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的渗透研究

2015-07-24赵旸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音乐教学教学方法

赵旸

摘要:小学音乐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以它完美的艺术魅力展现音乐学科的优势,凭借它独特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基本音乐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通过对音乐学科中德育内容的分析,从体验性、实践性、语言性等音乐教学方法上论述了音乐教学应当如何更好地渗透在德育中,探讨了音乐教师应该怎样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德育内涵。

关键词:音乐教学 小学德育 教学方法

一、体验性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是来自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体验性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法制教育和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体验生活的情感

环境和人的心情紧密相连,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生活中接受教育。乐曲《森林的歌声》是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和优美的乐音交织而成的,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大自然真实的声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孩子创建一个神奇的大自然场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这个神奇的世界,或者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大自然世界,让学生听听各种动物的叫声,进行模仿对比,从而激发他们心之向往的渴望,开拓学生视野,不仅让学生学习了音乐知识,而且还从音乐知识中接受法制观念的教育,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决心和信心。

(二)体验爱的情感

美的旋律与精妙的歌词才能组成一首完美的歌,好的歌曲能让人感到快乐,感到自在,在音乐课中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比如在学唱《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时,在音乐组织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慢慢的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受到感染,通过听、看、说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感情”作为主要线索,用语言描述一个动人的音乐故事,用歌声表达一份真挚的音乐情感,音乐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通过各方面的提问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诱发学生的情感,当学生在课堂上听到那优美的旋律时,当感人的歌词在心中缓缓流淌时,教师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了解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中热情待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体验快乐的情感

快乐的气氛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理解乐曲或歌曲想要表达的最浅显易懂的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好教学目标,完成音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在音乐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如在对《咱们从小讲礼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想一些相关的游戏,运用提问的方法去了解学生对于礼貌的认识,再让学生唱一些与礼貌有关的歌曲,老师、学生之间运用礼貌性的语言进行对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体现,师生共同总结讲礼貌的好处。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老师和学生在共同创造的快乐世界里一起体验快乐的情感,让学生在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课堂上去感受美、体验美、表现内在而丰富的快乐情感,让学生学会讲规矩、讲礼貌的好习惯。

二、实践性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实践性音乐教学是指学生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所学到的各种技能技巧,不仅能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还可以在音乐知识的延伸当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集体主义的真正意义。

(一)自主性音乐实践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音乐教学课程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设计方式,都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自主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歌曲的意境和歌曲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如教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应当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语言性导入法,观看视频,动手操作等引导学生学习。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融合舞蹈、动手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的同时,可以采取提问的方法,增加学生好奇心,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分发小国旗,让学生手拿国旗,教师讲解国旗上面的每一个五角星是怎么来的,以及代表的含义是什么,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去探索,在自主实践中感受国旗的神圣与庄严,在听、唱、想象中一步一步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合作性音乐实践

在合作性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设计好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音乐游戏。把孩子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点燃孩子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玩乐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简单概括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二年级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鸟、葡萄架等角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按他们自己的想法,表演出最真实的角色,也可以做角色互换的游戏,学生可以自由感受身处在别人的位置时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并让他们互相讨论哪个角色是最不好演绎的,哪个角色是最容易诠释的,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能让学生在自由探讨中看见自己的短处,了解到合作就是需要很多人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每一个人都会在合作中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意义。

(三)探究性音乐实践

音乐本身的抽象性可以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自由的想象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想象的情景也可以不断变幻。四年级音乐课《铃儿响叮当》中,学生聆听音乐之后,教师提问:你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纷纷回答心情好、自由等等。教师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以乐器为例,自由配乐,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表达自己心理所想的乐器搭配,试着弹奏,进行实践探究。在进行弹奏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想象力,让他们自己挑选出适合这个曲子的乐器去进行演奏,然后告诉老师哪一种乐器的搭配效果会比较好,听起来比较和谐,容易让人接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三、语言性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在语言性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上好音乐课,在课堂中通过语言的组织性、形象性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一)音乐语言的组织性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所创设的音乐情境应该紧紧地连接到教学内容。从开始到结束都要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富于逻辑,引人入胜。比如歌曲《红星歌》,当教师用艺术性的语言朗诵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教师的身上,教师的语言力求精炼,把歌词中的每一个部分认真的讲给学生听,不管是气势磅礴的部分还是抒情的部分,都需要教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让学生既能认真听,又能感受到每个部分带给他们的不一样的情感表达。教师应当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创设情境,努力为学生体验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运用比较、问答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音乐知识,获得美的熏陶。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以及音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每一位从事音乐教学的人都应当在教学语言中感受音乐的美好,体会音乐真实的存在价值。

(二)音乐语言的形象性

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上,音乐教师应当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所要讲的内容,借助课外读物中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讲一个关于放牛郎的小故事,并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放牛郎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故事中的每个情节都应当具有感染力,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力求学生有兴趣把整个故事都听完,使学生真切领悟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通过朗读、想象等手段以及教师的语言讲解,把学生带到一个极其悲惨的感情世界,感知王二小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A王二小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仲莹.当前小学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5).

[2]刘竹琴.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点滴谈[J].希望月报,2004,(14).

[3]徐学兰.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浅析[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音乐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初探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