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2015-07-02李仲林

财经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李仲林

[内容摘要]在国内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的背景下,本文基于2007-2013年国内88家商业银行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分析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实证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国内商业银行总体风险承担水平低于最优风险承担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国内商业银行总体风险承担呈下降趋势,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下降的最为明显,而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却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银行风险承担;双边随机前沿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306(2015)01-0036-11

一、引言

自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按照渐进式改革的基调,先后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呈明显加快的趋势:2012年6月,央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2013年7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仅剩存款利率上限这一关键点。之后,大额可转让同业存单的放开,尤其是2014年11月存款保险制度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作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环——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这预示着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可以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将加大市场利率波动幅度,加剧银行间的竞争,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我国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稳健经营关系到宏观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基于此,在国内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学界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方面,研究也较为零散。为此,本文拟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这一主题展开研究。

二、文献综述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利率市场化风险方面的研究,也是在金融自由化风险研究的框架下进行的。国外许多研究表明,金融自由化可以提高金融体系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会加大银行风险。金融自由化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银行风险,其中影响银行市场竞争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金融自由化加剧市场竞争,降低银行的边际收益,减少银行特许权价值影响银行稳健经营的积极性。这一影响途径在拉美8个国家、西班牙、60个发展中国家以及中东欧转型国家均得到证实。对此,也有部分学者提出相反的见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减少介入风险项目,则市场竞争可以降低银行风险。此外,金融自由化与银行风险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本监管、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国内学界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和多个维度,对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的关系展开研究。部分学者通过国际比较进行分析,孟猛和郑昭阳以东亚四国银行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金融自由化与银行风险经营的关系,研究得到金融自由化后随着政府对金融管制的减少,银行从事谨慎投资的收益将不断降低,利润减少压力下,银行将增加风险投资,进而加大经营风险。进一步,尹雷和赫国胜选取50个国家,涵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银行的数据,在更大范围内证实了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加大银行出现危机的概率。此外,他们认为中国出现危机的概率低于国际水平,但风险呈上升趋势。为了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更多学者是基于我国银行业数据展开研究,部分研究结论支持利率市场化会加大银行风险这一假说。陈昆和高昊以5家股份制银行的经营数据,从利率风险角度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风险,研究发现国内商业银行处于高利率风险状态,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进一步放大这一风险。此后,学者们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和风险范畴。范育涛和费方域基于65家银行数据,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市场竞争所产生的特许权价值效应会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吴恒宇等人基于国内14家主要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前期的数据,证实了特许权价值效应的存在,在竞争压力下,银行的非价格竞争和隐性价格竞争都会降低其特许权价值。为了弥补收益的减少,银行会增加风险资产比重,从而加大经营风险。且利率完全市场化后,这种风险效应将会放大。在此基础上,陆静等人深入分析贷款利率市场化下风险产生的两条途径。他们认为在贷款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通过构建多元化盈利模式和加大信贷投放量,保持盈利的增长。然而,在当前国内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和中间业务监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多元化收入结构不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同时,通过降低信贷准入标准等方式吸引客户,扩大信贷规模也会加大银行风险。吴炳辉和何建敏对国内银行业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风险理论进行了梳理,认为利率市场后,激烈的信贷市场竞争和频繁的利率波动,会加大银行流动性风险和增加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同时,利率市场化后,随着融资成本的增加,企业违约现象将会出现,信用风险开始显现。与上述研究结论相反,也有部分学者的研究得到利率市场化会降低银行风险的结论。张宗益等人基于国内14家全国性银行的数据,实证分析贷款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价格竞争与风险行为的关系。研究表明,受“风险转移效应”的影响,贷款利率市场化会促进商业银行价格竞争,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价格竞争并非银行重要竞争手段,对银行整体经营风险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左峥等人同样以14家银行的为研究样本,以存贷利率作为利率市场化指标,检验存款利率市场是否提升银行风险。研究发现,利率市场会促进商业银行拓展多元化业务结构,缓解收入的波动性,同时,贷款利率的下行有利于缓解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银行信用风险;存款方面,为存贷利差收窄对经营收益的影响,银行将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构建多元化的资产结构,进而提高银行风险抵御能力,降低破产风险。

上述国内外研究,基于研究样本、方法等的不同,所得到研究结论有所差异。国外研究更多是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纳入金融自由化的框架下,较少单独对利率市场化展开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从定性角度和贷款利率市场化角度去分析。因此,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考虑2012年和2013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两个节点,从定量角度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根据企业理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商业银行存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与此同时,基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巨大外部性,政府监管部门出于保护存款人利益、经济金融稳定的考虑,对商业银行经营提供隐性的国家担保或显性存款保险,从而形成了政府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经营目标的差异使得三类主体具有各自不同的风险偏好。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股东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与股东不同,管理层追求的是最大化私人利益,由于私人利益与银行风险性高度相关,因此,相比股东其风险偏好较低;政府监管部门考虑到全社会的稳定,更关注的是银行如何保持稳健经营,其风险偏好最低。理论上,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以及自身经营状况下,商业银行经营存在一个最优风险承担水平。然而,由于三类银行主体风险偏好的不同,导致商业银行实际风险承担与最优风险承担的偏离成为一种常态,或高或低于最优风险承担水平。基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特征,本文借鉴Kumbhakar&Christopher和卢洪友等人的分析思路,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用模型描述为:

