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門4月:在問題中反思,在國家大戰略中捕捉契機

2015-07-09曾志敏

澳门月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醫療專業規劃

曾志敏

“人間四月芳菲盡”。特區第四屆班子經過摸爬滾打百日施政,該是“桃花始盛開”創業績的時候了。是以,本月五大司在立法會進行首場施政辯論,便顯得格外引人關注。其間,譚司大秀百日醫改成績,議員舉一例認為,醫療服務仍需改善,不能自滿。坊間亦不收貨,護士執業註冊應否資格試,衛生局長抱怨病人多,此敏感領域與言論,直接挑動社會神經。運輸工務涉及眾多民生問題,一直是民怨重災區,也是腐敗高發領域,羅司曾自嘲“風水不好”,本月司情更是狀況不斷:澳電停電事故頻仍;公職人員受賄,前“腐”後繼;漁人碼頭“三放”規劃爭議不得消停等等,問題多多,羅司卻對有些問題尚找不到解決方法。的確,大智若拙,誠懇務實有擔當,使其在立法會“低開高走”廣為議員稱道從而允許他對有些事可邊做邊走邊看。然而,民生無小事,亟待解決的問題不等人,況且時間不在澳門這邊。一帶一路、自貿區,迎面撲來;智慧城市,智能生活,趨勢發展迅猛。澳門遭遇經濟調整又逢新發展機遇,在這個節點上,當局施政無措,更多的還按常規治理,行嗎?

真金不怕洪爐火,

資格試提升專業地位

幾經醞釀,《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草案出臺,並諮詢醫療業界意見。在一連多場針對不同醫療範疇專業人員的諮詢專場中,醫療人員積極表達各自的意見及建議,亦引起不少爭議。其中,草案要求本地畢業護士專科生要通過資格試及實習期方能成為註冊護士,惹來護理業界及學生極大反彈,認為本地兩所護理院校課程均是得到政府認可的學士學位課程,實習時數達一千六至一千八百小時,遠較其他國家地區的九百至一千二百小時為高,畢業護士生已具質素且符合本地護理行業資格,質疑資格試及實習規定架床疊屋。面對護理業界的強烈反對,醫委會3月31日召開緊急會議,並投票通過本地醫學課程畢業生(中醫、護士、化驗、藥劑)無需再作資格考試和實習,引發社會的不同聲音。問題焦點集中在本地醫學課程畢業生無須進行執業資格認可,便能持證上崗,醫護質素是否有保證?本地畢業便等同資格認可,執業註冊制度似名存實亡,如何吸引醫療精英,又談何提升醫療水平?

1日,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對醫委會大比數否決護理人員須認證考核,感到詫異之餘明確表態,支持醫護人員須接受准入考核和定期考試,認為這對確保專業知識與時俱進、讓專業獲得社會認同相當重要。明愛總幹事潘志明5日在《澳門論壇》上表示,在職場的醫療人員資格試,有助提升業界質素及公眾信心,希望有關學生“真金不怕洪爐火”。但立法議員黃潔貞,則以自己作為護士的經驗,批評《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文本,沒考慮護理專業及教育機構背景的特別性。她引述護士反映並非怕考試,而是質疑文本中建議在畢業後半年內,要考兩次試的必要性,政府不應不合理地提高門檻,挫傷醫療人員士氣,促請當局重視業界實際情況,勿一刀切。

俗話說,“三分醫七分護”,可見護士行業在整個醫療體系中佔極重要地位。於筆者看來,通過專業考核、實習,獲取執業註冊資格,並非刻意刁難,又或貶低本地護校畢業生地位,而是透過一套更完善的考核制度,進一步確立護士的專業地位,增加社會對整個護理行業的認同,提升居民對護理行業的信心。護士專業地位提升,長遠而言能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加入護理行業,何況在全球眾多專業範疇認證制度中,畢業學歷並不等同執業資格。誠然,本澳護理學府已具有相當水平,所培養的畢業生亦已證明符合本地要求,但在執業註冊制度上,專業資格考核不可或缺,這點,不僅是居民的聲音,部分業界人士亦予認同。否則一味削足適履,專業認證制度只會淪為“皇帝的新衣”。

