助合作。

默契是心与心的接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传达一种特殊的意义,而这种特殊的意义只有他的学生才能理解。”师生之间一旦拥有了默契,课堂上只需教师一说一指、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学生就能够迅速心领神会,立即明白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应当怎么做,而无需教师再费时费力地去进行过多的解释、说明和修饰。因此,默契教学可以促进和谐课堂的构建以及教学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和实现,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默契教学的价值

默契教学促进和谐课堂构建。传统课堂的刚性管理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持课堂秩序的作用,但暂时被控制住的课堂实际上却掩盖不住学生的情绪抵触和师生关系的恶化,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压抑,教学时间流失乃至教学的低效。相反,融洽的默契教学不仅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和师生精力,而且也于默契中优化了课堂生态,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价值提升与个性发展之地。

默契教学促进有效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良好的教学默契有利于教与学的多边互动和交流对话,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自我认同,同时也形成了学生自信而健康的学习心态并诱发了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此一来,默契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形成了教学合力,创造了“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教学境界,最终将促进教学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质量。

三、默契教学的形成策略

1.具备良好的授课心境是默契教学的前提

授课心境是教师自控能力的一种表现。教师也生活在社会中,难免会有因种种原因而出现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将课堂外的喜、怒、哀、乐不加控制地带到课堂上,表现在学生面前,那是不堪设想的。因为以这样的情绪授课,不是神不守舍,就是情绪波动,使学生觉得莫名其妙,以至于无心听课。所以,教师必须在进入教室之前控制、调节好自己的心境,把一切忧愁和烦恼抛之脑后,丢在教室门外,免使学生受无名火、无端气之苦。只要有了好的心境,讲起课来就会精神饱满,轻松自如。

2.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是默契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总是提不高,所以心理压力大,心理素质比较差,表现有自卑心理、畏难心理、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就要注意不要伤害他们脆弱的心。要和学生沟通,做到堂上是师生,堂下是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平等待人,以心交心,在交心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意见要及时进行改进或作适当解释。只要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就一定会喜欢听教师的课,这样就有了教学中相互默契的基础。

3.教师备好课、授好课是教学默契的关键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就算是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日复一日地使用它,学生也会觉得腻烦。因而,教师要不时变换多种教学法,如传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四步教学法、综合分析法 、关键词教学法等。

要做到师生配合默契,还要求教师的课讲得形象生动,言之有物,恰到好处。所谓“形象生动”就是要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电化教学、演示等手段以及丰富的体态语言和面部表情 ,深入浅出地授课。同时还要使用成语、典故、笑话、比喻以及幽默的语言来授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师生间的教学默契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默契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尊重学生,善用温暖的语言,激活认同效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爱默生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敬人者,人恒敬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困生乃至一般学生都强烈地渴望自尊以及他人的尊重,只有获得这种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重新抬起头来审视自己以往的行为和思想,从而开辟一条学习的新路子,他们自身的潜力也能得以发挥。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搭准他们的脉搏,知晓他们学习的甘苦,以一位“谦谦君子”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学习活动中去。师生毫无心理距离,共同关注和探讨某一问题,使得学生的情趣在被激活时产生认同效应。

例如,在讲第一单元第一课的“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行自我定位,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通过列举案例进行讲授。

