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展联动:“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2016-12-19王青璇

今传媒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联动产业链新常态

王青璇?

摘 要:当传统会展模式冲击经济换挡的大环境,会展活动势必要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挑战。笔者从2016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秋季大展切入,分析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时,成熟展会所采取的应对模式(多展联动)和模式背后的重要影响,深度挖掘展会发展新模式,探讨联动的研究前景,从而得出“多展联动”模式的可借鉴意义以及其与展会兼并重组的关系。

关键词:“新常态”;联动;产业链;会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080-02

一、引 言

科技变化日新月异,所带来的中国经济尤其是以会展业为代表的服务业经济发展亦是与日俱进。中国正在经历的经济增速换挡期,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已逐渐成为历史,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平稳增长的变化,尤其是国民经济季度同比增长率从2010年的12.2%下降到2015年6.9%,加上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整体下降的趋势,迫使我们不断思考与创新。论及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要从解构“新常态”谈起:所谓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新”在产业推陈出新,“常”在保持行业发展稳定[1]。而在会展产业之中,行业发展平稳意味着专业展的日趋成熟,展会单打独斗的发展渐渐难以寻求突破,至此以产业链为依托,以整合资源、综合提升为宗旨的“多展联动”效应形成一定的趋势。

笔者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秋季大展(以下简称中纺联大展)为例阐述行业发展如何通过成熟展会的“联动”效应,串联产业链各个环节最优秀的供应商结成行业高效的产业链。并通过这一趋势试论同行业展会兼并重组的可能性。笔者所提的中纺联大展,分春秋两季,是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与中国针织工业会协办的展会活动。展会创办之初至2014年,中纺联大展分春秋两季,分别于北京(3月)与上海(10月)举办;而这一常规在2015年实现突破,即从这一年起,中纺联大展的春秋两季均在上海举办。以此借助上海更自由的经贸环境,更便捷的出入境资源和更靠近产业集群的地理优势,打造行业更高乃至最高水平的,服务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3]。

二、展会信息与展会功能

本文所研究的中纺联秋季大展包括以下四大分展会:Yarn Expo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Inter textile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和PH Value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后文均使用展会英文简称代指展会)。全产业链背景下的各大模块四大分展会联动,发挥所长的同时也形成互补:如Yarn Expo主要为纤维和沙线展商或买家提供服务,Inter textile则着重于辅料展商或买家,PH Value和CHIC则着眼于各大服装品牌企业、纺织成品加工企业和买家之上。四者之间相互串联,逐步实现全面合作,更积极采取“展中展”和“联合展”等模式不断提出新鲜的合作共赢新思路。

了解中纺联大展基础之后,厘清展会联合的本质,并持续关注其联合效益,成为笔者关心的重点。笔者认为,“多展联动”模式,即在同一行业背景下,相关成熟展会,为了支撑和保障行业平稳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从而在同时同地联合举办自身展会活动的模式。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展会的功能正逐渐发生改变:首先,前十年经济发展速度快,需要不断扩大再生产从而提高产能;到现如今国家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制造等领域开始出现产能过剩,展会活动等产业需要通过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制造升级的渠道完成对现有成果的突破;其次,展会的发展经历了从综合展走向专业展,再走向专业展联动。中纺联秋季大展作为综合展平台上的多个专业展的集合,每个子展会清晰明确,涵盖服装制造的各个领域,联动发展不仅有利于集中和扩大参展价值,更能有效地提高展会效率,减少重复办展的出现;再次,随着展会形式的发展、功能的完善,早期简单的短期内人员集聚效应对于展会效果的带动作用开始减弱,展会对于促进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链优选的功能越来越重要,因此“多展联动”也就应运而生。这一模式对于展会功能的扩充,效率的提高和服务时间的拓展,起着关键作用。

三、功能转变与“多展联动”

“新常态”的出现和展会功能的逐步改变形成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多展联动”模式。这一新思路,又是如何突破传统展会单打独斗的瓶颈呢?