(二)样本数据及来源

国内现有关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研究,大多是以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研究样本,无论是基于市场地位或影响力,这些银行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随着国内银行业的发展,行业的层次性越来越明显,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数量大幅增加,在银行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在研究中如考虑这部分银行,则得到研究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基于此,本文选择国内财务数据较为完整的88家银行,包括5家大型国有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2009年平安银行收购深发展银行,收购前后统计口径不同,因此,剔除该样本银行)、62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0家农村商业银行。同时,考虑到2007年前后国内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统计口径不同,且2006年年底国内银行业对外开放5年过渡期结束,国内银行业进入一个新的经营环境。为此,为了增加样本数据的可比性,本文选取2007-2013年作为研究期间。截至2013年年底,样本银行总资产占银行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82%,基于样本数量和市场份额,本文样本的选取具有较高的代表性。2007-2011年各家银行的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期间个别银行部分变量数据的缺失,通过查阅相应的年报进行了补充;2012年和2013年的数据来源于各家行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年报,宏观变量的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提供的统计信息。

(三)变量选取

其中:ROA为银行资产收益率;CAP为资本充足率;σ(ROA)为银行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由于每家银行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在样本期间内只有一个,Z统计量的值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变动。因此,为了提高指标的说服力,本文以每3年作为一个计算区间,滚动计算σ(ROA)。通常,Z的值越大表明银行被清算的概率越低,银行经营风险水平越低;反之,则意味着银行经营风险越高。

2.利率市场化指标。从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看,自2004年存款利率放开下限和贷款利率放开上限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处于较为缓和的时期,没再推行重大的改革举措。“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提速,2012年两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2013年放开贷款利率的管制,商业银行拥有更多自主定价权,能根据市场调整利率。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变化特征,本文以2012年为界将利率市场化划分为两个阶段,2007-2011年为利率市场化缓慢期,2012-2013年为利率市场化加速期;同时,借鉴国内学者的研究,通过设置虚拟变量IRL进行度量,2007-2011年取值为0,2012-2013年取值为1。

3.银行特征变量。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和自身的经营特征对其经营风险具有较大影响,包括银行经营规模、贷款质量、资本充足水平、收入结构等方面。

经营规模(Size)。不同经营规模的银行在可支配资源、社会声誉以及政府隐性救助政策上的差异,导致其具有不同风险抵御能力。一般大型商业银行拥有较为多的资源,社会影响较大,更容易获得大而不倒的政府隐性救助政策。因此,其风险抵御能力较强,表现出更高的风险偏好,从而导致银行经营风险较大。为此,本文选取银行资产规模变量考察这一影响。

业务结构(NII)。传统利息业务由于易受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与非利息业务的组合能产生分散化收益,稳定经营利润进而降低经营风险。业务结构衡量上,借鉴周开国和李琳的研究,本文选择非利息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作为银行业务结构指标,根据国内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编制规则,本文的收入是指诤收入。

贷款质量(NPLR)。目前,国内银行业仍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贷款业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银行经营的稳定。本文选择银行不良贷款率反映贷款质量。

资本充足率(CAP)。资本作为银行承担风险和弥补损失的第一来源,其充足程度反映出银行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影响市场信心,进而影响到银行的经营风险。对该指标的衡量本文选取资本充足率指标。

银行类型(D1、D2)。在国内银行业体系下,商业银行主要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等银行金融机构。不同类型银行在经营区域、业务发展程度、市场定位、受政府干预等方面差异明显,进而不同类型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以及风险偏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了刻画不同类型银行风险状况,考虑到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的经营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将这两类银行归为区域性商业银行。基于此,本文设置虚拟变量D1和D2,D1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取值为1,其他银行取值为0;股份制商业银行取值为1,其他银行取值为0。

4.经营环境变量。宏观经济状况(GDP),银行风险存在顺周期性,在宏观经济繁荣时银行由于对信贷项目的乐观估计,会降低信贷准入门槛,进而提升信贷风险。本文采用经济增长率作为衡量指标。

货币环境(Money)。根据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理论,在宽松货币政策下,收入和估值效应会导致银行降低信贷准入标准,收益搜寻动机和竞争效应会促使商业银行加大风险资产比重,降低风险规避程度进而导致银行经营风险上升。基于数量型工具一直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工具,本文选择M2增长率指代货币环境。

社会融资结构(Finance)。非银行融资渠道的发展通过竞争效应会降低银行资金的市场需求,影响银行经营收益。为了减少客户流失,稳定收入,银行会降低对风险客户限制进而提升经营风险。本文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衡量社会融资结构。

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1。

四、实证结果分析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运用stata软件对模型分别进行OLS,双边随机前沿估计。估计结果见表2。

