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中的联合诊断价值

2015-06-28郑欣

影像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平片肠梗阻螺旋

郑欣

(云南省景洪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景洪666100)

探讨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中的联合诊断价值

郑欣

(云南省景洪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景洪666100)

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中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78例,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X线腹部平片进行检测诊断,观察组39例,则在X线腹部平片检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螺旋CT配合诊断,对比两组肠梗阻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查诊断肠梗阻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8593,P=0.0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检查肠梗阻病症中应用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两种检查方式配合诊断促进了对梗阻位置、原因、性质等正确判断,利用临床医生及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降低了患者痛苦。

螺旋CT;X线腹部平片;肠梗阻;联合诊断

肠梗阻是指体内肠道物质在在消化过程中出现障碍,该病属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以机械性病因造成,例如肠道内部异物、先天性肠道异常或肠道肿瘤等因素影响。临床症状表现多以腹部疼痛、有腹胀感、呕吐等,严重者会出现毒血症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对此及时早期对该病症进行明确诊断,对治疗肠梗阻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影像学进行对该病的早期检测,例如运用X线腹部平片或超声检测等进行诊断,而将CT检测方式应用在空腔脏器的病情检测中少有报道,但米娜瓦尔·克力木[2]研究认为,通过螺旋CT扫描技术用于检查无肠梗阻或梗阻的位置、病因以及性质等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快速、无创伤的明确诊断。本院通过对照分析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联合应用诊断肠梗阻具有令人满意的准确率,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78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7.3±2.8岁,男性31例,女性47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部疼痛、腹胀感以及出现肝门停止排便或排气,31例患者有过腹部手术史。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8.3±2.4岁,男性16例,女性23例,采用X线腹部平片进行检测诊断,观察组39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7.1±3.1岁,男性15例,女性24例,则在X线腹部平片检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螺旋CT配合诊断。两组患者对比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X线腹部平片进行检测诊断,行站立位腹部X线照射,若患者无法直立可采用平卧位照射,随后将X线腹部平片经本院放射科临床诊断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分析,明确判断肠梗阻具体部位及病因,检查区域则从耻骨直至膈顶平齐。X线腹部平片诊断标准:小肠梗阻具体表现,小肠呈扩张状态,肠管内部直径超过3.0cm以上,并带有液气平面;结肠梗阻具体表现,结肠呈扩张状态,肠管内部直径超过6.0cm以上,并带有液气平面。

1.2.2 观察组

在X线腹部平片检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螺旋CT配合诊断,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BrightSpeed多层螺旋CT检测仪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与X线区域重合。设置为5mm层厚度、层间距也为5mm,管电压为120kv,电流为200mA,对梗阻部位行薄层检测(间距2.5mm,层厚3.0mm)。随后对部分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醇注射液),注射剂量为90mL,速度为3mL/s,最后在20-30s,50-60s,170-180s分别进行增强扫描,确保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延长期的影像数据。通过分析处理3D数据,行平面建设以及最大密度投影等影像学分析、判断梗阻原因及部位。螺旋CT诊断标准:小肠梗阻表现为小肠存在积液、积气扩张,小肠内管直径超过2.5cm以上;结肠梗阻表现为结肠存在积液、积气扩张,结肠内管直径超过6.0cm以上,或检查发现近端扩张肠管与远端空虚凹陷间肠管存在移行区域,即为梗阻区域。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均以手术结果作为最早诊断结果,对比两种方式在检查梗阻部位、原因以及诊断准确性与手术结果的误差率,并通过患者对检查方式的满意度清晰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诊断肠梗阻疾病准确率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均通过手术明确肠梗阻疾病,对比两组检查诊断梗阻、原因、位置以及准确率,观察组各项指标正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10.8593,P= 0.0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诊断肠梗阻疾病准确率对比情况[n(%)]

2.2 两组检测诊断方式临床效果对比结果

78例患者经不同检测诊断,观察组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以及检查图像清晰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X2= 12.7231,P=0.0003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检测诊断方式临床效果对比情况[n(%)]

3 讨论

肠梗阻是指体内肠道物质在在消化过程中出现障碍,该病属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有相关研究统计报道,在外科临床急腹症的诊治中约有20%左右为肠梗阻。在临床治疗中首先需要明确是否存在梗阻,以及梗阻的区域、原因、性质等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在国内临床诊断肠梗阻普遍采用X线腹部平片进行检查,胡金发等[3]研究表明,该检测方式对于肠梗阻的准确检测率可达到50~80%,但对于明确梗阻的具体位置、性质以及原因等难以进行准确判断,大多依靠放射科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判断,为准确诊断该疾病带来一定的难度。本组研究中梗阻正确判断率达到了89.7%,较文献研究报道率高,这可能与当前X线检测仪器的不断更新,能够更为清晰呈现病症信息相关。

如今CT技术不断深入研究,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有较多文献报道将螺旋CT应用于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梗阻诊断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螺旋CT检测具有空间、密度分辨率较高、信息数据详细,图像清晰明显,可有效呈现解剖关系,在检查过程中所用时间较短,利于部分病情状况较差的患者快速、准确的明确诊断。通过重建层厚薄、薄层的断面影像等配合三维重建法,能够清晰展现梗阻的详细情况、具体位置以及梗阻原因等情况。Wiesner等[4]研究认为,螺旋CT扫描有效减少了体内各组织相互重叠,清晰呈现了扩张肠道管内气液情况,对于发现梗阻原因以及肠管供血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参考。例如可将肠梗阻根据血运异常情况划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纹窄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在螺旋CT扫描中表现为肠内物质消耗障碍,肠管供血情况未发生异常;纹窄性肠梗阻则反之,在CT扫描表现为肠内供血异常,肠内物质障碍等情况。但螺旋CT也具有操作技术性较高,存在一定程度的辐射量等不足。

本院通过将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联合应用于临床诊断肠梗阻病症,极大的提升了对该病症的诊断准确率,两种检查方式配合诊断促进了对梗阻位置、原因、性质等正确判断,利用临床医生及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降低了患者痛苦。综上所述,在临床检查肠梗阻病症中应用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两者配合诊断,有效避免了误诊漏诊的几率,并且螺旋CT具有操作时间短,无创伤等特点,得到了患者普遍认可,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1]高连华,夏平.探讨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中的联合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4):3472-3473.

[2]米娜瓦尔·克力木.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联合诊断肠梗阻的价值[J].医学信息,2014(8):186-187.

[3]胡金发.腹部X线平片与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价值的比较(附26例报告)[J].当代医学,2012,18(16):82-83.

[4]Wiesner W,Khurana B,Ji H.CT of acute bowel is chemia[J].Radiology,2003(226):635-650.

R445.3;R574.2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5.09

2015-03-10

猜你喜欢

平片肠梗阻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颈椎病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奇妙的螺旋