李局言論惹火,愛都規劃重建

“皇帝的新衣”是因為皇帝根本就沒穿衣,一個小孩說了實話,可見有些“實話”不是人人都敢講,都可說的。大人要說,一般都想周詳,或小心包裝好才出口,李展潤局長大人說話更是要如此。可是,許是醫療、控煙、教育等這些問題火花欠奉,氣氛略嫌沉悶吧?在13日立法會第四場施政方針辯論會上,他的“為何要看那麼多次醫生”和“不明哪來這麼多病人”言論,本意居民應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卻讓社會誤解為將看病難的責任歸究在居民身上而引發不滿。其中,新澳門學社認為,澳門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本地缺乏充足的醫療人員及健全的醫療技術和制度、包括大量外僱和遊客在內的城市人口持續增加、環境特別是空氣污染日益嚴重等,都有可能成為整體醫療需求緊張的主因。雖然本澳的確存在部分市民濫用免費醫療資源的情況,然而,衛生局長只以偏概全地把問題歸究於“市民太容易睇醫生”,暗示市民本身才是“睇病難”的主因,是不恰當也不負責任的。14日,譚俊榮出席公開活動後為他解畫,表示相信李展潤言論中並非指居民“濫用”,其言論是善意的。並指出相較很多國家地區,本澳確實具有不錯的醫療政策,而澳門居民普遍都相對健康,同時,居民就診包括到公立醫院就診亦相當方便,但某些情況能自理的,就無需到醫院及診所。這與李展潤的意思大同小異,但表述換了個“包裝”,效果就發生逆轉,社會熱點很快就轉到他所拋出的愛都活化、山頂醫院院長換人做等議題上來。

針對荒廢多年,有53年歷史的原愛都酒店的重建規劃,發展該區成為青少年文康活動中心,集藝術、文創、教育、康體及休閒於一體,社會各界對此普遍支持,稱這是繼塔石玻璃屋部分空間將被打造成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後的另一喜訊。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韓佩詩建議,新規劃應一併考慮塔石廣場的功能重組,配合玻璃屋要建成為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及文化展示區域,強化塔石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區的部署,不再是一個人流少、利用率低、“曬到燶”的大廣場。曾負責塔石創意產業區規劃綱要研究的立法議員崔世平認為,應擴大塔石區規劃的覆蓋範圍,由大三巴至盧廉若公園均定位為文創區,倡“新藝教中心”愛都酒店加入圖書館元素。強調塔石區規劃“不能為快而做,要為完整而做”。也有市民憂政府將居民活動的球場改建成今日的塔石廣場後,人流反而減少,擔心當局未能落實當初的發展目標。

此擔心並非多餘。筆者認為,愛都酒店修復雖現曙光,可問題是按政府做事程序,諮詢、規劃、二次諮詢、修改、再諮詢,一旦有爭拗,重建規劃便如陷魔咒,遙遙無期。今次愛都酒店重建修復,政府宜訂立諮詢進程、落實時間表和問責績效,不要像新中央圖書館了了無期的研究和規劃,好事多磨。

但這回不一樣了,例如漁人碼頭建塔樓,只經短短兩周時間公開諮詢,高度就放至九十米。

漁人碼頭惹爭議,

疑損景觀高處不勝煩

6日,漁人碼頭A地段規劃條件圖為期兩周的公示諮詢結束。新規劃大幅放寬該地段地積比、覆蓋率及高度限制,可建樓面積增加近一半,再度引發社會爭議。爭議點在於新規劃將建築高度從60米放寬至90米,地積比亦比原來的1.7倍增至2.6倍,覆蓋率從42%增至55%,外界嘩然。有團體質疑“三放”破壞沿海及城市景觀,做法“合法但不合理”。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表示,漁人碼頭位於東望洋燈塔周邊緩衝區,受第83/2008號批示約束,A地段部分土地其實限高40多米,九個月前的規劃已放高至60米,足夠發展商使用,毋須堅持放高90米,若政府沒有給出合理解釋就放高,只會引起連鎖仿效反應。工程學會監事兼註冊工程師梁鴻細認為,若漁人碼頭再建一座90米的塔樓,必然影響海上觀望燈塔的視覺,但該地段內只有一棟,沒有連續性,不會造成屏風效應。

