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中职临床检验教学中的实践

2015-07-04郭新玲

新校园(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临床检验PBL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郭新玲

摘 要:本文初步探索了PBL教学模式在中职临床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对我校三年制医学检验专业2011级学生49名采用PBL教学法,对我校2010级三年制医学检验专业52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并通过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核、问卷调查判断学习效果,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在理论学习、实验操作、综合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看出,PBL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医学检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临床检验;教学效果

PBL教学模式起源于1969年,它把学习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情境中,让学生成为情境的主人,教师成为帮助者和向导,教师把实际的病例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有效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获取新知识,并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其主旨是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普通高中不断扩招,中职学校为保证办学规模,不得不一再降低入学门槛,造成中职生普遍综合素质较差,文化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学习兴趣较低。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医学检验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感觉课堂乏味无趣,教师也倍感辛苦,而临床检验又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实践操作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为了培养适合基层医疗单位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我校从2011级开始在临床检验教学中尝试引入PBL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以我校三年制医学检验专业2011级49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2010级三年制医学检验专业52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年龄、性别、前期医学课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教学内容

两组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的《临床检验》教材,教学进程相同,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傳统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实施方法

将实验组学生随机分为8个小组,组内责任分工,选出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及总结陈述工作。精心设计情境案例及问题。以“常见的血液病”一章为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编写成多个情境案例,并紧扣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同时,提供期刊数据库、专业网站网址、电子阅览室等网络信息资源,以指引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待小知识点学完后,上课前一周提供典型综合性临床案例,如:女,25岁,皮肤、黏膜苍白,乏力5年余,近一月出现心悸、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怀疑缺铁性贫血。学生以小组形式对病例展开讨论,组间相互提问和解答。明确诊断需做哪些实验室检查,这些实验室检查可能的结果是什么,需要与那些疾病做鉴别诊断,然后教师提供该病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在实验课上,显微镜下展示外周血和骨髓标本涂片,对比学生的回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最后教师分析总结,指出存在问题及遗漏。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诊断结论并加深认识。这样学生根据具体提出的问题,通过翻阅教材、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文献知识,找出答案,帮助学生形成针对缺铁性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完整的知识架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讲授缺铁性贫血的形态学特点,学生镜下观察典型标本片,填写实验报告。

(2)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理论考核:两组学生进行同试卷闭卷理论考试。

操作技能考核: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随机抽签决定操作项目,对两组学生进行技能考核。

问卷调查:自制问卷,对学生进行PBL实验教学效果及影响的调查。发放调查表49份,回收4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1)成绩考核

教学效果如表1所示,※P﹤0.01。说明实验组学生理论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

(2)问卷调查

表2调查结果显示:PBL实验教学法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二、讨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教学法来说,PBL教学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但PBL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PBL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相应变化,教师不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协作者。教师必须学习PBL教学模式的基本知识和组织形式,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仅全面了解学科新动态,扎实地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而且要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的能力等。这些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PBL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文献检索能力,查阅、筛选、分析资料的能力,能够打破学科界限,使各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学生能根据临床病例选择相应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进行有效的检验项目组合,并综合分析判断检验结果。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合作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全面提高,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PBL模式在中职临床检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新了教学理念,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某些不足,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逐步引导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在临床教学中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丁后银.“问题为本的学习”与“行动研究”的整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40-44.

[2]吉阳涛,康辉,张丽霞,等.“PBL教学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3):422-425.

猜你喜欢

临床检验PBL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的临床检验及感染情况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
PBL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构建与探索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