表2中的估计结果显示,模型(1)OLS估计与模型(2)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估计,各解释变量系数方向及显著性均没有太大的差别,即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估计较为合理。基于NII和GDP统计不显著,本文依次剔除这两个变量并进行相应的随机前沿估计,考虑到为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承担情况,银行类型变量仍保存。回归结果显示模型(3)和模型(4)的LL统计量分别为-783.5630、-784.0483,均小于模型(2)的-783.5553。模型(2)的LR统计量为316.68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根据LL和LR的检验结果,本文认为模型(2)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更为合理。

模型(2)中的估计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负相关,利率市场化推进可以降低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充足率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资产规模越大风险越小,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可以提高业务的多元化程度和经营区域的多样化,进而降低面临的整体风险;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即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风险承担渠道;不良贷款率的提升、多元化程度高的社会融资结构,均会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

进一步,本文对模型(2)的估计结果进行方差分解,分析银行业总体风险承担状况,统计结果见表3。

表3中的结果显示,由于ZROA越大意味着风险越低,因此,σu和σw的含义与前面模型设计推导过程中所指代的含义相反。高风险偏好的测度系数σu为0.3867,即高风险偏好使得银行风险承担高于最优水平0.3867;低风险偏好的测度系数σw为0.6368,即低风险偏好使得银行风险承担低于最优水平0.6368;两者综合影响E(w-u)=σwu=0.25,即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实际风险承担小于最优风险承担水平,银行总体经营较为稳健。与此同时,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中,无法解释的总方差(σ2v2u2w)为0.7990,其中69.47%由商业银行不同主体的风险偏好因素所贡献;高风险偏好的影响为26.94%,低风险偏好的影响为73.06%。这一现象表明,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低风险偏好的倾向更强。为进一步反映出不同风险偏好下,银行实际风险承担偏离最优风险承担的程度,以及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情况,本文对不同风险偏好影响的大小做单边效应分析,具体见表4。

表4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利率市场化缓慢期高风险偏好使得银行风险承担高于最优风险承担27.06%,利率市场化加速期这一比例提高到27.63%。这一变化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存在提高银行经营风险的效应。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存款利率将出现上浮,贷款利率将出现下浮,存贷利差的缩小压缩了银行的经营利润,降低了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即利率市场化下,市场竞争存在“利润边际效应”。另一方面,在长期利率管制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缺乏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而在利率市场化下,利率的频繁波动,将加大银行风险管理压力。利率市场缓慢期低风险偏好使得银行风险承担低于最优水平的38.23%,而在利率市场化快速期这一数值增加到39.16%,即利率市场化同时也存在降低银行经营风险的效应。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对传统存贷利差盈利模式带来的冲击,银行将加大存贷利差之外业务的开拓力度,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进而缓解单一业务结构对盈利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增强经营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贷款利率放开之后,市场竞争将降低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的“道德风险”,降低信用违约风险,即竞争存在“风险转移效应”。净风险承担则由低于最优风险承担10.99%提高到低于最优风险承担11.19%,即利率市场化下银行风险弱化机制强于风险强化机制,总体上利率市场化可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

基于不同类型银行本身特征存在的差异,本文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银行利率市场化下风险承担分布情况,详见表5。

表5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型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缓慢期高风险偏好使得银行风险承担高于最优风险承担27.6%,利率市场化加速期下降到22.61%;低风险偏好使得银行风险承担低于最优水平的32.73%,之后这一数值大幅增加到45.53%。净风险承担由低于最优风险水平的5.13%,大幅提高到22.92%,即总体风险承担呈明显降低趋势。股份制银行利率市场化缓慢期高风险偏好使得银行风险承担高于最优风险承担27.53%,此后提高到27.74%;低风险偏好下银行风险承担由低于最优水平的34.51%增加到34.7%。净风险承担由低于最优风险水平的6.98%,降低到低于风险承担的6.96%,即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呈上升趋势。区域性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缓慢期高风险偏好使得银行风险承担高于最优风险承担27.65%,利率市场化加速期增加到29.09%;低风险偏好使得银行风险承担低于最优水平的39.66%,之后增加到40.11%。净风险承担则由低于最优风险承担的12.01%,降低到低于风险承担的11.02%,即与股份制银行类型,总体风险承担呈上升趋势。对比三类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化,可以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大型商业银行最终风险承担呈大幅度下降,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最终风险承担均出现上升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面临的负面影响更大。一方面,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政府支持、网点、业务结构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缓解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另一方面,“大而不倒”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使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规避风险,客户更倾向于选择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此外,目前,国内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低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而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这也导致中小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弱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但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得到不同结论。本文利用2007-2013年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实证分析利率市场化下国内商业银行所承担风险的变化情况。本文研究得到主要结论:

第一,国内商业银行实际风险承担低于最优风险承担,总体经营较为稳健。

第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国内商业银行总体风险承担呈下降趋势。

第三,在利率市场化下,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承担呈上升趋势,而区域性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则大幅度下降。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在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合理评估利率市场化的实际风险状况,把握政策力度,避免过度干预市场活动;另一方面,针对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风险性,政府仍需保持适度的银行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同时,要加快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尤其是当前要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改变以往政府隐性的担保机制。此外,考虑到不同类型银行所承担风险的差异,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可以充分考虑到这一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银行实施差异化政策。

责任编辑:单丽莎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