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 576例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2015-07-19韦桂海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541001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梅毒特异性阳性率

韦桂海 (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541001)

30 576例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韦桂海(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541001)

目的:统计分析检测数据,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率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阳性者,然后再使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或)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对患者进行复查.结果:TP⁃ELISA阳性率为2.30%,TPPA阳性率为1.89%,RPR阳性率为0.74%.结论:18岁以下多为母婴垂直传播感染,18~50岁多为性及血液传染,而50岁以上患者梅毒检测阳性原因具有多样性.

梅毒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0 引言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以及血液传播.此疾病的危害性非常大,不仅会感染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而且会通过胎盘传播从而导致早产、流产、死产以及胎传梅毒[1].

梅毒血清学实验对各个时期梅毒病患的诊断以及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实验室对梅毒血清学实验检测的主要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apid plasma reagin,RPR)等.为了解本院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对2010-01/2014-12门诊和住院30 576例患者采用ELISA进行梅毒抗体检测,检测到的阳性标本再用TPPA和RPR进行复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标本来源2010-01/2014-12到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30 576例.

1.2试剂TP⁃ELISA相关药物购于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TPPA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的药品;RPR使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所有使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1.3检测方法收集到的血液标本及时离心分离血清,然后使用TP⁃ELISA试剂进行检测,检测出的阳性标本再使用TPPA试剂和(或)RPR试剂进行复查.3种检测方法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每次实验均设立阴阳对照,TP⁃ELISA法带室内质控.

1.4仪器深圳雷杜公司RT⁃6100酶标仪.

1.5结果判读TP⁃ELISA法根据试剂盒说明书的判读标准:标本实验后测得的吸光度与阴性对照的吸光度的比值,即S/CO值≥1为阳性结果.TPPA法以1:80稀释度判读为阳性.RPR法以可见黑色凝集颗粒为阳性反应.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SP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30576例梅毒检测标本中,用TP⁃ELISA检测出928例阳性标本,其中224例阳性标本因医生或患者的原因,没做进一步的检测.另704(2.30%)例用TPPA和(或)RPR进行复查,查出 TPPA法阳性579例(1.89%),TP⁃ELISA法与 TPPA法符合率为82.4%,而用RPR法查出阳性226例(0.74%),与前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相比均明显偏低(表1).

表1 梅毒检测阳性统计表  [n(%)]

3 讨论

TP含有多种抗原物质,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抗原(比如心磷脂),只有很少一部分为特异性抗原(比如TP抗原).在对早期梅毒患者充分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如心磷脂抗体)的滴度会缓慢降低直到完全消失,而当梅毒病情复发或者再次感染以后,非特异性抗体则会从阴性转变为阳性,亦或是滴度逐渐开始增高,只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血清凝固,即治疗6~9个月之后滴度并没有明显的降低,或者治疗两年之后血清仍未转变为阴性.特异性抗体(即抗TP抗体)对机体并起不了保护的作用,在血清中可长期存在,有些甚至会终生存在于血清中[1].

TP⁃ELISA不但能够检测免疫球蛋白IgG抗体,还能够检测免疫球蛋白IgM抗体,机体被梅毒螺旋体感染之后,首先会产生IgM抗体,随后出现IgG抗体,所以此方法对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TPPA法是用纯化的致病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致敏惰性的人工明胶颗粒,其结果可靠,敏感性、特异性极高,且感染者一旦感染后,则终身检测为阳性.所以,TPPA和TP⁃ELISA两种治疗方案的一致性良好.RPR法采用心磷脂抗原对梅毒抗体进行特异性检测,在螺旋体一类之中的各个群组之间或者相同螺旋体之外都可能会产生交叉感染,并且RPR法运用肉眼观察检测,其漏检几率很高,所以特异性以及灵敏度相对比较低.与此同时,经过治疗后的梅毒或者梅毒晚期时,采用RPR法进行检测,显示结果也为阴性[2-3],故其阳性产生的几率要比TPPA法和TP⁃ELISA法更低.

表1显示,梅毒检测为阳性的患者,年龄<18岁的其中有大部分传播途径为母婴垂直式传播,因此应该增强对孕产期妇女的梅毒检测力度,而且已经感染的病患应该积极治疗,避免新生儿对梅毒的感染,降低感染几率.

18~50岁梅毒患者TP⁃ELISA法检测显示阳性率为0.66%,采用TPPA法检测显示阳性率为0.58%,利用RPR法检测显示为阳性的概率为0.27%.对于此类梅毒的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可能是因为此类人群的性生活太过频繁、性生活比较开放以及滥用违禁毒品等.

而50岁以上梅毒患者TP⁃ELISA法阳性率为1.46%,TPPA法阳性率为1.16%,RPR法阳性率为0.43%.3种实验均反映出老年人检测出梅毒感染为阳性的几率偏高,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由于某些条件受限或者是因为医生临床诊断的水平有所偏差,与此同时,加之检验方法存在特异性的情况、采用抗菌类的药物等种种因素,从而使得一些感染的患者误以为是临床痊愈或者是已经自愈.此外,老年患者体内会产生一些类脂质抗体,其并无明显特异性,在其他疾病的影响下,老年患者的生理情况产生了变化,从而对抗类脂质类的抗体检测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梅毒检测呈阳性反应.所以,梅毒血清学诊断对于老年病患来说,应该明确疾病史,与实验室检测诊断相互协调时,医者应该结合临床疾病症状,慎重做出诊疗决定[4].

综上所述,各年龄段患者其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率各不相同,其原因也不一样.各实验室应合理使用这三种检测手段开展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尽量避免漏诊以及误诊,为临床针对梅毒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保障.

[1]张信江.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4.

[2]张军,刘涛,盛晓红.15 436例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1735-1736.

[3]李凤中,黄永健,陈波.三种血清方法检测梅毒的比较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442-443.

[4]李彦,李振鲁,杨雪源.老年患者梅毒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1958-1959.

R446.6

A

2095⁃6894(2015)08⁃105⁃02

2015-07-25;接受日期:2015-08-10

韦桂海.本科.研究方向:检验.Tel:0773⁃2856757E⁃mail:269366330@qq.com

猜你喜欢

梅毒特异性阳性率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隐性梅毒更危险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