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2015-07-29唐华丽陈林汪开拓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食品化学PBL教学法能力培养

唐华丽 陈林 汪开拓

摘 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并分别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就PBL教学法在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步应用进行了探讨。应用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实施PBL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学资源的提供是PBL有效实施的保障;指导学生分组分工和开展实验是保证PBL教学有序实施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设计与PBL教学法相对应的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PBL教学法 食品化学 实验教学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TS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156-02

PBL教学法——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1,2],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医学教育教学领域尤为普遍[3]。PBL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食品化学实验教学都属于传统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按照老师的设计“依葫芦画瓢”进行实验。如此,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根本不去思考缘由,实验后印象不深,一知半解,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和训练。因此,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当前阶段,以侧重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基于此,笔者就PBL教学法应用于重庆三峡学院2013级食品专业食品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尝试。

1 教学准备

1.1 确定问题

问题是PBL的起点和焦点[4]。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与食品专业相关有意义、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发现的问题,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实际生活、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内容等相关方面提出的问题。食品化学实验每年开设10~12个实验项目,每次实验课前,教师提前告知学生将要进行的实验内容,让他们利用课

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提炼问题,然后对学生的问题和教师课前设置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形成表格。以水分这一章为例,见表1。

问题汇总后,提前将实验问题汇总表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提前意识到需通过本次实验来回答这些科学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挑战自我的兴趣。

1.2 提供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有效实施PBL的根本保障。随着网络课程、精品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种媒体形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利用学校馆藏资源以及各级精品课程等校内资源,Pub Med以及小木虫、食品伙伴网等公共资源,如何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筛选也是PBL高效开展的保

障。食品化学实验通常开设在第三学期,学生对文献资料以及科研信息的收集能力有限,为了防止学生进入网络资料优于科研文献资料的误区,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科研资源索取能力的相关培训,以扫清学生解决问题的障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制定标准

学生在利用各种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路,并最终制定实验方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师在此环节必须为学生提供统一的目标和标准,也就是说,要统一实验方案、实验记录以及实验报告等的格式和内容。实验方案需注明是基于解决一个什么样的科学问题而开展的,能够预测到的实验结果;实验所需原料、器材等;详细的技术路线、实验步骤以及可行性;顺利完成实验可能的技术难点;小组讨论的内容记录;参考文献来源等项目;并且对每一项进行量化,作为期末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量化评分。指导学生按照标准高质量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2 教学实施

2.1 学生分组分工

我校2013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45人,为了PBL教学法有效的开展和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组5个人左右。学生分组后,要让每一小组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问题解决要达到的目标,也要确定好各小组每个成员具体的任务分工。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观点的提炼;实验方案、技术路线的制定要求所有组员都要参与,然后各组员对各自的实验方案进行充分讨论,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总方案。具体实验操作前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对实验方案中涉及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等进行简单阐述,其他各组同学可以就实验方案中涉及的问题提出质疑,此过程中陈述组其他组员可以对质疑进行补充说明。教师在听取发言和讨论后就实验中不足之处提出疑问,引发学生主动深入思考并总结各种观点,对方案进行改进,使PBL教学效果尽量达到最佳。

2.2 实验开展

每组学生根据自行设计的最终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分工协调完成自己组的所有实验任务。实验中各组派专人负责该组实验器材的收集管理、药品的配制并标注明确。实验过程必须专心专注,心无旁骛,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2.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实验完毕,各组员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比如叶绿素稳定性测定实验中,加酸、加碱、加钙盐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经过一定时间的热处理后叶绿素颜色各不相同;而且不同浓度酸处理后的实验组经一定时间热处理后颜色也存在差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利用各种资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对各处理组颜色各异说明的问题,出现不同颜色变化的本质原因以及为什么会出现颜色变化等展开讨论,从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过程教师不应过多关注各组实验结果的好坏,主要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以及解释问题的切入点来剖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短板,以便有针对性的调整课堂教学。后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口头点评,指出各组学生在讨论中未意识到的理论问题及如实评价各自的优缺点,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3 教学效果评定

PBL教学法在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以及利用所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因此就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食品化学实验传统评价方法由平时成绩、操作考核和实验理论考核三部分组成,比例定为2∶3∶5,其中平时成绩由实验报告的处理情况、实验出勤情况和平日表现组成。学生处理实验报告千篇一律照搬实验教材或老师教案,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处理,甚至没有结果讨论部分;操作考核仅象征性的考查学生对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简单仪器的使用情况。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尝试在PBL教学中对评价方法进行改革,评价还是由原三部分组成,权重调整为3∶5∶2,平时成绩中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的比重不低于80%,要求实验报告必须包含标准规定的各项内容,并针对各项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侧重对实验方案论证部分以及参考文献引用方面进行考查。操作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各组随机抽取教师预先准备的与以往实验类似的实验小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方案的确定,开展并完成实验,根据各组完成情况和各组员的参与情况进行评分。实验理论考核主要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考核可以客观评价每位学生查阅科技文献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4 结语

教师是实施PBL教学法的倡导者、设计者和具体执行者,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的心理准备、对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准备、调控课程教学的能力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教学资源也是教师实施PBL教学法的关键因素。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探讨问题的各个方面,讨论如何获得资源、评价资源以及利用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准备、设计和推荐教学资源,不仅对课程重难点内容的理解有积极作用,而且也利于支持自主独立、循序渐进的学习甚至自主探究式学习。另外,教学资源的设计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Lee R.Monitoring the outcom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2002,6(2):215-223.

[2] Barrows H S,Kelso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M].Illinois: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93.

[3] 黄海英,卢萍,贾永艳,等.PBL教学法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63-65.

[4] 郁惠珍.浅析PBL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J].职教通讯,2014(21):62-64.

猜你喜欢

食品化学PBL教学法能力培养
《食品化学》双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食品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初探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应用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