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抓音乐课堂教学,突显审美之心

2016-12-22顾惠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7期
关键词:音乐审美培养教学

顾惠娟

[摘 要]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能持续保持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更能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情感拓宽视野、健全人格,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而音乐作为音乐课堂的“主战场”,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审美 培养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68

音乐是一门善于激发人们情感、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吴斌、金亚文先生在解读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音乐课程价值”时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我们的课程改革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这才是我们音乐教学的理想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把音乐教学看作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下面,我将从我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出发,谈谈我对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及提高的几点感悟。

一、以音乐欣赏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展露人的情感世界。学生通过聆听等多种方式去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的本质、拓宽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感受与鉴赏音乐美的过程中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音乐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兴趣

创设课堂情境要抓住“情”和“境”。 课堂与情境融为一体,让学生心里产生一种情境效应,在音乐教学中把自己融入特定的情境中,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知音乐审美性,激发学生情感,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产生情感共鸣。

在《雷鸣电闪波尔卡》中,让学生通过模拟“雷鸣电闪”的自然现象,感悟自然音响是怎样在音乐作品中被艺术化地表现出来的。一个简单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认知音乐的同时加深对音乐要素(节奏、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的感受。在创作与表演中,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2.引导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学生年龄较小,接触的音乐知识较少,因此,音乐只是被他们简单地理解为唱唱跳跳。在学生心中,音乐不是一项知识,而是一种使内心愉悦的音乐审美体验。教师通过音乐教学有效引导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去,让学生在简单地唱唱跳跳的活动中,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获得更丰富、更真实、更强烈的审美体验。

在乐曲欣赏时,我让学生模拟小小演奏家,了解乐器的演奏技巧,小小指挥家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乐曲结构等;我还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小小作词家,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成歌词,并将歌词融入旋律中。学生通过音乐的多种表现形式抒发自我情感,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感受音乐的熏陶,陶冶自身情操。

二、以歌唱教学为主体,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贴近学生生活,又能表达学生心声的歌曲便是一首好歌曲。一首好歌可以描绘出一个多彩的世界,包含一个美好的寓意,表达一种浪漫的情境。这些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学生心灵迸发出美的种子,使音乐教学课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1.节奏的美

节奏是音乐的主干。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通过模仿、听辨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节奏的美感。在歌曲的教学中,常常遇到“附点”节奏,但是学生在演唱时,却往往忽视了这个小圆点,把它的时值省略不唱,一首歌也因此变了“味道”。因此,低年级学生在认识“附点”时,一般采用了“知了叫”“小拐子”等形象地描述这个小圆点。到了中高年级的学习时,要充分挖掘歌曲本身的思想内涵,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理解“附点”的作用。如在《国歌》地演唱中,让学生感受“附点”的力量与推进作用。

2.旋律的美

动听、耐唱的歌是学生的最爱,优美的曲调,深深地打动着人心,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

在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画旋律线”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上行的旋律和下行的旋律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内心感受。各地域的音乐常常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主干音组成都会带给学生不同的听觉感受。因此,也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足课前准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体裁,让学生感受各地的音乐风情,感受不同节奏的美。

3.歌词的美

枯燥的进行歌词诵读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只有生硬的朗读,学生会失去兴趣,无法体会出歌词中蕴含的美。因此,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歌词选择不同的方式展开教学。有些歌曲歌词节奏与音乐节奏相吻合,教师可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击节奏和按照节奏用数板式方式读歌词。在重、难点处反复练习,再与演唱交替进行。在念念唱唱、唱唱念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演唱,还能充分感受到歌词与节奏中的韵律美;对于有些描绘景色的歌曲则可用优美的画面来感染他们,带着感情,在优美的意境中朗读歌词,尽情地展现歌词中的美丽画卷。

成功地歌唱教学要求教师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获得音乐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学生歌唱的潜能才得以激发。作为音乐教师,还需要做到如下两点。

1.正确进行示范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学习效果与教师地示范有很大关系。在歌唱教学中教师有感情地示范演唱,为学生提供较为直观的听觉体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学生享受音乐的前提。歌词的演唱与歌谱地示范演唱同样重要。

2.注意语言地使用

只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授课,学生才较易于接受,乐于倾听,教师才能更顺利地展开音乐课堂教学,教会学生科学地发声与科学地歌唱,学生也会因此更自信地歌唱。“闻花香”“小狗喘”等小游戏的加入,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技能,有效提高歌唱能力。

三、以评价为手段,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课程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审美教育的精髓,贯彻实施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激励与发展的功能。通过课程标准的指导,有效地促进学生地发展。教师对学生地评价要科学、真实、准确。对音乐审美的要求不仅仅是对音乐的初步感知,更重要的是对音乐的深刻感受。新课程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因此,教师可采用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客观地评价学习效果,有效地评价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在学生对音乐有了理解与创造之后,教师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能从他人的评价中扬长避短,更好地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去,最终实现审美能力地提高。所以,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地评价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音乐审美特点,又要考虑评价的科学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使音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只有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充分准备好上课内容,将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生动、有趣,多多开展学生的审美实践活动,使学生陶醉在美的氛围中,体验美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让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感受与理解美后,创造出更美的生活乐章。

(责编 韦 迪)

猜你喜欢

音乐审美培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