此外,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工聯、新澳門學會等社會團體對這些議題都表達關注。社交網站更是發起“告急4月6日截止”,“守護燈塔景觀,漁人碼頭起高,你允許嗎”的活動,參與網民二百多人。土地工務運輸局回應社會,重申重視保護世遺景觀工作,所有項目必須符合法律規定。

然而工務局這回聲明回應,完全不能釋除公眾疑惑,反而加深了人們懷疑。首先,新草案進行兩周公示諮詢,當中橫跨復活節和清明節連假,令坊間質疑諮詢成效。許多人甚至不知道有這個諮詢活動存在,加之填寫意見方式較為複雜,難以讓更多人在短時間內發表意見。筆者認為,當局有必要考慮延長公示期,以收集更多社會意見。不要以為大多數人沉默就等同於認同可調升建築高度。其次,當局應向大眾公開說明,多次允許提高建築高度的理由。當局一直提倡要依法治澳,加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放高多少米,其理由必須充分,絕對不能一兩個人私下說了算,否則體現不了政府如何始終堅持依法治澳和所謂工作透明度。再者,當局說話須表裡如一,應有可信度。工務局回應宣稱“會堅定不移地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保護世遺的工作”,文化局在上個規劃條件圖草案所發表的非強制性意見是限高60米,可是工務局現在似完全不理會文化局這專業意見,這叫“堅定不移地配合”?莫非換了新局長後的工務局真的又“失憶”了?

20日,行政長官崔世安赴閩,在機場會見傳媒時表示,政府保育歷史城區原則不變,任何一個關係到城區發展及保育項目,政府都樂於聽取不同意見。強調政府會嚴格遵守法律,做好保育工作。的確,澳門世界遺產景觀是不可再生的歷史資源,經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折騰。人為破壞只會損害澳門自己的競爭優勢,須知破壞有多深,澳門人受害度便有多深。

一月三宗公僕受賄,

“風水”不好?

當然,也有極少數害群之馬不管這些,利用職權,拿特區緊張公共資源做交易的。繼三月底海事及水務局兩名高官受賄被查後,本月21日,廉政公署又爆工務司屬下土木工程實驗室兩名人員,涉嫌受賄被拘。事隔兩天,亦即23日,廉署再揭交通事務局兩員受賄,一月三宗公務員涉貪,社會嘩然。

土木工程實驗室一案,起因某博企大型娛樂場外一段公共道路,完成工程通車才數天,即出現路面下陷,遂要求承建商提交土壤檢測報告,發現十份報告皆作假,從而牽出工程分判公司,以四萬元賄賂土木工程實驗室施姓工程師、譚姓實驗員的事實。而涉事工程公司除涉案工程外,有否參與娛樂場其它工程,其中又有否涉及道路安全隱患等,當局又如何跟進?令人質疑公眾知情權與司法保密如何平衡。而四萬元便足以將專業、誠信、名聲等全部一次出賣,令個人事業毀於一旦,此等公職人員究竟視廉潔的價值為何物?

交通事務局兩員受賄案,看似簡單,但由於涉案的三間管理公司合共獲判60多次停車場管理服務,占全澳同期停車場管理服務合同約七成,合同金額近澳門幣6800萬元,因而牽一髮而動全身。為保證其正常運轉,廉署敦促交局採取適當改進措施,完善內部管理、監督機制,以儘快堵塞漏洞。

