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

2015-07-25程光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临床分析老年

程光辉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此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尸检结果。结果 48例患者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35例,冠心病9例,高血压4例。合并疾病:左心功能不全38例,糖尿病2例,脑梗死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2例。血清总胆固

醇(T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为2.8~9.1 g/L,平均为(5.5±1.2)g/L。45例患者的心电图ST-T不正常。无痛性心肌缺血表现者35例,复杂室心率异常者30例,其中LownⅢ级5例、Ⅳ级23例、Ⅴ级2例。左室肥厚28例。患者室腔均大,其中存在心尖部室壁瘤1例;患者主要冠状动脉内存在2支由于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管腔狭窄91%~99%,1支狭窄45%~80%。患者左右冠状动脉以及动脉分支均发生弥漫的重度粥样硬化(Ⅱ~Ⅳ级),均存在局部或是小灶性陈旧性心肌梗死。结论 对于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以及诱发因素必须高度重视,降低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的关键是予以及时预测与积极防治。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老年;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因其心脏病发作发生的突然性出乎意料的死亡[1]。各种心脏病都可能发生猝死,因大部分SCD患者均于医院外发生,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年心源性猝

死(ESCD)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安全,ESCD因其具有的死亡率高与发病急等特点亦成为国内外各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ESC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此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ESC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现将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8例ESC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所选对象均通过老年心源性猝死的诊断标准予以确诊。所选48例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1.2±2.3)岁。

1.2 入选标准

①依据临床确诊的各种心脏病类型;②患者年龄≥60岁;③患者通过诊治后,病情均得到稳定,临床症状消失,但病情突变,瞬间或是1 h内发生死亡;④排除因中晚期心脏病导致的死亡;⑤排除肝、肺、肾、脑等重要器官疾病导致的猝死。

1.3 方法

均在所有患者住院当天,记录好患者的吸烟史、主要疾病与合并疾病、TC与HDL-C的比值。患者安静时,心电图主要显示为R波导联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降低,≥1 mm(基础状态),T波倒置或是低平,表明ST-T不正常,Holter记录中的ST段下斜型或是水平型降低,≥1 mm,维持时间≥1 min,患者未伴有心绞痛症状的无痛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中室性心律异常采用Lown分级法予以记录。按照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采用Devereux校正公式予以计算,女性患者心室重量指数≥120 g/m2时,表明左室肥厚;男性患者心室重量指数≥125 g/m2时,表明左室肥厚。15例患者于去世前有做过左室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还有4例患者死亡后24 h内进行尸检。

1.4 统计学方法

及时记录所有患者的各项数据并予以分类和汇总处理,将汇总后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特点

48例患者中,患者存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35例,其中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史25例;存在扩张性心肌病3例;心律失常1例。冠心病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史5例。高血压患者4例。合并疾病:左心功能不全38例,糖尿病2例,脑梗死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2例。本组48例患者的TC与HDL-C的比值为

2.8~9.1 g/L,平均为(5.5±1.2)g/L。45例患者的心电图ST-T不正常。动态心电图:无痛性心肌缺血表现者35例,复杂室心率异常者30例,其中LownⅢ级5例、Ⅳ级23例、Ⅴ级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肥厚28例。26例去世前均存在吸烟史。

2.2 左室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15例患者行左室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室腔均大,其中存在心尖部室壁瘤1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要冠状动脉内存在2支由于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管腔狭窄91%~99%,1支狭窄45%~80%。

2.3 尸检结果

4例患者予以尸检,结果显示,患者左右冠状动脉以及动脉分支均发生弥漫的重度粥样硬化(Ⅱ~Ⅳ级),均存在局部或是小灶性陈旧性心肌梗死;其中后降支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新鲜损伤出血继发血栓的患者1例,主动脉以及肾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的患者3例。

2.4 ESCD即时状况

于活动中发病25例,于睡眠中发病8例,于休息中发病15例。25例死亡前发生胸痛、胸闷以及憋气等症状,14例突发性意识丢失。出现ESCD时,28例有心电图记录,其中呈现直线的8例,室颤-停博14例,心动过缓-停博6例。35例有ESCD准确时间记录,其中发生在2~11 h的22例,发生在16~24 h的13例。

3 讨 论

3.1 ESCD的病理机制

由于年龄的影响,老年人机体内的重要器官机能发生程度不一的退化,机体内的应激功能以及储备功能也发生衰退,产生特异性的、系列化的生理病理改变,而心脏代偿功能的衰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从而引发成急性心血管事件[3]。如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或是心肌舒缩功能异常的患者受到情绪波动、劳累、餐饱、寒冷以及排便力度过大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氧缺血严重,使得心肌代谢异常,心室电活动混乱,室颤阈值降低,发生致命性心律异常,表明心理应激以及行为是导致猝死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是导致ESCD的重要原因。

3.2 ESCD的预测

近些年众多学者针对高危猝死患者予以多种临床预测探究[4],认为患者具有以下情况时存在临床预测价值:存在原发性室颤的冠心病患者;一年内心脏复苏的患者;有过度肥胖、劳累以及吸烟导致的冠心病存在室颤阈值下降的患者;电解质严重紊乱的患者;冠心病心脏变大、射血分数剧降的患者;心绞痛反复不规律性发作且伴有ST-T明确变化的患者。本次研究患者于死前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发作性心肌缺血,且伴有严重的左室肥厚或是心律异常,大部分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心室功能不全。此类患者因其具有严重的血管以及心肌病变,心脏正常结构受到破坏,一些患者还存在慢性血流动力学障碍,当他们受到任何一种应激状态都可能会发生心脏功能严重障碍以及循环衰竭导致的猝死。

3.3 ESCD的防治

导致SCD的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因素是由于室颤、室速,因此,ESCD患者的主要预防性治疗药物为抗心律失常药物[5]。同时,导管消融治疗一定程度上也能有益于高危室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室形成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及钙拮抗剂等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药物也可适度应用。另外,还可进行调脂治疗,冠心病重要危险因子之一是高脂血症,本次研究患者中的TC与HDL-C的比值要明显比正常人高,因此,调脂治疗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ESCD的危险因素以及诱发因素必须高度重视,降低ESCD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的关键是予以及时预测与积极防治。

参考文献

[1] 陈豫红.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原因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59-60.

[2] 易远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和心源性猝死危险性的关系[J].河北医学,2014,(1):59-62.

[3] 陈皓伦,白延平.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9):1603-1607.

[4] 罗毓萍,任继刚,秦雯霞,等.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临床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42-43,46.

[5] 罗毓萍,任继刚.61例心源性猝死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230-232.

猜你喜欢

临床分析老年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