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5-07-24刘白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音乐审美培养方式高中音乐

刘白

摘要:高中学生对于音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更多的停留在流行乐基础之上。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需要对音乐的节奏、音色、情感、乐器等有更多的鉴赏分析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水平,提高其审美趣味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音乐 音乐审美 培养方式

音乐教学在高中属于“副科”范畴,主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陶冶情操,给予学生繁重学习压力的释放。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这是素质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提升了音乐审美能力可以有效的提升音乐趣味,避免低俗浅薄的音乐欣赏层次,逐步过渡到优质音乐的选择,让个人素养与情操得到进一步升华。

一、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方式

(一)从有词歌曲向纯音乐过渡

歌词可以有效的反映乐曲本身的情感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但是音乐教育的最本质是需要锻炼学生对纯音乐的鉴赏能力,通过对音乐中乐器、节奏和旋律本身的情感进行有效地感受和理解,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当然可以起步以带有歌词的音乐欣赏开始,但是歌曲本身需要具备典型特点,并且具有较高的审美趣味,避免恶俗或者烂俗的音乐流入课堂教学,中学教师要为学生音乐鉴赏学习曲目进行严格的把关。

(二)从流行音乐到民族音乐

大多数学生对于流行音乐较为热衷,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音乐,只要具有较高的音乐水准都可以引入课堂教学中。流行音乐中可以选择具有各地风格特色的音乐素材,如:周杰伦的古典民族风格音乐,日韩的舞曲音乐,欧美的重金属流行音乐等,不同的流行音乐本身是具有不同地域风格特色的,可以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作为音乐审美的入门素材,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有充分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在通过对流行乐做铺垫分析后可以再选择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民族音乐。当然民族音乐不一定局限在中国民族音乐中,还可以选择世界各地异域风格特色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对于世界音乐有更多的了解,扩宽学生音乐了解的范围,不要让学生局限在小范围的音乐领域中,尽可能的打开学生的音乐视野,给予学生更多的音乐选择空间。

(三)从乐器独奏到交响乐

在纯音乐欣赏中,可以从乐器独奏的音乐开始,让学生对乐器的音色和音乐特色有充分的了解,感受不同乐器所具有的情感表达能力,逐步过渡到交响乐。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乐器在交响乐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升学生对于乐器不同特色的鉴赏能力。同时纯音乐的欣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扩展学生的音乐想象空间。特别是交响乐,犹如一个故事表达一样,有跌宕的情节起伏,需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中的变化与过渡,就如同写故事一样有一种不断变化和连贯性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的听懂交响乐所表达的内容,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流行音乐理解能力之上。

二、教师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上应具备的能力

(一)音乐类别的广泛了解

不同的音乐类别具有不同的属性,教师本身应该对不同音乐形式有多种了解,这样才能提供丰富的音乐鉴赏素材与鉴赏引导。教师应该在音乐了解程度上高于学生,这样才能有助于去引导学生向更高音乐鉴赏水平发展。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教师本身应该对音乐有更为透彻的了解。一方面需要了解流行音乐而与学生拉近距离,通过通俗易懂的音乐让学生对音乐有初步的认知;另一方面需要对高水准的音乐有更强的鉴别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秀的音乐作品来提升其审美能力。音乐老师不能仅仅局限在音乐课本教学中,课本教学与现实多变的情况有距离,滞后性非常的明显,同时理论性更强,让学生并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自身对音乐的了解和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充实,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更广阔的音乐审美空间扩展。

(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

在网络环境中有更多优质的音乐材料可供选择,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最新最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与素材,有力的为课堂教学做补充。通过多媒体展现方式有效的让音乐欣赏达到声画一体的形象效果,让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化、多元化。当然教师自身应该具备多媒体运用能力,以及网络搜索、下载、编辑能力等,这样才能充分的运用现有设备与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形式不断多样化的展示。

(三)充分的下放话语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让学生对音乐鉴赏进行自我的感悟体会讲述,这样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效的调动课堂学习氛围,让师生有更多的教学互动性,让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同时可以让学生对自身喜好的音乐进行推荐,然后让老师对学生推荐音乐进行鉴赏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对沉闷不感兴趣的内容形成消极应付的态度。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与学生有私下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情感、兴趣爱好等,从而调动学生对音乐有更多的感悟,让音乐成为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途径。在相关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人体验,在音乐的理解上多与学生经验相贴合,避免生涩难懂的音乐在学生群体中无法得到共鸣。特别是很多音乐的人生感悟有较大的成人化趋向,而单纯的学生较难以理解,因此在音乐选择上多贴近学生生活,避免与学生实际脱离。

三、结语

高中音乐教学更多的是娱乐性,而非应试教育的必修科目,因此学生会较为轻松的应对课程安排,甚至有更为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的兴趣需要建立在教师对课程合理安排之上,如果一味的偏离学生需求和进行与学生兴趣不相符的音乐课程教育,将会导致学生厌烦情绪的产生。因此要选择更多符合学生兴趣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恙宏.音乐教育改革中的音乐审美价值导向[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01).

[2]张静.审美教育与中学音乐教育[J].大舞台,2010,(10).

[3]王洋.解析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通俗歌曲,2013,(05).

猜你喜欢

音乐审美培养方式高中音乐
紧抓音乐课堂教学,突显审美之心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析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