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2015-07-31梁小莉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学习能力中职

梁小莉

摘要:本文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出发,分析了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现状,提出了适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习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27-02

计算机专业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专业学生很难通过在校教师所教的知识长久地适应一个工作岗位。因此,研究一套比较有用的策略,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意义

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是衡量人才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是企业最为关注的一种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紧跟技术的发展,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过程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具备不断学习计算机新技术的能力,跟上新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现状分析

(一)在思想上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淡薄

中职的大多数学生都是中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以前一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少主动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中职计算机教师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虽然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只是注重将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系统地呈现出来,很少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二)教师缺乏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课堂调控

现阶段,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网络资源利用,教师会提供PPT、视频、教程、代码和案例等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可是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没有加强。教师只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采取按部就班的形式开展,而没有满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的实际需要。另外,教师常常只成为课后的评论员,而没有积极参与并导向学生“学”的全过程,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评价体系不够完整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个过程,它包括计划、监控、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几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环节通常只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很少涉及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及体验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的表现缺少可操作的量化指标。这样使得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很难有效地进行监控,评价方式没有多元化,评价体系不够完整。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多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的教学策略较适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设问题情境、建设学习资源库,营造学习氛围策略

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开始,以学生为主体,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中心,以建设学习资源库,营造学习氛围为关键。新课程的改革呼吁我们转变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在上课前,我们可用网站、平台或文件目录形式把电子图书、电子教案、课件、实例素材、视频教程、试题、软件等资源建设成为学习资源库,使学生能够自由下载学习资源自主探究学习。在上课开始时,我们应创设好每一个问题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从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的高潮,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制作校园板报网页》一节时,可引导学生先确定主题,再到学习资源库里查找所需素材,使学生进入一个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问题。而且经过几次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就逐渐养成了通过查找素材——思考分析——发现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当然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还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观察——将问题分解细化——逐一解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二)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生活中的例子,采用任务驱动法,使教学内容嵌入到具体的任务中,将一个班分成若干组,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每组选出一名比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学习时遇到什么困难,先在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再由教师去指导。在组内学习中,组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起着“小老师”的作用,组内学生通过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比如,学习VB的“字符串函数”一节时,可用身份证号中有效信息的提取作为总任务,再把总任务分为如下几个小任务:提取身份证号中的省份、城市、区县、出生年月日、性别等代码,让学生自由选择任务,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程序编写,组内的学生有的查询身份证号各位数字表示的含义,有的探讨选用的字符串函数,有的进行程序界面制作,有的探究编写程序,最后程序功能实现了,原来一头雾水的学生,经过一起学习后,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了。由此可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紧密相联的,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三)提供学生质疑的时间与空间,加强课堂监控引导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教学中,可按如下三步曲指导学生质疑:首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最后,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程序调试课程时,对于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并不急于帮助解决,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鼓励学生生疑、质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分析,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大胆向教材、向教师、向权威挑战。通过不断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症结,最后再对症下药。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质疑,在不断思考、提问和寻求解答的过程中,使学生知识得到升华,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四)及时展示作品并总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化评价策略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集体探讨、交流以及教师的指导来共同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中要设立展示学生作品环节,和学生一起对每个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交流,让创意好的作品制作者介绍创作经验。每个项目操作一段时间后,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反馈,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又通过良好的实践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和情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是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给予评价,这个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创新学习、扩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靳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2).

[2]赵建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J].甘肃教育,2012(13).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学习能力中职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