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实验教学平台深化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

2015-07-29王兰罗勇郝长生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验教学高校

王兰 罗勇 郝长生

摘 要: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承载着传授知识、培养应用能力和开启智慧等多重功能,是实现教书育人的核心工具。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毕业生在走向社会时,往往出现断档,学校学的不会用,实际经验又没有,结果是毕业生、用人单位一句话,大学学习的知识在工作中“没用”。实际上,不是学的知识没用,只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后面缺了一个环节“会用”。因此,如何使学生在学校能学到“有用”的知识,这就需要再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实验教学 高校 课堂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161-02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目标较为单一,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目标主要是知识的传播及智力的发展,对于知识的实际运用涉及较少,且大多数由教师直接将知识介绍给学生,而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不多。大部分课程,尤其是理工类专业课程仍采取传统考试的方式,重点考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学生学习是以通过学校考试关和应付未来研究生入学考试为导向,学生即使考试及格或者得到了高分,多数也仅仅是记住了课程内容,而没有理解更不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改革。

1 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课程体系,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为课程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专业课学习中注重“用”,即让学生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 教师往往重视程式化的知识传递,忽略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体验和知识建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像“演说家”,学生为“听众”,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坐在下面只是被动的接受,人的注意力有限,再生动的演说,“听众”听久了也会疲劳,因为“听众”没有主动参与其中,不能调动“听众”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学生只用带着大脑这块移动硬盘,来存储老师所讲信息,没有发挥人脑的高级功能—思考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更没有了创新的能力与习惯,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习惯于从过去的认知中寻找现成的答案,如果没有类似解决方法,就显得信心不足。

学生本应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和学生处于对等的学习地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师、同学讨论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非学习的奴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直接执行者,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以“问题、合作、探究、分享”为核心来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境的变化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合作讨论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结果。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教师除了能把课本知识吃透之外,还要花很多时间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如何能联系实际应用给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在课堂上把问题与其它同学分享,老师与同学一起解决问题。要想让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花大把的时间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需要改变传统的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学校通过政策、制度鼓励教师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限制传统课堂的存在,否则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难以落到实处[2]。

2 改革实验课内容

高等学校中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性活动的主要渠道。目前,实验课内容往往“多验证,少创新”,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许多高校的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实验内容常年不变,实验项目中验证型实验多,综合、设计实验少,缺少或根本没有真正的创新性实验。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3]。

工科专业课实用型强,很多设备、配件、系统只用文字和图片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比较枯燥,而如果结合实物,直观、形象,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备和系统的运行原理,讲解起来很抽象,如果让学生自己面对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直接看到具体现象、结果,这样除了直观、具体之外,学生可以面对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的原因,为学生将来工作后接触具体实际问题也奠定了基础。而要接触具体设备、系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实验室,调整原来固定的几节实验课内容,将实验融入课程学习过程中。

在完成基本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程所学内容及自己的兴趣,引导学生自拟课题,自己提出设计方案、自行摸索实验步骤,完成一些综合性实验。这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将科研成果带到课堂。美国高校十分重视把最新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中,实验内容始终与科学技术发展同步,实验教学所提供的大多数实验接近科技前沿知识,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科技前沿知识,体会到科技的进步和竞争,能使学生很快熟悉本专业新的领域和科技生长点。我们可以吸引一些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参加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毕业生与就业单位的科研、生产研发达到“无缝接轨”,真正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4]。

3 改变课后作业类型

课后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因为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促进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力的形成必须靠学生的亲身体验,完成作业是对新学知识的一个反复巩固,变化应用的过程,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作业是师生评价、改进教和学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与否,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实现,通过作业检查和批改的反馈信息,教师据此评价自己的教学。一方面可以总结经验,同时反思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手段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据此评价自己的学习,同样可以明了自己的进步,坚定学习信心,也可以找出不足,及时纠错,减少累积性错误,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可以说,作业是师生教与学构通的桥梁,也是教与学的“晴雨表”。

在高校进入专业课学习后,课堂作业量不多,而且课堂作业往往是针对课本内容的比较简单的练习,教师及学生都不太注重课后作业的重要性,教师很少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没有课外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无法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国外高校的课堂作业相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深、难,实际上是针对课堂内容,与实际结合的比较灵活的题目,学生要想完成这些作业,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充分理解了课堂学习内容才能完成作业。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改变课后作业内容,可以就课堂讲授内容,出一些结合工程实际或者实际现象的习题,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查阅资料文献,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复习、巩固了课堂学习内容,又灵活应用所学内容解决了实际问题。课后作业要注重系统性、层次性、趣味性。课后作业既要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联系以前所学内容,为后面知识做铺墊,也要有一定的趣味性,结合实际生活或者工程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好课后作业,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链接以后工程实际,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4 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取得的成绩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都需要有规律地按照改革目标进行评估与反馈,以使课堂教学改革能顺利、持续地进行,达到最终目的。建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为了能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实现及效果,方便比较促进交流,也有利于积累经验便于推广。目前多数高校仅靠期末考试实际和平时考勤给出学生期末学习成绩,往往期末考试成绩占70%以上,有时甚至是100%,因此很多学生往往平时不怎么学习,学习风气日渐衰落,学生仅靠期末考试前突击看书,应付考试,学生急功近利,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对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以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国外许多高校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采取理论笔试、网上测试、实验方案设计、实际操作、课程论文、课程讨论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是仅凭期末试卷或者平时到课率给学生打分,将平时课堂表现,考勤,课后作业情况,实验动手能力,及期末试卷情况综合打分。要认识到评价的内容是综合的,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方式的优化、能力的获得、态度的养成、情感的体验等等各方面都需要教师给予关注。在教学中根据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学生不仅期末试卷成绩及格,同时平时课堂表现、考勤、课后作业及实验动手能力必须均达到及格,该课程才能通过,给予学分。这样评价结果能比较全面的反应学生课程学习结果,也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及效果,否则,评价体系不配套,教师、学生可以不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要消除学生和教师原来的惰性,没有硬性评价措施来制约,就不能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5]。

5 结语

为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必须不断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吸收世界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研究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创新型、符合国际化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旭.从知本到人本:我国大学课程研究范式变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李茂森.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觉醒的价值诉求[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8(1):47-51.

[3] 张起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165-166.

[4] 王吉会,赵乃勤,李宝银,等.创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8-10.

[5] 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实验教学高校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