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56例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5-07-19汤武装施俊峰孟红君许冬华秦雅鑫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宜兴2142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疗法安全性康复

汤武装,陈 峰,施俊峰,孟红君,许冬华,秦雅鑫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宜兴214200)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56例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汤武装,陈峰,施俊峰,孟红君,许冬华,秦雅鑫(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宜兴214200)

目的:分析研究综合康复疗法在治疗急性脑卒中方面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01/2015-06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患者病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在NIHSS评分及MBI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综合康复疗法;急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

0 引言

急性脑卒中常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患者,是一种由于患者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缺损症状,大多是由于病变直接、间接引起的丘脑下部损害所致[1].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现选取我院收治的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01/2015-06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患者年龄47~68(中位62.5)岁.所有患者发病2周内,入院均行CT或MRI检查,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急性卒中诊断标准[2],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患者病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首先,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恢复程度,进行良肢位摆放和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待该训练患者可耐受后,进行日常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腿部轻微活动训练,此后逐渐扩展到步行训练.可为患者配备专门的康复训练师,也可嘱主管护师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康复训练要规律进行,每天训练60~90 min,具体可依患者耐受程度而定.

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运用针灸、电刺激、运动疗法、中药治疗等方法.针灸以手、足阳明经为主,1次/d,连续进行4周.经皮电刺激对损伤神经的再修复可起到促进作用,一般刺激时间以20 min为宜,1次/d,连续进行4周.运动疗法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患者恢复部分功能后,对上肢固定捆绑健肢.中药以舒筋活络、通畅气血为主,可口服化痰通络汤或镇肝熄风汤.另外,全程对患者辅以心理疗法,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3].

1.3观察指标采用MBI和NIHSS脑卒中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缺损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在NIHSS评分及MBI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及MBI评分比较  (x ±s)

2.2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数据表现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患者脑部神经组织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感觉、语言等功能,因此,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4-5].一般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均需尽早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故其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综合康复疗法是运用功能性电刺激、中医疗法、运动再学习方案、强制性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诸多治疗方法从整体上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的观察组在NIHSS评分及MBI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综合疗法较单纯的运动康复疗法效果更显著;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P<0.05),说明其安全性也较好.

中医针灸取穴以曲池、太冲、阳陵泉、三阴交、合谷、外关、足三里等穴位为主,对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患者可随症加减,对穴位的刺激有助于恢复神经的动作电位,促使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加强突触重建和功能修复,再加上经皮电刺激,可进一步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6].除此之外,进行辅助心理疏导及常规的康复训练,则从整体上改善了康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疗法可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不仅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减轻了脑卒中患者家属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峻峰,林森,周红清,等.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7):859-866.

[2]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04.

[3]高秉勋.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56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17):54,72.

[4]周红青,王德任,张灿飞,等.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7):844-845.

[5]雷亚玲.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文献计量分析及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6]李观荣,李彩兰,刘黎蓝.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1,43(2):121-123.

R493

A

2095⁃6894(2015)08⁃008⁃02

2015-07-23;接受日期:2015-08-10

汤武装.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Tel:0510⁃87921000E⁃mail:staff1515@yxph.com

陈峰.E⁃mail:staff1515@yxph.com

猜你喜欢

疗法安全性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