廉署偵查中發現,按合同規定,管理公司至少要派駐三名管理員及一名清潔員在停車場提供服務,可是,涉案公司所管理的不少公司停車場,實際上長期只有一名管理員服務。當政府要對停車場巡查時,交通事務局兩名公職人員便預先將巡查消息透露給涉案公司,讓其提前做好人員臨時配備,以製造符合規定的假像。涉案公司如此長期減少聘請員工數量,賺取最大利潤,又從中支取1600萬元作為交局兩公職人員通風報信的酬勞,而公職人員這種為違法經營者提供保護,狼狽為奸,坐收漁利之行徑,難免會使社會起疑,本澳交通困局之所以長年不解,原來是有人從中作梗,以圖謀取非法所得之便利!23萬輛車,泊車一位難求,營運停車場實為一門穩賺不賠生意。而運輸工務範疇,涉及土地、公共工程、交通設施等重大公眾利益批給,利益更是龐大誘人。廉署接二連三揪出工務司害群之馬,不見司長有何防範、改進舉措,或有何教訓可取,倒見其抱怨,笑稱,“係風水唔好啦”,工務範疇“出師不利”。然對貪腐者來說,工務司油水多,“風水”豈是一個“好”字了得!

所以,長期以來,社會一直要求當局從制度上改革,切實監管好所有批給,杜絕權力出租,渾水摸魚,牟取暴利。然卻僅從交局主管,受賄一案便可見當局監管制度上缺失嚴重,當局有必要多管齊下,清除“蛀蟲”產生土壤,提升公務員的廉潔意識,不然,貪腐案按下葫蘆起了瓢,防不勝防不說,“風水”亦終致“腐水”一潭!

大停電很受傷,

亟待更新保安全

然而,運輸工務司還真是“按下葫蘆起了瓢”,部門貪腐、漁人碼頭塔樓放高,輿論將息未息,這邊廂,電力公司又成眾矢之的。15日上午11時許,澳門廣泛地區停電,事故波及半個澳門半島,十萬用戶受影響,佔全澳總用戶近四成二,為回歸以來最大規模停電。事故因鴨涌河變電站高壓設備短路,令受波及的大片區域,驟然陷入半癱狀態。措手不及間,住宅、商舖、銀行、寫字樓等場所出現“失常”,有銀行及時貼出告示:“由於停電事故,暫停服務”。沒有電的小城就像失去動力,運轉不起來。道路上,紅綠燈不能正常使用,車輛排起長龍。在海擎天等住宅大廈,因停電造成多起電梯困人事件,讓受困者膽戰心驚。松山纜車更因為停電,困在空中十幾分鐘,999報警電話一度被打爆……

事故發生後,澳電隨即啟動緊急應變措施,啟動路環發電廠A廠機組以提供緊急供電能力。半小時後,兩臺本地主力發電機組並網,電網逐步恢復穩定,複電隨即於近12點開始又二十分鐘後,方全面恢復正常供電。澳電向受影響客戶致歉。何潤生促徹查加強監督時認為,夏季未至,已發生三次斷電事件,且一次比一次嚴重。一月中筷子基變電站電纜被修路工人掘斷,波及2600戶停電;上月底關閘電纜遭白蟻侵蝕,影響4300戶無電,關閘口岸旅客摸黑過關;是次全城廣泛停電約一個半小時,波及十萬商戶及民居,是至今最嚴重的斷電事故,要反思本澳計算機設計、電力負荷、維修保養及專業人員是否足夠。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主任陳家良也表達類似意見,陳家良對今次事故難以接受,批澳電應急方案不足,或與澳電自信供電穩定有關,今次事件是警號。此亦為坊間大多數人心聲,因相信世界上並無任何一家電力公司可以完全不發生停電事故,但作為一家負責任的電力公司,後備供電不能及時應對突發事故,要求澳電檢討後備電源運行建設,莫再給市民帶來不便和安全隱患。

於筆者看來,澳電設備陳舊、管理落後,難以讓人建立信心。當別人已經用在線實時監測智能系統,省時省力地及時迅速維護、保養變電站,本澳的白蟻食電纜、變電站不知何故開關短路,連串停電意外值得思考。就連當時讓半個澳門重見“曙光”的路環發電廠,啟動時滾滾黑煙沖上雲霄,也被網民熱議。澳電對其服務二十年以上、臨界更換期的“老爺機組”,直言有更換需要,只是計劃取代它們的是天然氣發電機。遺憾是天然氣“斷氣”問題仍無法解決,何時付諸實踐變成一堆空話,而停電事故一次都嫌多。

澳門傷不起。何況國際旅遊城市形象不是這樣的,總是停電的城市,如何創建智慧、智能,又如何融入“一帶一路”經濟圈,迎接這個大發展時代?

