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欣赏教学

2015-07-29王玮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美术问题

王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欣赏教学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学能为学生开启一扇观察生活、开阔视界的求知之门,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审美观念,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有助于身心健康成长。时代的不断进步中,人们对美术的认识有所提升,美术并非为了培养出众多的画家,本质上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该文对美术欣赏的内涵、类型、学生学习美术欣赏情况加以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教育工作者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美术 欣赏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149-02

近年来教育领域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应对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新挑战,美术欣赏课在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美术作品学生们难以维持长久兴趣,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势必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生厌学等负面影响屡见不鲜,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多总结、多反思,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课堂成为“活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美术欣赏的内涵

所谓美术欣赏,面对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欣赏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视觉、知觉、感受、评价等产生多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不仅涉及到直观体验,而且形成理性思維[1]。在进行美术欣赏中,欣赏者的文化水平与审美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欣赏活动的质量,正确掌握美术理论知识能极大提高欣赏能力。美术欣赏属于一种审美活动,也是美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欣赏是一种感受与理解相统一的精神活动,美术作品通常是由外在形式与内在内容相结合的统一体,内、外在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二者缺一不可。相对于美术创作而言,首先注重内容,其次注重形式。然而,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与途径需要从外部形式美为切入点,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内涵中。开展美术欣赏课有助于培养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善于观察,审美与创造能力等。

2 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2.1 解说型

解说型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极为常见,通常指教师对美术作品以及美术欣赏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等向学生加以细致讲解[2]。这种教师为中心对美术家、作品等滔滔不绝的讲述容易走进“填鸭式”的机械灌输的误区,课堂成了“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听讲,却未能真正领悟欣赏的精髓,可以在欣赏上下功夫,选择优秀作品,认真构思备课,再加上生动有趣的解说,让学生们能真正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2.2 自由型

无论在学校内还是学校外,学生自发地、自由地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自由型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去随心所欲的欣赏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3],但是不容忽视在欣赏过程中,有些学生能真正提高欣赏能力,而有些则缺乏引发难以产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内心想法,结合学生的欣赏习惯及身心特点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美术欣赏教学计划,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 当前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的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强,各国之间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试教育注重分数与短期教育,造成很多人陷入“高分低能”的尴尬局面,也忽视了人格的健全发展。开展美术欣赏教育能极大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是学生科学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大部分学生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将美术课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其中贫困地区的学生更是缺乏对美术的专门引导,学生们接触少,思想不重视,美术知识匮乏,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生活中很多学生对于美术是望洋兴叹,觉得自己不是学美术的料,也较少关注;在欣赏作品中,学生审美观念浅薄:面对写实作品学生注重技巧、作品内容而不懂真正的去欣赏;面对写意风格的作品,学生们的审美观念有所区别,既感到新奇也会对原来审美心理有所抵触;面对抽象风格的作品,学生会对作品表达的内涵感到茫然无措。

4 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建议

4.1 强调美术作品的文化情境

“艺术源自于生活”,美术作品不是凭空孤立存在的,艺术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灵感进行作品创作。文化情境,主要就是指各种美术作品在创作出来后,依据的文化背景、氛围、特征等[4]。美术欣赏的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避免千篇一律的老模式,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侃侃而谈的讲技法,更应该将作品放到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让学生感同身受更能领悟出作品的内涵。只有清楚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与故事,才能更好理解作品的诶韩,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讲解时,教师不仅将构图、色彩也要介绍作品描绘的内容,作品主题是讴歌耶稣的高尚人格而鞭笞叛徒犹大的丑陋嘴脸,鲜明体现作者的爱憎分明。

4.2 透彻领悟作品的主题

在美术作品欣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剖析作品形象,作品的色彩、光线、环境烘托、故事事件、人物形态、表情、服饰等多方面多角度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教师在讲解中穿插作者生平、创作意图、创作过程等让学生能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深层次领悟作品的主旨。欣赏抽象作品时对于作品的形式:色彩、点、线、面等元素都应该拿捏恰当,抽象是一种抒发感情、释放心情的重要出口,艺术形象具有朦胧、含蓄、象征等寓意;欣赏工艺设计、建筑设计等实用作品时候,可以将外在性质与实用功能相结合。

4.3 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层寓意

一幅艺术作品在欣赏时候除注重外在形式外,也应该能深入挖掘其意蕴,也是透过一幅作品而带给人们最高的启迪,体现了精神、文化的交流,反映出所在时代、社会、民族的生活写照,例如:秦代兵马俑、瓷器等都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的恬淡意境等。俗语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就是美术欣赏课中美术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逐渐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并从注重情感的挖掘,引导学生透过外在的色彩、图画等在细心讲述中唤醒学生的真实情感,引起共鸣,让学生留下印象深刻的审美体验。

4.4 抒发个人对作品欣赏的感触

当前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看法,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会各抒己见,学生积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些或许片面、幼稚,但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感受,因而需要教师尊重与认可。注重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思考,能帮助学生自己去细致分析美术组品,从中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提高审美观念,审美鉴赏及审美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应该深刻领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念,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时充电,多反思在传授学生知识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艺术教育也不断向综合化、多元化趋势发展,美术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不断拓展多个领域,美术欣赏教学就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普及,使得当前的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充满无限挑战,做为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围绕学生为中心,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例如:招贴画欣赏、动漫欣赏等,欣赏教学手段上更多元化:运用多媒体辅助欣赏法、讨论欣赏法、游戏欣赏法等[5]。总之,在实际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可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欣赏活动,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祖国繁荣昌盛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辉.浅谈美术欣赏教学[J].科技信息,2009(21):239.

[2] 李继光.浅谈美术欣赏教学[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6):18.

[3] 李倩.浅谈美术欣赏教学[J].学周刊:B,2011(10):198.

[4] 马常维.浅谈美术欣赏教学[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9):255.

[5] 林丽.美术欣赏教学浅谈[J].新校园:理论版,2012(1):194.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美术问题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谈欣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