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2015-07-25宋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效果

宋平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将其按病历编号顺序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度进行比较:健康教育组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知识、日常预防知识、合理用药知识等方面知晓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干预中,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类因心肌缺血、缺氧所致部分心肌坏死的病症。临床上也常将其称为急性心肌梗死,该病症属于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病症类型,其常伴有心衰以及心率失常等临床症状,该病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护理干预是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在护理诊断的引导下,遵照预先指定的合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干预的护理过程。近些年来,随着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健康宣教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关注。本研究分析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3.52±1.32)岁;急性下壁梗死22例,前壁梗死7例,前间壁心梗死8例,高侧壁心梗死9例,广泛性前壁心梗死4例。健康教育组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3.12±1.41)岁;急性下壁梗死21例,前壁梗死8例,前间壁心梗死9例,高侧壁心梗死8例,广泛性前壁心梗死4例。100例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1],同时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胸部疼痛等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长短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后常规性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疼痛护理、输液指导、出院指导等。

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①健康教育沟通卡设定:根据患者疾病类型,采用图谱相结合方式,自编急性心肌梗塞健康宣教沟通卡,由责任护士负责对卡上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至患者掌握止。②健康宣教实施方法(1)心理教育:分急性期和稳定期、恢复期[2],根据不同时期加强对患者的沟通,急性期注重不良情绪缓解,稳定期注重对疾病知识的宣教,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指导。(2)饮食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尽可能食用低脂、低盐等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豆浆等,胃肠道症状改善后可改为普通饭。多饮水,多使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3)活动健康指导: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前3天,指导患者应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日常洗漱、饮食、排泄等活动均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自第4天起,可依据患者病情进行适当的小活动,如上下肢的活动,由床上坐起等,20 min/次,3~5次/d。2周后可在病房内进行适当走动,自己完成洗漱等行为。(4)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药物的治疗作用、服用方法和服用剂量、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1.3 评价指标

采用问卷方式,对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以及自我护理、日常预防、合理用药等方面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SPSS 19.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间检验方法为x2检验;各数据用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度相比较:健康教育组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知识、日常预防知识、合理用药知识等方面知晓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度比较 [n(%)]

组别 n 疾病相关知识 自我护理知识 日常预防知识 合理用药知识

健康教育组 50 44(88.0) 40(80.0) 38(76.0) 45(90.0)

常规组 50 26(52.0) 25(50.0) 24(48.0) 31(62.0)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n(%)]

组别 n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健康教育组 50 22(22.0) 10(20.0)

常规组 50 46(92.0) 38(76.0)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迅速、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并发症比较多,在老年人群中多发,但近年来也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健康教育是强化患者健康意识、改进其行为方式的有效手段[3]。通过健康宣教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提升其自我防护、自我保健、自我护理行为,以达到促进康复、预防疾病的目的[4-5]。本次研究健康教育组病例通过实施健康教育,经过护理发现,健康教育组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知识、日常预防知识、合理用药知识等方面知晓度均优于常规组,且健康教育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将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干预中,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献勇.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的健康教育[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404-405.

[2] 叶凤英,杨艳红,任宏玲,等.健康教育路径重组在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30-231.

[3] 巢 琴,杨 敏.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用健康教育路径改善疾病不确定感的护理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1):1432-1434.

[4] 王玉荣,孙晓平,王艳艳,等.急性心肌梗塞的健康教育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34(9):375.

[5] 祁润林,郝琳娟,程惠文,等.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533-2534.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