廣東自貿區掛牌,

與一帶一路疊相輝映

上月底中央三部委聯合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明確提出要發揮澳門特區獨特優勢,支援“一帶一路”建設,並指出特區的參與路徑。自此,澳門被正式納入“一帶一路”大戰略版圖。

特首表示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國家商務部研究員肯定澳門最大特色,就是中國與葡語國家和歐洲的平臺,澳可發揮語言文化優勢、制度優勢,為有意進入葡語市場的內地企業提供如語言、金融和法律服務,或者邀請內地企業到澳門成立分機構,透過澳門,拓展葡語國家市場。事實上,20日,特首出席閩澳高層會議時,就邀請福建方面與澳門攜手赴葡語系國家開展新一輪的考察和投資,積極配合福建“走出去”。

“一帶一路”的產物“亞投行”,是本澳連日來業界熱門話題,本澳加入勢在必行,學者倡議本澳可撥數百億參建“一帶一路”。但澳門城大經濟研究所所長邱曉華認為,政府外匯儲備逾五千億元,投建絲路沿途國家的基礎設施,須考慮自身情況,並非一哄而起,要有選擇性參與,可擇對澳門自身發展有幫助的投資項目,如有資源性項目或澳門缺乏的經濟產業。總之澳門在抓住“一帶一路”契機,順勢而上時,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至於自貿區與“一帶一路”如何實現對接,商務部官員指出,把國際高標準的貿易規則,通過自貿區加以運用,就能使我們更好地融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同時亦能讓中國企業能夠通過自貿區這個平臺,進入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去參與當地的投資和建設。這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更是倒逼國家體制上的革新,21日正式掛牌運作的廣東自貿區新方案,便是這麼個“倒逼”制度改革的方案。當中包括不少鼓勵澳門企業進駐的優惠政策,筆者概括為:進一步放寬投資准入,港澳投資者在准入資質要求、股比限制、經營範圍等方面將享受更低門檻,其次是要促進貿易便利化,以及提供就業方面的便利,讓港澳人才更方便到自貿試驗區找工作,也將成為青年創業平臺。

廣東自貿區掛牌,商界多認同可為澳門帶來新的投資發展環境,有助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特別是與澳門一河之隔的橫琴,由於享受更開放的政策優勢,料將加快與澳門接軌,呈現美好願景,關鍵是如何落實與參與。過往,澳門與橫琴合作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橫琴被賦予澳門適度多元的延伸,至今已吸引不少澳門企業。但粵澳合作產業園規劃,引發社會不同的意見,且很多具體政策執行上仍與社會期望有落差。隨著23日廣東自貿區橫琴片區掛牌成立,珠海市市長表示,新時期粵澳合作,廣東看珠海,珠海看橫琴。橫琴堅持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無縫對接澳門;在優惠政策上傾斜澳門;在產業用地保障上協力拓展澳門;在營商環境營造上趨同澳門,全力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隨後橫琴管委會主任告知澳門,澳門單牌車進出橫琴管理辦法有望年內公佈,並透露特區政府在橫琴購地建高端養老院目前協商順利。此被媒體視為送澳兩大禮。

縱觀三個沿海自貿區同日掛牌,疊相輝映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也在高歌猛進。作為邊陲小城,澳門遭遇經濟調整又逢新發展機遇,喜中不能忘憂。仰賴遠大前景,更要深刻審視發展基礎的不足。廣東與港澳的制度融合先行先試,意味著內地與港澳乃至全球的經濟優勢和特點,終有一天會消失,故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該看到挑戰迎面而來!

猜你喜欢

醫療專業規劃
新文科背景下翻譯技術與本地化管理微專業建設實踐
醫療糾紛 依法維權 大陸台商對醫療損害責任的法律須知
《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佈就業軌跡發生哪些變化?
名氣可用用在哪裡?
張維迎 城市應為人而建
張高麗「十三五」規劃 要加快經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