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方式的探索

2015-07-16宁雪梅覃家金

科技资讯 2015年6期
关键词:联动现状

宁雪梅 覃家金

摘 要:北部湾经济区与广西高职教育密不可分。该文对广西高职教育与北部湾经济区的现状及联动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改进高职教育與区域经济的互动,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广西高职教育 北部湾经济区 现状 联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224-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及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不断重视,各地教育部门依托本区域服务的经济区,不断探索本区域教育与产业相协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于中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北部湾经济区而言,探索广西高职教育与北部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模式,变得极为重要。

1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预示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要一环,同时也为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支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的陆路通道,同时也是国家实施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对抗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战略所面临的前海阵地之一。

下面以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发展城市之一钦州为例,分别从横向纵向简单阐述钦州区域经济最新发展现状。

横向:根据钦州政府门户网发布的相关数据可知,2014年,钦州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91亿元;县域工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57.85亿元。成功培育12家企业上规入库,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20家。重大投资项目达35项,投资额达5 116 619万元。另根据钦州市投资促进局发布的相关数据可知,截至2014年底,钦州已初步建成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石油化工(钦州)产业园、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钦州市进口资源加工区、灵山县工业区、浦北县工业集中区共八大工业园,涉及行业包括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材料及新材料、生物技术、保税物流、石化产业、林浆纸产业、能源产业、钢铁和铝加工业、海洋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由钦州市相关的经济发展数据可知,钦州不仅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还增强了对外部经济的吸引力,这体现了钦州经济在国家战略上的重要性。

纵向:钦州未来经济走向,不仅取决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还取决于国家对外经济战略的考量。因此,国家对钦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出台了相关发展规划政策,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等。钦州市根据国家发展规划也制定出台了符合本市发展的相关政策,如《中共钦州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等,此建议明确以“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为发展方略,把钦州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产业合作枢纽、市场交易枢纽和宜商宜居海湾新城,所以钦州市早些年就制定了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5),见表1。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保障,而技术则以人为本。加快发展钦州区域经济,必然少不了提及人才的需求。钦州区域人才的需求数量以及涉及行业可以参考钦州市2015年九大重点产业人才需求表(见表2)。由表2可知,钦州市2015年九大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总量大约30万,热门行包括现代服务业、粮油食品工业、物流产业、电子产业,冷门行业包括林浆纸产业、石化产业。热门行业在人才培育上是充足的,有时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而冷门行业虽说人才稀缺,但在广西区内并非人才培育的问题,而是由于企业本身宣传不足造成的劳力不足。

2 广西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相关数据可知,截止2014年底,广西区内有42所高职高专院校,其中工科型10所,综合型5所,这两类共占全区高校总数的35.7%。另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相关数据,截至2014年7月15日,广西区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88.43%,区内就业人数105103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8.83%,其中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就业的人数为65698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3.02%,几乎占到全区就业总人数的一半。北部湾经济区对全区高职高专毕业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需求和培养的明显拉动效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广西高职类院校对于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培养,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应抓住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表2可知,仅钦州区域需求人数保守估算30万,主要需求为一线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所以区内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人数基本上可以满足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需要的。

单从数字层面来看,劳力是充足的,但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学生就业意愿或从教育资源的配置来看,结果并非令人满意,因此广西区内不少高职院校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大致如下。

(1)由于近年高职招生规模的下降,部分广西高职院校生源严重不足,教育资源没能有效整合,从而造成浪费。

(2)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无特色,重置率高,不能发挥各高校的特长,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

(3)实习就业与市场脱钩,部分高校实习就业工作只停留在口号上,或者闭门造车,没有主动走出去寻找企业。

(4)由于各高职院校所授知识与市场脱节严重,企业对高校实习合作没有兴趣。

(5)产学研结合流于表面形式,政策落实不到位。

高职就业问题,不仅与院校自身有关,而且与企业的用人导向也有间接的关联。就企业用工情况看,企业也面临如下问题。

(1)岗位与人才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无法招到合适人才,这是企业与高校之间无沟通所致。

(2)岗位所需岗位技能要求较高,而学校所授技能又无法满足需求,但企业又不愿重新招聘培育毕业生,导致企业用工紧张。这是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只重短期利益,不重视长期人才储备所致。

(3)企业缺乏与高校切磋新技能的研究应用,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另一方面也限制高校技术研发。

3 广西高职教育与北部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方式

为使高职教育与企业人才输送通道畅通无阻,更好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并解决广西各高职院校与企业所出现的问题,必须使用科学发展观,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结合现有解决方案,针对广西高职教育与北部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方式,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具体如下。

(1)高职院校层面:①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依据区域经济企业用人情况,把握教育原则,特色办学,做精做深。如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注重特色办学,依托面向东南亚区域特色文化经济,开设越语,泰语专业等,并以此为支点,带动其他专业的良性发展;②专业设置保持与时俱进,整合教育资源;③主动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宣讲或授课,保持知识与市场良性互动;④开设“校中厂”、“厂中校”教学模式,为企业提供长期的生产服务,建立企业服务平台;⑤落实顶岗实习制度,让学生毕业即可上岗。

(2)企业层面:①注重企业“软硬”文化建设,重视人才储备,吸引高端人才,如钦州市河东工业园区定期举办电影会、广场舞会等园区文化娱乐活动,并在园区里设置网吧、超市、金融、邮政服务网点等公共配套設施;②赞助高校研究本企业相关技术的实验机构,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三赢;③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紧张问题,搭建实习平台,解决企业自身用工,同时帮助高校落实了顶岗实习制度。

(3)政府层面:①助力大学生创业就业,建立“就业、创业、兴业”绿色通道,解决高校就业问题,如钦州市工商局联合钦州市女企业家协会和钦州学院,在校内开展“创业就业面对面,优秀企业家进校园”活动;②搭建人才招聘平台,定期举办区域性高校招聘交流会;③引导企业资金和技术对高职院校的支持,以免税等多种补贴形式给予企业扶持;④定期发布区域性企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情况,引导教育与市场同步;⑤搭建规模以上高校实习基地,出台相关顶岗实习的鼓励政策等。

4 结语

该文对目前广西高职教育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应问题作出了简单的梳理和分析,由此引出了广西高职教育与北部湾经济之间联动发展的一些方式。目前问题处理的关键所在是如何更好打造区域企业与区内高职教育互联互动平台,虽然该文对此作了相应的探索,但这里更需要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三者共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袁华,黄永捷,韦艳玲.北部湾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广西经济与职业教育关系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0(6):17-19.

[2] 陆克芬,方崇,孙萍,等.北部湾经济发展与广西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广西教育,2008(18):8-10.

[3] 黎琳,王友保.北部湾经济发展及技术人才需求探析——北部湾发展战略下广西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之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118-124.

[4] 孙祺.地方高校课程的结构性调整——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51-52.

[5] 陈丽金,韩志刚,张良军,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14-17.

猜你喜欢

联动现状
大策划意识的实用型广告人才培养方式探究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多展联动:“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