案例一:陈红和李静是研究生同班同学,陈红认真、冷静、做事有计划,李静灵活、圆滑、办事有冲劲。毕业后两个人同时到了南方的同一所高校任教,并且还在同一个系。在迎新教师的座谈会上,院长殷切地希望年轻人树立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会后,两人开玩笑说,咱俩比试看谁先能当上院长。5年后,李静当上了系副主任,陈红仍是普通老师。15年后,果然有一人当上了院长,你们猜:谁当上了院长?结果是陈红当上了院长,李静却仍然是一名副主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陈红自立下目标便制定了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付诸实际。前3年专心教学,第4-7年准备考博士并就读博士,第8-12年潜心做研究,成为知名学者,从第13年起,不仅教学、科研成绩突出,还注重加强各方面人际关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第15年老院长退休,陈红不负众望当上院长。而李静一开始关注仕途,3年就当上系副主任。但后来由于不甘大学清贫,下海经商。先后开过咨询公司、美容院、服装厂,可干一个亏一个,4年后才发现自己不适合经商。等到重新回到教学、科研上来,已经过去10年了,与陈红已拉开了差距。分析本案例,得出的结论:陈红与李静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着一致的目标,但最终结果相距甚远,根本原因在于有没有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案例二:讲述课本案例。主要讲述小陈由于家庭原因选择报读中职学校,在校期间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毕业后是怎样从一名普通员工当上一名项目经理的。分析本案例得出的结论:小陈之所以能当上一名项目经理,是因为在入学初期就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毕业生;第二步,毕业后争取进入某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尽快熟悉业务;第三步,努力钻研业务,争取成为技术能手和部门主管,最终实现职业目标。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应有宽阔的胸怀、力戒急躁,运用“自制——冷静——引导”的公式,心平气和地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压抑发作的脾气,给学生以信心和鼓励,达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成长的目的。

2.倾听学生心声,促成课堂默契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笔者习惯课前课后逗留在班上,对教学过的内容经常找一些学困生进行询问:哪些你感觉比较难?是否还有不理解的知识?你希望老师怎么讲?他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对于设计第二节课的铺垫或者阶段性的练习和复习都很有价值。

例如,讲授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中,先讲完本章节内容,然后为了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引用名人创业故事“富豪李嘉诚的创业史”,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设计出几个问题:(1)李嘉诚是如何依靠智慧与努力主动改变命运的?(2)李嘉诚为什么能在创业的道路上成功?(3)从李嘉诚发展的职业生涯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教师将案例讲授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选出小组负责人。分析案例时,先由学生个人分析发言,然后小组讨论、总结,最后由每小组负责的学生发表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辅导。最后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将本案例中各个问题结合本课内容逐个分析,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课堂上师生间默认的约定能促进彼此信赖,使教师期望与学生的自主自律浑然天成而达成教学默契。“因为有约定才有协同,协同到不再需要约定的时候便是默契。”“教师按约定教,学生按约定学,两个积极性都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教师要和学生有约定,“孩子一旦和老师有约定,被老师寄托了期望,在他的身上就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们的智力、情感、甚至个性都能顺利成长,学生个个都可雕琢的神话就变成了现实。”

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约定在课堂讨论中一位学生站起来表达观点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并可就其观点加以补充完善或另提异议等,学生间这种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一旦“约定”,久之默契便自然会“俗成”。

3.捕捉闪光点,激发内驱力,促建立默契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应细心地探索学生的世界,审时度势,掌握火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何在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身上找出闪光点,点燃心灵的火花,化缺点为优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最关键的。

在讲授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二节的“就业形势与择业”时,分别用两个案例来说明面对就业和择业应如何正确对待的问题,并设计几个问题进行讲授分析。

例如,讲授就业形势时采用的案例是:小王,男,23岁,学历本科,北京某重点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同学对他的评价是勤奋好学,积极上进,性格坚强,成绩优秀。个人职业目标是高级职业经理。面临的问题是收到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同时收到国内著名rr企业阿里巴巴公司的录用通知,小王必须作出选择留学还是就业?在这个案例中设计如下问题:(1)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如果你是小王选择留学还是就业?(2)如果选择留学,理由是什么?(3)如果选择就业,理由又是什么?(4)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应该怎样正确选择?本次讲授分为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入案例;第二阶段提出问题;第三阶段分析案例;第四阶段解决疑问;第五阶段归纳总结,得出本课所要阐述的内容。

因此,教师要善于变换自己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学会欣赏学生。要尽可能设计一些浅近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要善于设计多种情景和机会让学生能“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尽量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和满足;要积极开展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受到启发和教育;有关活动要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参加,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在成功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这种客观差异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磨合,而这种磨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够得到顺利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强化课堂实践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彼此适应、相互配合,建立默契。

最后,默契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长期共同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是教师与学生直接的心与心沟通交流方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并采取多种举措积极而主动地成功促成默契教学,促进和谐课堂建设和学生有效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爱红.课堂上,你和学生有默契吗?[J].教育科学研究,2011(2).

[2]李宏伟,柳旭.教学新论:默契教学的原理和方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