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典诗歌教学

2015-07-21代丽萍

课外语文·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接受美学高中语文

代丽萍

【摘要】古典诗歌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沉淀了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精髓。因此,古典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其不但能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探究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旨在有效提高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使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更大的提升。

【关键词】接受美学;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体现。提高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质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同时还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与发扬。

因此,教师需要突破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束缚与限制,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在接受美学视野下开展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成为一个新的方向,但其还没有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在此探究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典诗歌教学,以期能够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接受美学的概念

“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在1967年提出的。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姚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

经过现代教学的实践证明,接受美学的优越性已经被众多专家和学者所认可,同时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某种意义而言,接受美学提倡的是“接受”,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后,结合自身的能力与基础对作品进行的评价与判定。接受美学的核心思想是“读者决定一切”,即以读者的感觉和直觉经验将作品中的空白处填充起来,使作品的未定性得以确定。

更进一步说,正是因为读者个体的不同,其产生的主观思想并不同。不同的主观思想也留给文学作品更多的空白,使文学作品在被阅读鉴赏时展现出更独特的魅力。

因此,在接受美学视野下,教师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需要考虑与重视学生的思想和想象,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主动的联想并填补诗歌留下的空白,进而让学生去探究古典诗歌中的形象,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感情,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接受美学对古典诗歌教学的启示

(一)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从接受美学的概念可以得出,读者决定一切。根据姚斯教授的观点,只有充分尊重读者,才能够引导读者对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认识,并使文学作品从半成品成为真正的作品。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却没有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并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的感悟诗歌内容、探究诗歌的思想感情。具体地说,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与限制下,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强化灌输,运用刻板固定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和思想感情,这种做法违背了接受美学的要求。

因此,在接受美学视野下,教师应该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进一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阅读、鉴赏和感受,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文学素养、语文基础以及个人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以苏轼的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为例。教师将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在头脑中建构惊涛拍岸的景象,使学生感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与从容。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阅读、品位和鉴赏,让学生从应试的局限中突破出来,真正的以一名读者、一名旁观者去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内容和情感。在学生闭眼联想的同时,教师可以搭配适宜的背景音乐,也可以充满感情的朗读诗文,进而渲染氛围,进一步帮助学生去品位。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形象有哪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诗歌中描写了公瑾,也提到了小乔,更生动形象的以“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样的诗句凸显主人翁的气质与豪情,但又在后文中笔锋一转,在巨大的矛盾中突出了什么?

此时,教师的引导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硬性的灌输,在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角度和方向后又留给了学生丰富的思考空间。学生所获得的认知将更加深刻,对古典诗歌的鉴赏也更有深度,这不仅体现了接受美学中以读者为主体的理念,也达到了提高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质量的实际目的。

(二)尊重学生的认知和想象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和想象,也就是要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自我的审美与鉴赏,进而迎合接受美学的理念,使古典诗歌能够被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和鉴赏。

例如,在《虞美人》这首诗歌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理解能力不同,会对诗歌的形象以及感情产生不同的鉴赏。具体地说,部分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其直接忽略了这首诗歌中作者苦心描绘的人物形象以及景物,直接看到了作者的愁思。

但是,另一部分学生经过仔细的阅读,其根据作者的描述在脑海中形成了诗人登楼东望,肝肠断绝,遗恨天涯,微风中啜泣颤抖的画面,也看到了亭台阁苑中荒凉的雕阑玉砌以及已经改变的容颜。给予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作者抒发的“愁”。例如,部分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中感悟到作者在繁华仍在的背景下哀叹自己的人生。另一部分学生则看到更深层次的内容,在作者问天、问人到最后自问自答的过程中领悟到作者内心的无助,并由此理解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深深的亡国之痛。

在接受美学的理念看来,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于给予读者想象,正是在作者自由的想象中,文学作品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其中的韵味也变得耐人寻味。尊重学生的认知,教师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才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也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能力的切实效果。

(三)合理运用“空白”和“第二文本”

教师在接受美学概念的影响下应该充分认识到:文本作者利用自己的创作与读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而这种无声的交流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的空白处。作者有意识地在文章中留出空白,就是给予读者更广阔的空间进行联想与想象,使文学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富有魅力。

例如,在《商山早行》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能够根据作者的描述得知作者在早行的途中看到的景象,但作者却没有详细的阐述“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中自己的思想。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杜陵的梦境,品味“目前之景”外的“言外之意”,紧扣“悲故乡”和“杜陵梦”来解读其人、其事、其情。

又如,在《山居秋暝》这首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开放五官,驰骋联想,展开想象,进行“还原式鉴赏”,体会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静”之美。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独居深山,作者在深山中经历着什么样的生活,并且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作品等等进行作品还原,真实客观地理解作品主旨。

我国的古典诗歌具有语言精练的特点,这也带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合理的运用诗歌中的空白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细读诗歌内容、品鉴诗歌的韵味。

教师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空白处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就能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产生不同的认知,进而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具有学生主观意识的第二文本。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建构,创造新的思想,将文本从纯文字的“第一文本”释放出来,形成鲜活的第二文本,这也赋予了古典诗歌更丰富的形象和情感。

(四)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

最后,根据接受美学理念的内容可以发现,其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要引导学生在更真实的情境中去揣摩诗歌中的形象,并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最终帮助学生构建出鲜活的第二文本。

以《雨霖铃》这首诗歌的教学为例,在组织学生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凄婉的背景音乐,可以利用多媒体搭配带有悲伤气氛的背景图片对诗歌进行赏析。这就达到了渲染学生情感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情绪进行阅读,并对诗歌中的形象进行更直观具体的鉴赏。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进入诗人创作时的思想状态,更容易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进而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知。在特定的情境与思维角度下,学生也能够根据诗歌中空白产生自主的观念,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诗歌、鉴赏诗歌,进而构建出富有学生独特思想的第二文本,丰富了文学作品,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接受美学是一种先进的文艺理论,它将文学作品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剖析,也有助于作者与读者进行无声的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合理运用接受美学理念,并通过实践教学进行不断的总结与交流,提出更有效的教学见解,促进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燕.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2]王伟.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高中古诗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叶春燕.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4]黄强. 试论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典诗词教学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0(08).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接受美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