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主体性阅读教学探析

2015-07-21姚冬梅

课外语文·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学生

姚冬梅

【摘要】阅读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其中主体性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之一。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小学语文;阅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下主体性教学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青睐。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主体性教育的理念日益在中小学教育中产生影响和受到重视。就语文学科而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在主体性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下面从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展开论述。

一、主体性教学的目的和原则以及方法

(一)主体性教学的目的

根据主体性教学基本理论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概括来讲,主体性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准确地清楚学习目的;二是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课题教学目标和目的。对于如何实现师生双方对目标的明确把握,需要教师以学定教,抓紧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对《沉香救母(一)》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这个课文题目中想到了什么和知道了什么,学生会回答是关于救母的事。然后教师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是谁救”“用什么办法救”“最终是否救到了”进行思考,然后将这些问题梳理成文,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并以此确定为师生双方本课学习的目标。

(二)主体性教学的原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都曾提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此,在主体性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能力为目的的三个原则,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了三个原则的有效统一,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主体性教学的方法

结合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成果和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本文认为主体性教学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讲究教学方式,注重过程管理和调控,侧重单元测试评价。这是由主体性教学的目的决定的。语文教师应不断追求教学方式创新,注重教学过程,讲评结合及时推进。

二、小学语文中主体性阅读教学展开的策略

(一)根据年级,划分教学目标

就阅读教学而言,各年级段目标有其基本要求,让学生把握规律、明确阅读的常规目标,对于提高确定教学目标的能力颇为有效。对中高段年级来说,中年级要让学生知道:每篇课文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能借助字典联系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学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主要内容;注意读通课文,读出课文感情;高年级要让学生知道:每篇课文要在中年级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解词方法理解词义;能灵活划分课文段落,能概括段意;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逐步学会概括课文中心。学生明白了上述目标,教学中就无需教师多费口舌、屡加提示了。

(二)分析题目,明确教学目标

一篇课文的题目通常是“题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可以给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埋下伏笔、做好铺垫,以便更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因此,在对题目进行分析时,语文教师可以先从内容角度推测本文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再从如何写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推测和分析,从而进一步确立初步阅读的目标。例如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通过剖析,学生则能明白:阅读这篇课文,该搞清《二泉映月》这首不朽名曲是如何诞生的和为什么会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

(三)引导质疑,强化课文细读

题目分析后,应在预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应导向本环节学习目标,提示阅读方法或点拨思考角度,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自读课文,认识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如《神奇的克隆》这篇科普文时,学生预习时质疑:为什么说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通过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找到答案,以此来对课文细读进行强化。

(四)启发诱导,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都是老师占据主导地位,老师命题,学生答题,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这种单向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挥主体地位,并且反馈效果也不佳,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完全有自学能力和自我纠正能力,只需要老师适当地给予启发和指导,将学习目标的检测权交给学生自己,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围绕所学内容,将所学生字、生词、句式、中心主旨等用题目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检测。老师需要做的是在出题前给学生一些方向上的点拨,提示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出题;在学生出题之中,可以巡视考察,打消学生的某些疑惑或者对典型题目进行表扬,对于后进生,可以考虑让后进生和优秀生一起出题;出题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检测审阅,或者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换,或者集中起来再随机分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进行检测。通过这种检测出题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题目的拟定、交流和阅评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丰富教学和检测的多样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争艳,张洪平.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文学教育

(下),2010(9).

[2]涂红梅.主体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华夏教

师,2013(8).

[3]叶小耀.主体性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分学科建构[J].课

程·教材·教法,2014(1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语文学生
学生写话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