首先,“多展联动”模式能够延伸展会服务功能;中纺联大展以四展联办的方式,真正做到了对展会现场沟通内外、洽谈商贸、提供平台、拓展渠道、对接资源、发布趋势、联动国际、等多方面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单从展品分区来看,多展联动让参展商、专业观众和媒体拥有更多选择:Inter textile按服装用途出包括正装区、女装区、牛仔区、衬衫区、等在内的七类展区;而CHIC则由大致按照性别、产品大小和年龄划分的八个专业展区,四个行业创新特色版块和潮流品牌展三大类构成;两个领域交叉的展会结合自身发展重点与展会亮点,将展品通过不同的归类方式予以展示,体现对展会服务功能的延伸。

其次,“多展联动”模式能够串联产业链、联接行业领域上下游;4大服装领域展会联办,成就完整产业链。其中PH Value虽发展时间较短,但其容易结合同期同地举办的Yarn Expo、CHIC和Inter textile等专业展的优势,使得它又有更加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快速发展起来。形成既汇聚多家针织企业零距离产业链互动,又满足用户单位在同一展会上选择辅料及成衣等相关产品的展会模式,真正做到“一站式”采购。

再次,“多展联动”模式能够扩大单一展会的影响,从而提升效益;大展自联动以来,各个分展会展商、专业观众节节攀升,其中以2015 Yarn Expo为例,这届秋冬纱线展展览规模超过8500 平方米,较上届增加约70%[4],展商数量也是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0%[4]。展会基本数据的大幅度增长显示出了对于这个联动平台的关注与认同,从而也使得这个平台能够更好地助力纱线企业开拓服装行业用户,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

最后,“多展联动”模式能够促进优选产业链;大展借助上海更自由的经贸环境,更便捷的出入境资源和更靠近产业集群的地理优势,统一部署、整合资源,将四场展会于同时同地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联合打造行业更高乃至最高水平的,服务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体现出中纺联以服务纺织服装产业健康发展为己任和优选供应商结成行业高效产业链的决心。

四、“多展联动”与兼并重组

那么“多展联动”模式是不是就等同于展会兼并重组呢?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多展联动”就是同行业展会兼并重组的一种途径。

通过这一途径能够有效地提高展商、观众以及媒体等的参展效率。随着会展业不断发展,会展活动的举办不断扩张,同行业内的展会兼并重组,能够实现龙头展会兼并整合相关展会,集中发展资源形成强强联手,既包罗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又能带动多方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成熟展会。展品多而全的小规模展会将会逐步失去市场份额,展品“精、专、特”的展会将会得到长足发展。这样也为参展商集中了发展资源,满足参展商在一个展会上选择生产制造及设备改造所需的所有相关设备,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

“多展联动”语境下的同行业展会兼并重组有利于避免重复办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举办高达130多个食品展,其中大大小小的饮料展就超过100多个,汽车展更是能够平均一天一个……这种展会间的同质化竞争带来的不单单是展商的无从选择,更会带来整个会展行业的无序竞争和乱象丛生。“多展联动”趋势下的展会兼并重组,在扩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目的下,更聚拢了资金,比如中国工博会和中纺联秋季大展等展会活动,即是这种模式下的成功案例。不断优化展会服务结构,保证产业链集团化,坚持生产要素集聚,形成强势版块,才能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从而突破瓶颈[5]。

同时,“多展联动”语境下的同行业展会兼并重组还有利于行业进一步优选产业链。通过重组,形成优势企业,避免重复办展的前提下,充分实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或紧密型或半紧密型或松散型的经营模式,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5]。例如中纺联的秋季大展集聚在上海周边举办,充分利用了上海靠近产业集群的地理优势,并结合纺织纱线领域、纺织面料及辅料领域、服装服饰领域和针织领域的四强联合,进一步规范了产业链,吸引更多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参展商加入。

五、结 语

回答开篇的问题,如何引领会展行业应对“新常态”,笔者认为应着重对展会发展新动力的研究与思考。而“多展联动”这一模式恰好发掘了单一展会所不具备的联动力,通过同行业内尤其是同产业链上的通力配合,更好地应对经济形势,突破瓶颈,达到最大收益。不论是从展会功能的改变,还是从同行业展会兼并重组的大趋势来看,以“多展联动”为表现的展会发展新模式正逐步打开思路,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秋季大展官方网站[EB/OL].http://www. phvalue.org/article_6.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EB/OL].http://data.stats.gov. cn/easyquery.htm?cn=B01.

[3] 展讯新闻[EB/OL].http://www.efashione.com/msg-1071.html.

[4] 展会官网通稿:2015 yarnexpo秋冬纱线展:“纱“场秋点兵沪上展风姿[EB/OL].http://www.yarnexpo.com.cn/list/?8_1.html.

[5] 许慧卿.我国展会业中重复办展的原因以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9(2).

[6] 程锐,柳江.“新常态”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再思考[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6(1).

[7] 胡家勇.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动力的转换[J].区域经济评论,2014(6):26-28.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联动产业链新常态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